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則話題,問:歷史上有哪些聽著很扯,但確實發生過的事件?
看到這個話題,不禁讓我想到了威尼斯共和國。我們知道威尼斯,是因為它是一個著名的水上城市,還因為他曾經是歐洲商業的中心。的確,曾經的威尼斯共和國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非常重要的商業中心和海運樞紐,同時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他還是十字軍東征和勒班陀戰役的集結地。而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很扯的事兒就與十字軍有關。
當時的威尼斯共和國可謂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國度,當時威尼斯人信奉的真理是:現做威尼斯國民,再做基督徒。可見,威尼斯人將宗教情懷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威尼斯人的這種理念,十字軍第四次東征的時候展現的淋漓盡致。
話說在1198年,剛剛上臺的基督教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想要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時的英國、法國都在處理內部問題,根本沒心思陪著英諾森三世瞎胡鬧,不過還好得到了法國的支援,再加上英諾森三世開出的條件非常吸引,所以很快就著急了大批人馬加入十字軍。
這次遠征的目的地是開羅,並且要打下耶路撒冷。為了安全起見,這次遠征的路線採用海陸,並且將海上運輸的工作全部外包給了威尼斯共和國。十字軍總共要運輸三萬五千名十字軍以及各類物資和餐費,威尼斯給出的報價是八萬五千馬克,可以分期付款。雙方達成合約,並約定一年後出發。
在這裡咱們得插一句,八萬五千馬克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相當於當時英國、法國國王全年收入總和的兩倍。不過不久後,威尼斯這邊又提出了一個新條約,威尼斯人將派出50艘戰船和6000人參戰,但是條件是十字軍打下的土地要分一半給威尼斯。可見威尼斯人是多麼能算計了。不管怎麼說,雙方還是達成了一致意見。
很快,威尼斯開始招收準備合約上的物資。要說這絕對是一筆大訂單,所以威尼斯當時也是傾全國之力。好在威尼斯家大業大,不管怎麼說,最終還是在限期之內履行了合約。
但是怎料十字軍這邊出了叉子。1201年的5月,十字軍的首領突然病死了,一下子群龍無首,再三商量之後,最終才找到義大利博尼法喬侯爵肯接任這個差事。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合約期限,真正抵達威尼斯的十字軍卻還不及一半人。本來說好的三萬人,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說說而已,真正動真格的時候都不來了,最終才來了一萬人。最扯的是,不僅人沒來夠,而且錢也沒帶夠,只付了2萬5千馬克,剩下的6萬馬克肯定付不出來。沒辦法,前往威尼斯的諸侯、貴族、騎士們把隨身攜帶的所有的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了,東拼西湊都給了威尼斯,但最後還是欠3萬4千馬克。
這下威尼斯不幹了,不結尾款就不能開船。得,這就要撂挑子。不過威尼斯人出了名的能算計,他們怎麼可能做虧本的買賣呢,畢竟造船、馬人的銀子可都花出去了,於是威尼斯人心生一計,開出了一個條件,只要十字軍肯幫自己打下亞得里亞海東岸的扎拉(曾經是威尼斯的附屬國),尾款就可以延長賬期。
實則這個扎拉城也是基督教城市,說白了那是十字軍的盟兄弟,攻打自己的盟兄弟這事兒說什麼也不能幹啊。但是十字軍眼下已經沒有選擇了,於是只好硬著頭皮幫威尼斯打下了扎拉城。
打下了扎拉城,這下該動身前往開羅了吧?結果威尼斯給出了兩字兒:“不行。”當時已經入冬了,海運都是休養生息的時候,這個季節出海是非常危險的,只能等到來年春天。
就在這個時候,被自己叔叔奪了王位的拜占庭王子找到了十字軍,希望十字軍幫自己攻打拜占庭,並救出自己的父親。作為交換條件,他承諾給十字軍20萬馬克,十字軍日後攻打埃及時提供一萬名騎兵和500騎士保護聖地,另外希臘正教歸順羅馬天主教。這個條件太吸引了,讓人沒辦法拒絕,但是拜占庭也與基督教淵源頗深,如果真的去攻打,似乎於理不合。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威尼斯人又挑出來舉雙手贊成了。表面上看,這事兒和威尼斯毛的關係都沒有,但是其中的算計還是頗深的。
埃及雖然是異教徒,但是一直以來與威尼斯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係,威尼斯當然不希望有人去攻打埃及啦。但是現在的拜占庭就不一樣了,其皇帝本來就想著藉由比薩商人來取代威尼斯商人,所以事事處處找威尼斯的麻煩,如果能借機出掉這個心頭大患當然是大好事。
當然,在威尼斯這個攪屎棍的全城參與之下,十字軍最終不僅攻打了拜占庭,並且在各種變數之下與威尼斯人一道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並控制了希臘的大部分地區,最終建立了拉丁帝國。
就這樣,威尼斯以一個人口不到10萬的小國,靠著十字軍的力量,不僅當上了股東,還左右著十字軍的動向和決策,不僅收復了以前的小弟扎拉,還把昔日的老大哥拜占庭拉下馬,分得其三分之一的土地,佔據了多個重要樞紐,而且新拉丁帝國也成了威尼斯的牽線木偶,凡是威尼斯認定的敵人,拉丁帝國均不能與之貿易,成功地把自己的強敵熱那亞和比薩踢出了局,進而控制了整個東地中海,成為一個偉大的商業帝國。
最扯的是十字軍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卻給威尼斯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