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稱2個兒子“沒出息”,實則一個復旦一個川大,讓人羨慕
文/凌說
隨著教育的逐年普及,“上大學”已經成為一件家常便飯的事情,十里八村哪家孩子考上大學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哪家孩子連大專都沒考上,才是鄰里鄰居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即使已經實現全民接受高等教育,像985、211這高等級名校還是很珍貴的,一說誰家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那都是“祖墳冒青煙”了,普通人家是非常看重名校價值的,那中產階級也這麼認為嗎?
中看階級也認同名校效應,但是他們眼中的名校和普通人眼中的名校,有著天差地別。
浙大鄭強教授稱上川大和復旦大學的兒子“沒出息”
鄭強教授算是知識分子中特殊的存在,他經常語言激烈,言辭犀利抨擊關於教育的一些政策,比如大名鼎鼎的“英語浪費了我國青少年的時間”,這句話就是出自鄭強教授。
因此觀點激進,說話直接,網友也賦予鄭強教授“憤青教授”的稱號,不管怎麼說,鄭強教授作為大學教授為高等教育貢獻了很多知識,對於教育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無論是從工作性質、薪酬待遇還是社會地位,鄭強教授都算得上是中產階級。
擁有大學教授的父親,他的孩子一定很優秀,但是鄭強教授卻公開說過2個兒子都沒出息,因為對其管教太放縱,中學的時候險些被退學。
就是父親口中沒出息的兒子,實則一個畢業於四川大學,一個畢業於復旦大學,都是妥妥的211、985、雙一流高校,只有真正的大學霸才能考得進去的。
這要是放在普通人家孩子身上,那都是絕對優秀的存在,是大眾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大學教授口中的沒出息,已經是普通人家孩子一輩子遙不可及的夢了。
同是大學教授,稱:“自己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普通人”
跟鄭強教授一樣,同屬大學教授的清華教授劉瑜,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的成為普通人”。
母親是清華教授,父親是著名哲學家,這本身就不普通了,從小上的是清華附小,清華附中,就是這樣的孩子在中看階級父母眼裡依舊是“普通人”。
其實結合鄭強教授和劉瑜教授對自家孩子的評價,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教育就是為了更好地的社會分層”。
好的家庭從小上好的學校進入社會不一定成為上層人,但是普通人上普通學校一定成不了上層人,而普通人口中的有出息,只是中產階級家庭口中的起點而已。
這一點從最近幾年985大學新生家庭情況就可以看出來。
985校內學生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
一是中產階級家庭;包括律師、公務員、國企都屬於中產人,他們的資產可能不多,但是已經超過中等水平,生活質量有所保障。
父母是這幾種人,孩子易成為學霸進入985大學,因為無論是從物質還是精神世界,父母都可以滿足孩子,讓其從小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二是有錢人家家庭;學習是一件“燒錢”的事,就比如說高考前的家教課,一節課都要2000元以上,家裡沒有錢根本支撐不起,而經濟富足的家庭給予孩子學習上足夠的經濟支撐,讓他們在學習上無後顧之憂,自然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而且高等教學資源教出來的質量也不是不同的。
三是書香門第;父母都是老師最容易教出大學霸,首先這也屬於中產階級家庭,其次父母都是老師會知道一些高考的經驗技巧,教給孩子更容易得高分,而且父母從小給孩子渲染學習的重要性,也更重視學習,這一些列培養下來,孩子很容易考上985大學。
那麼難道說“寒門就真的難處貴子”了嗎?
只是機會少了,並不是沒有機會,寒門子弟要想改變命運,每一步都要走的很嚴瑾,容不得有半點差池。
小學在農村上也沒關係影響並不大,小學只是打基礎的過程,只要打好基礎就不會落的太遠。
初中是寒門子弟是否能考上985的關鍵,一定要使出全部力氣去學習,中考有一定不能失誤,要考上市裡的重點高中,這是關鍵一步。
在重點高中上高中,高中知識複雜多變,學習一定要靈活,懂得舉一反三,不要再像初中那樣刻板學習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爭取進入重點班,也就離考上985大學,改變命運不遠了。
你認同“教育就是為了社會分層”的說法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