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1951年1月3日,一張巨大的弧形包圍網已經形成,南朝鮮的首府漢城成為了志願軍眼中的甕中之鱉。
在充當炮灰的英軍“皇家重坦克營”在前線被中國士兵用最原始的爆破方式炸的片甲不存後,時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的李奇微無奈地告訴麥克阿瑟:
“一線抵抗已經到了極限,我們沒有能力重新組織防禦。”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當天,麥克阿瑟下達了放棄漢城的命令,並給各部隊制定了明確的撤退目標和任務。但當漢城城門開啟的那一刻,沒有什麼有條不紊的戰略性退卻,只有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逃難”。
南朝鮮一直將志願軍宣傳為“兇狠的虎豹”形象,這樣的輿論卻在撤退之際成了“聯合國軍”最大的累贅。數十萬百姓逃出了漢城,和美韓的敗兵混雜在一起,爭搶透過漢江的渡橋。哭泣聲、責罵聲、哀嘆聲,只讓人感到不寒而慄。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韓軍第一師師長白善燁在撤退途中遇到美軍第一軍軍長米爾本,他茫然地詢問這位友軍的高階將領“這場戰爭的未來究竟在哪?”
米爾本沉默了很久,坦言答道“我不清楚,但最壞的情況,是我們可能要撤退到日本去了。”
1月4日,志願軍第39軍成為第一批攻入漢城的部隊。彭德懷第一時間下達命令“嚴格遵守入城紀律,對百姓必須秋毫無犯。”
39軍先遣隊在進入人走樓空的美軍指揮部後,看到了李奇微留下的一件睡衣,還有那句著名的留言“第八集團軍司令員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
漢城大捷,志願軍勢如破竹,一路向南推進,前鋒已接近三七線。各種捷報、賀電不斷送到彭德懷手中,但這位三軍主帥卻沒有表現出一絲勝利的喜悅,反而是眉頭緊鎖。因為他手中還拿著一份40軍從前線發來的電文,上面寫道:
“部隊已非常疲勞,困難很多。敵人在漢城等地施行堅壁清野,後勤供應不上,部隊糧食、彈藥都急需補充。”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彭德懷後來回憶到,打到三七線是他決斷最為困難的一段時期。前線38、39、40、42軍因為長期連續作戰,部隊傷亡都很大,基層指戰員和戰鬥骨幹的損失比例也令人痛心。特別是天氣轉寒後,補給線被美軍空軍襲擾,後勤供應不上,戰士們吃不暖、吃不飽,非戰鬥減員越來越多。
正是基於對這樣一種前線形勢的分析和考慮,彭德懷果斷下令:停止攻勢,不再前進,並準備好抗擊敵軍反攻。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但命令剛一下達,就有人怒氣衝衝的找上了門。蘇聯駐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對志願軍停止第三次戰役非常不滿,指責彭德懷打了勝仗卻不敢追擊,是“軍事上的保守主義”,會白白錯過解放整個朝鮮半島的絕佳機會。
朝方也派出代表前來,支援拉佐瓦耶夫的主張,認為志願軍只要繼續南追,美軍就一定會退出朝鮮。理由是美國國內已經出現了質疑這場戰爭的聲音,內部矛盾會徹底擊垮美軍。
聽完這些所謂的指責,彭德懷火冒三丈:“他們只知道蠻衝蠻打,仁川登陸的教訓還不夠嗎?我彭德懷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在中朝兩方的正式的軍事會談上,彭德懷明確提出了兩個觀點。
第一:用兩腿的步兵追擊四個輪子的機械化兵團,根本無法擴大戰果。一味地推進戰線,補給上不來,預備隊上不來,而美軍卻可以從東西海岸隨時隨地登陸,切斷我軍後路。並且此時的美軍永遠沒到強弩之末的境地,又補充四個師和大量二戰老兵,有足夠的實力可以組織全面反擊。追求速勝根本不現實。
第二:志願軍連續進行三次戰役,沒有得到任何休整和補充,非常疲勞。在冬季嚴寒和沒有空軍掩護的條件下繼續鏖戰,這樣等於讓戰士拿命去鋪一條前進的路。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朝方雖無力反駁,卻依舊不依不饒,認為志願軍可以讓三個軍先繼續向南進攻,餘部休整後再跟進。
彭德懷直接質問到“人民軍5個軍團12萬人休整了整整兩個月,你們怎麼不自己向南打,把敗退的美軍趕下海去?”
朝方代表直言“太過冒險,人民軍還需要休整,萬一美軍反擊,我們就會付出幾萬人的代價。”
彭德懷“你們心疼,怕冒險,我們志願軍戰士的生命同樣寶貴!”
1月11日,主席從北京發來電報:
“如果朝方同志認為不必補充休整就可以前進,可以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並可由朝方自己直接指揮。志願軍則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
主席和彭老總在是否繼續追擊的態度上完全一致,認為美軍實力猶存,正在籌劃下一步的反擊計劃,更不可能退出朝鮮。總之一句話:志願軍不會在沒有得到休整的情況去繼續追擊,也不會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這場戰爭已經到了該收尾的時候。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而之後的事實也證明了,兩位偉大軍事家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南撤的美軍雖然損失慘重,卻遠遠沒有達到一蹶不振的地步。他們將整條三七線視為最穩固的立足點,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並透過強大的運輸能力使部隊得到了兵力和火力的補充。並且美軍還在籌劃一場更大的反擊攻勢。
僅僅14天后,彭德懷就接到了美軍全面反攻的訊息。麥克阿瑟和李奇微精心策劃了一場“霹靂作戰”,集中了5個軍16個師,共23萬人,從東西兩條戰線同時發起進攻。
而此時志願軍剛剛進入休整階段,計劃第二批入朝參戰的第3兵團和第19兵團在路上,12萬預備隊也沒有達到前線。雙方在戰場上的兵力總數非常接近,這就意味著在武裝裝備上處於絕對劣勢的志願軍將要面臨一場更為嚴峻的考驗。
1月27日,彭德懷下達了“停止休整,準備作戰”的命令,第四次戰役箭在弦上。
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曾經質疑彭德懷“軍事上保守”的那些蘇朝高層,才真正認識到了這位志願軍總司令的深謀遠慮和料敵於先,不得不承認“彭德懷是一位最明智的將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15 字。

轉載請註明: 蘇朝都要求志願軍打過三七線,彭老總怒斥我不是來朝鮮打敗仗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