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了三年,現在就等一個結果了。”上週末,大鵬遞交完最後一份入學申請,在朋友圈很簡單地寫下幾個字。最近幾天,正是歐美大學申報高峰,大鵬是北京一所公立學校國際部的高三學生,剛剛申報完幾所歐美高校。接下來一個多月的等待時間,以及更遠的未來,充滿未知。
“我不知道,一切要看疫情的發展,會被哪所大學錄取,是出國還是留在北京上網課,真不知道。”
迷茫的不只是大鵬,在北京的國際學校裡,很多學生面臨“路在何方”的難題。
未知
被錄取後在哪兒留學
新年伊始,正是北京國際校高三學生最忙的時候。準備材料、申報學校,就跟備戰國內高考的衝刺階段一樣關鍵。在接受採訪時,大鵬說話的聲音很輕,看起來還沒從忙碌的疲憊中恢復過來。“忙。其實不只是最近一個月吧。我從高一就開始準備了。”
中考結束之後,“高考還是留學”的選擇題,就放在了大鵬和他的父母面前。
“以我當時的成績,如果走高考這條路,考上北大清華這檔學校的機率,不是很大。”在對未來做出抉擇的家庭會議上,大鵬決定聽取父母的建議,“如果我託福能考到90分,就能比較大機率地考上清北這檔、甚至更高一檔的國外大學。”
從高一開始,大鵬就在為託福分數而奮鬥,幾乎萬事俱備之際,疫情發生。“我是一個挺宅的人,去了國外反正也是不出門。”大鵬說自己倒不是特別擔心健康問題,只是父母有些忐忑,“他們會很關注國外的疫情發展,尤其美國那邊,最近這一年,一直很嚴重。”
大鵬最迷茫的是,被錄取後在哪兒留學,這似乎是一個很多餘的問題。過去一年,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因為疫情,留在了國內,透過網課實現留學。“我不知道未來幾個月會怎樣,如果國外大學還是不開放,那隻能上網課。”對於網課,大鵬並不陌生,但在網上讀大學是另一回事,“我覺得,萬一要上網課,課堂討論應該沒什麼問題吧。但是課後討論怎麼辦?怎麼跟同學們聯絡?還要考慮時差,這真的是未知數。”
堅持
參加高考已來不及
“我希望您能幫我們糾正好多人的一個誤區。”這是青青主動說起的第一個話題,“我們國際學校的學生並不是學渣。”
16歲的青青現在讀高一,她從小學高年級轉入國際部。她一直覺得自己的學習壓力甚至比公立學校的學生還要大,作業也很多,學習節奏也非常緊張,而且特別鍛鍊自我管理能力。“我們學校裡好學生的學習節奏跟高考備考生差不多,每天早上七點左右開始,晚上會學到十二點。”
2020年4月中旬開始,青青就一直在家裡上網課。有的老師能給上直播課,多數課都是錄播的。
“平時給我們上課的外教,基本都還在,也確實是他們給我們上課,但即便是直播課,上課效果也不太好。”青青說,有的外教很負責任,會在課堂上儘量跟同學互動,準備的課件也很豐富,但有的外教就比較“放羊”,明顯沒有備課,就是隨意聊天,“課後給我們佈置個大而空的題目,交上去的PPT感覺老師也沒有仔細看。”
至於錄播課,效果就更加“兌水”。青青記得有一節南美歷史課,老師只准備了幾張在網上輕易就能搜到的農作物圖片和南美洲地圖,只講了幾分鐘歷史,剩下的時間,老師一直在介紹咖啡豆的種植、研磨,還有雪茄的生產過程。“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可文不對題啊,課後還讓我們寫一篇玻利瓦爾在南美民族獨立戰爭中的影響。這個人物也就在他的課件上放了一張照片,只有兩秒……”
2020年8月底,學校終於復課之後,青青感覺同學們都有了很多成長。大家都在抓緊時間調整心態,爭取趕緊把之前落下的功課追上來。同學們每週一到週五在學校裡住宿,每天也有七、八節課,晚上有時會有加課。即便下課後,多數同學也會選擇在教室自習,或者直接到圖書館翻參考書籍,準備課後作業。外教們雖然對每一份作業都會給出正向的批語,但實際上對語法、邏輯摳得很細,作業如果不下功夫,也無法得到老師的讚賞,“將來申國外的大學,是要看日常的成績和老師給出的評語的,要想申個好學校,誰也不敢去對付交作業。”
青青和同學也經常在一起聊以後的出路,還在青春期的青青卻用“到了像我這個年紀”來回答是否改變留學決定的問題,“大家會提到疫情等各種現實,但是依然有不少學長申請到了英美的大學,畢竟我們走的這個體系,再回去參加高考也來不及了,必須咬牙走下去呀。”
疲憊
兩個體系都跟著走
讀初一的豆豆在2020年秋天轉入國際學校,並開始住校。他加入了學校的游泳隊、武術隊、管絃樂社團和話劇社團,“每天忙到飛起。”第一次跟同齡的孩子們一起住集體宿舍,第一次可以支配自己每週的生活費,感覺特別爽,“覺得全世界自己最了不起”。
不過學習壓力也很大,豆豆說,到了這裡之後才知道,學校為什麼不要走讀生,“晚上還有至少兩節課,基本九點半才能下自習,根本來不及回家。”課程這麼多,是因為學習計劃中,除了要跟上國外的中學課程,也要學習國內公立學校的中學課程,尤其到初三,“不僅有IGCSE(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還要考國內的會考,兩個考試都要準備,九年級的學長們天天都在宿舍裡嚷嚷‘太累了’。”
雖然累一點,但是豆豆還是希望能繼續在國際學校讀書,因為他的父親經常到國外出差,他很小就希望長大後能環遊世界,“申到國外的大學,每個假期走一個國家!用大腳板丈量地球。”
轉學
三年級重回公立校
也有孩子在過去的一年中重回公立學校,三年級的曉東就是其中的一個。
曉東所在的國際學校直到2020年3月底才推出網課,授課質量也下降了不少,學費卻一點兒沒減。到了5月,學校催繳下個學年的費用,也沒給任何折扣,曉東媽媽當即決定停止這個網課,轉回公立學校。“上半年沒辦法,學費早就提前交了,只能湊合著上。但是將來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如果都是上網課,這麼貴的學費去上網課,價效比太低了。”
回到公立小學後,曉東略有不適。但很快,他就成為班裡的小學霸。因為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曉東開始喜歡現在的學校,“每天都能得到老師發的獎勵。我還可以固定當小隊長,以前都只能輪流當。”
不適應的反倒是媽媽,因為之前曉東都是五點半放學,放學後還可以在學校裡參加各項活動。而現在她只能壓縮自己的時間,下午就得把孩子接回來。去年下半年她也給孩子篩選了幾個興趣班,“以前游泳、鋼琴和足球都是在學校裡完成的,現在都得重新調整,另外英語也得重新找機構,否則就退步了。”
對於未來,曉東覺得“還是聽我媽的吧”。而曉東媽媽也很猶豫,她經常和有同樣經歷的家長們溝通,“還是挺多人計劃有變化的,不出國了”。但也有人提前出國,“這些家長本來就是外籍,以前選國際學校,就是不想讓孩子這麼小就出國,想著還在國內讀到初中”。曉東媽媽也搖擺了好多次,最終先把目標定在了公立學校的國際部上,“疫情總會被控制住的,出國的目標暫時不變,但留學後還是要回來,這樣的話,在公立學校適應一下也挺有必要的。”
文/記者 周明傑 孫毅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