懲罰孩子的4個小方法,既能立規矩又不會傷到孩子
曉燕家的孩子有嚴重的起床氣,每天早上起床去上幼兒園總要歷經千辛萬苦,先是好言相勸,繼而威逼利誘,最後不得不爸媽動手,孩子大哭,才能邁出大門。
每每曉燕在因為孩子拒絕上學而動手揍孩子時,總會受到爺爺奶奶的阻攔:孩子還小,你打她做什麼呢,她什麼都不懂。這時候,孩子總是會哭得更厲害,嚴重的時候還會在地上打滾。因此,每天孩子上學,沒有一個小時出不了門。
曉燕特別苦惱,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待著,但是上學之前總是要來這麼一出,更是導致了她與公公婆婆之間關於懲罰孩子的矛盾。孩子也更難管教,特別玻璃心,稍微批評一下就開始眼淚汪汪,找爺爺奶奶求安慰。她甚至懷疑,批評孩子,懲罰孩子,到底應該還是不應該呢?
懲罰孩子是必須的,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就曾說過,“光靠鼓勵是不能完成教育的,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不打不罵不懲罰,培養不出優秀孩子。”
但是,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打罵孩子,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這樣幾個小方法,既能立規矩又不會傷到孩子。
1. 制定規則,約定遵守
定好規則,把犯錯後的懲罰告訴孩子,並約定一旦犯錯便要接受懲罰。在與孩子達成一致後,可以用“儀式”確定下來。年齡比較小的,可以和孩子用拉手指守信用來確定,年齡比較大的,可以寫下來,約法三章。這樣在孩子犯錯後,可以拿出條例來一一對應,讓孩子認識到,犯錯是需要接受懲罰,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
2. 剝脫期待
在設定懲罰手段時,可以選擇孩子特別期待得到的東西,如某種禮物,去哪裡遊玩等等。如果孩子犯錯誤了,就取消某次活動,直到孩子改正或者達到相應的要求後才能再次賦予類似的待遇。這樣子孩子雖然會有不滿,但是能夠意識到是因為自己犯錯導致的結果,慢慢的就會學會剋制自己,改正壞習慣?
3. 設定處罰區
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如打人、說謊、偷東西等,一定因為孩子小而不管不顧,否則孩子就會變成人見人厭的“熊孩子”。我們可以在家中設定一個處罰區,比如書房內,牆角等位置,要求孩子罰站,或面壁思過。在懲罰區內,除了反思自己的錯誤,不允許做其他的事情。
懲罰的時間,可以根據孩子年齡來確定,孩子越小,時間越短,約定好懲罰的時間,設定鬧鐘提醒。懲罰的地點,最好是要私密,照顧孩子的自尊心。
設定處罰區,可以讓孩子有自我反思的時間和空間,也可以讓家長和孩子都有一個緩衝區,避免出現雙方都在氣頭上造成情緒的發洩而不是解決問題。
待孩子接受了懲罰後,要與孩子一起分析犯錯的原因,改正的方式,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做錯了,並學會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
4. 適當體罰
孩子並不能完全分清對錯,也無法講道理的時候,可以採取適當的體罰,如打手心,打屁股,讓孩子記住,犯錯誤是會得到痛的體驗。當然,我們並不建議經常性使用體罰的方式去懲罰孩子,在不得已採取體罰之前,要跟孩子講清楚,打手心打屁股的原因,懲罰孩子時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打到孩子的其他部位,注意力度控制。?
現代的教育中,寬鬆成了主流,但是我們不應混淆嚴格和嚴厲。父母有必要教會他們什麼時規則,什麼時教養,在孩子觸犯規則之時,應該得到相應的處罰,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被嚴格要求的孩子,才能成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