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是育兒號,不時有家長在後臺留言發問,說自己和老公在學生時代都是差生,很擔心孩子以後的學習成績。不知道父母以前學習很差,能否教出牛娃。
其實,父母們的這種擔心我很能理解,畢竟,學習成績的背後,暗示了一個人的記憶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悟性,這些都和智商有關,而智商這東西很大部分還是靠遺傳。就連教育專家錢志亮教授也曾在幼小銜接講座上說過,如果父母小時候成績就差,就別一味抱怨孩子學習不開竅,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那麼,學生時代學習差的父母,就教不出牛娃了嗎?也不是,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著述中說,教育分上限和下限,上限是孩子的天賦,這個帶有不確定性,難以掌握,父母操作不當還容易拔苗助長;下限則更好把握——塑造可供孩子成才的環境。
怎樣才能創造出這麼一個環境?答案只有一個:多掙錢。
不少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卻不知道,當孩子上小學尤其是初中後,他所處的學校校風如何,同班同學怎樣,老師素質如何,對孩子的影響也至關重要。想要孩子處在一個學風良好、老師關愛、同輩積極進步、有較大空間發揮自己特長的環境中,需要家長竭盡所能,將孩子送入一個好的學校。
什麼地方容易有好學校?自然是城市越大越發達,教育資源越豐富,家長可供挑選的好學校越多。
因此,身為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能在大城市安家就不要貪圖安逸回到小城市,能多掙錢給娃上好學校,就別隻進離家最近的菜場小學。
父母只有多掙錢,才能讓孩子接收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才能讓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有其它特長的孩子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教育,從而“有活路”。
當然,並不是說父母沒有錢就不能給孩子良好的教育,但只要想在孩子的教育上用心,就需要花時間。窮人忙於生存,餘下來的時間不會很多,下班後體力勞累恨不得多玩手機來消遣,也不會有心情好好跟孩子讀繪本、陪玩科學小實驗,對著淘氣的孩子平心靜氣地講道理。
況且,賺錢能力其實是認知能力的變現。父母只有認知到位,才能教出好孩子。努力掙錢,在掙錢的過程中一邊提升認知,一邊將認知用於實踐。父母只有認知到了一定層次,才能在孩子升學、選專業、報大學等重要人生關口給予合理建議,間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在學校時學習差,步入社會後仍不放棄自我學習,努力掙錢努力提高認知,給娃一個利於成長的學校環境,自身又可以兼當孩子的人生導師,那麼娃將來一定不會差。反之,自己曾經學習差,對待孩子的學習也只是一味呵斥棒打,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娃多半會被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