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課程是近年來中學語文方面的熱議話題,而高考試題的命制一直是新課改的風向標。 6月8日,高考大幕落下。語文科目的作文試題歷來備受社會關注,為此,記者約請3位教學一線的名師對今年高考的作文試題進行分析點評,探究新課改作文方向。
保持 “宏大主題”常態,寫作任務貼近生活,體現傳統文化滲透性
今年的作文試題所提供的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要求考生結合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合肥一六八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黃豔豔認為,這個作文題相對平穩,易於學生髮揮。 “首先,保持了高考作文的宏大主題常態。 ”黃豔豔說,近幾年,大家多用“宏大主題”來概括作文題目,例如,2018年的“世紀寶寶”,還有在備考模擬題中經常出現的 “中國精神”“百年黨史”等內容,“這是考生的年齡層次和高考這一國考的規格要求雙重作用下的必然產物。今年有關理想追求的作文題同樣體現了國考的‘宏大’性。 ”
“其次,這個寫作任務貼近生活。 ”黃豔豔說,“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出現與防止套作不無關係,讓學生寫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作文內容,一直是各大作文題目努力追求的方向。今年的作文題沒有故弄玄虛的虛假情境,而是實打實地引導學生思考“理想”的追求問題,非常切合高三學生生活實際,讓考生有話可寫,言之有物,“值得一提的是,‘自身發展’一詞又賦予了考生談理想時的個性化寫作成分,促使作文內容更多元。 ”
黃豔豔指出,今年作文題目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非常重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養分,這也是近些年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個體教育都非常強調的部分。今年作文題的引導性材料中出現的古人、古語、文學性修辭等,很好地體現了傳統文化在高考中的滲透性。
“任務驅動型”作文,強化“立德樹人”方向,注重“聯絡自身發展”
合肥八中高三語文教師夏輝亮分析說,根據作文材料要求考生結合自身發展談追求理想,相當於是以“追求理想”為核心的話題作文。 “在審題方面,一要認真理解材料中 ‘立義以為的’的‘義’字,它暗示我們樹立的理想應符合社會‘大義’,而不是個人理想、個人前途;二要重點抓住‘追求’二字,論述如何實現理想的方法、途徑。總的來說,審題難度不大,但只有扣緊這兩點才可能做到立意準確、深刻。 ”夏輝亮說。
夏輝亮表示,近年來高考語文試卷的“任務驅動型”作文,使得很多考生在寫作中不注重事實材料的運用,往往喜歡空發議論,言而無物。今年的高考作文,則讓考生在論述時必須要結合近百年的歷史和聯絡當今現實,用事實說話。這必將引導學生要重視平時的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在考場作文寫作中,做到嫻熟地運用充足、典型的事實材料,使寫出來的文章言之有物且內容豐富。
此外,作文材料強化了高考“立德樹人”方向、“聯絡自身發展”,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尤其是在當今內卷化的生活學習、‘躺平’思想流行的狀態下,對青年人思想傾向的矯正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夏輝亮說。
體現新課標要求,考思想,也考與語文核心素養密切相關的思維與思路
“這道作文題很好地體現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新版《課標》的相關要求。考思想,也考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密切相關的思維與思路,能有效地檢測考生的寫作水平。 ”宣城中學高階教師李維福說。
他認為,在命題方向上,今年的全國乙卷作文題堅持了立德樹人的原則,圍繞“追求理想”這個話題,所有考生都會有話可說,跑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要寫出高質量的作品,還必須在三“思”上多動腦筋。
“一是思想,題目中的材料、解說和要求融貫古今,解說之後的‘義’字很重要,它暗示所追求的理想應該是崇高的而非凡俗的,否則,主題就容易失之於‘小’。如果把讀者囿於考生自己的小天地中,讀者從中就感受不到當代有志青年應有的胸襟;二是思維,解說中的‘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付諸行動’,要求考生全面關注題中資訊,辯證地看待奮鬥的過程。既要矢志不渝,又要善於和勇於修正自己,為圓遠大而又有重大意義的夢想而融小我於大我的時代洪流之中,否則就容易失之於‘狹’,難免使讀者產生考生思維固化或只見樹木未見森林之疑惑;三是思路,題目涉及的話題大家都熟悉,行文時應依據主題表達的需要和所選用文體的特點,做到過程描述清晰或道理剖析嚴謹,言之有序,結構嚴謹圓合,否則就容易失之於‘亂’,以致內容蕪雜,讓讀者理不清頭緒,讀之如墮五里霧中。”李維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