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城大敗回到瀋陽,當年八月就去世了。他宣佈在死後由四大貝勒共同執政,其中就包括皇太極。不過儘管是四大貝勒共同執政,也總要有個人出來當頭,於是能力出眾的皇太極便逐步成為了四大貝勒中的頭領,並在當年9月(1626年)繼承了汗位。皇太極繼位後,面臨的是內憂外患的局面。在內,由於四大貝勒共同執政,他並不能完全控制後金的局面。對外,與明朝的戰爭新敗,後金無論是士氣還是實力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一、袁崇煥完善錦州防線,皇太極攻錦州,錦州守將堅守不出,讓皇太極無法攻入。
皇太極繼位後不久,就收到了袁崇煥拋來的橄欖枝,打算與後金議和。實際上袁崇煥的目的並不是與後金議和,而是想透過議和緩和與後金的關係,加快關外防務的建設。皇太極當然也看出了袁崇煥的意圖,只是皇太極知道此時後金也需要休養生息,便同意了議和。其實雙方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雙方假裝非常友好,你來我往書信不斷。就在與後金議和的時候,袁崇煥不斷地在加緊關寧防線的建設和完善,為搶佔時間,關寧錦防線兩邊同時施工,以錦州為前線基地,寧遠為中堅,山海關為後盾,以中間各個鎖城臺堡為聯絡,配以火炮據守,備足了糧草、馬匹、軍械及屯田邊民,以民養戰。如此一來關寧錦防線各個據點連城了一片,形成了遼西走廊上縱深400多里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大明天啟七年五月(1627年)皇太極兵發大明,此時的錦州城在袁崇煥日夜不斷的修建下已經修繕完畢。此時由趙率教率3萬人防守於此,皇太極的八旗軍主力也很快來到了錦州,四面紮營,將錦州包圍了起來。皇太極還是按照他老爸留下的老套路,先是勸降,守城的趙率教堅決不降,於是錦州的攻城戰開始了。皇太極從西面和北面兩個方向向錦州城打動了猛烈的進攻。頓時明軍炮火、箭矢一齊發射,後金攻城部隊傷亡慘重。趙率教嚴格按照袁崇煥的部署,憑城以利炮堅守,絕不出去與後金軍打野戰。
在袁崇煥的這一戰術指導下,明軍死守城池,後金軍此時也是冒死前進,堅決不退,雙方在城牆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錦州的西北角也幾度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則親臨前線,督促各部奮力守城。皇太極攻城不成,想要把趙率教誘出來打野戰,於是便派出了大量計程車兵出來罵陣。可趙率教早就把袁崇煥給他的守城心經銘記於心,那就是憑城用炮,堅守不出,只要這樣,皇太極就拿自己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無論後金軍如何罵陣,反正趙率教就是不出來。這就搞的皇太極鬱悶至極了,連續攻打了半個月,後金軍也沒有攻入錦州城一寸,於是皇太極留下部分部隊,自己率主力進攻寧遠,企圖從寧遠撕開缺口。此時袁崇煥已經派出了援軍馳援錦州,打算到了錦州城下後,與守軍一起前後夾擊圍城的後金軍,一看後金軍自己找上門來了,便命令部隊撤到了錦州城下,由總兵滿桂率軍出城二里紮營。
二、滿桂出城與皇太極野戰,皇太極打不過,只好返回遼陽
讓滿桂出城二里部署部隊,這也是袁崇煥軍事體系的一個體現,如果部隊要出城打野戰的話,必然要安排在離城牆不遠的地方,背靠堅城利炮迎戰敵人。皇太極率軍來此,見滿桂在山崗上紮營,知道這裡不利於騎兵馳騁,便與之保持了距離,觀察動向。隨後,皇太極的八旗軍主力便與滿桂在寧遠城下展開了大戰。由於寧遠城的防禦太強,後金軍根本就不敢靠近寧遠城。
而就在皇太極在寧遠與滿桂激戰的時候,錦州的明軍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將錦州的後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寧遠城上的明軍也是槍炮齊發,打的後金軍死傷累累,滿桂這邊也越戰越勇。後金軍一邊要遭受寧遠城上的炮火襲擊,一邊要頂著滿桂軍的巨大沖擊,越打越不順,到了後來連皇太極的大帳都被明軍炸燬。後金軍損失慘重,皇太極也考慮到,現在錦州方面也出了問題,如果再與明軍相持下去,到時候腹背受敵,搞不好就會被包了餃子,全軍覆沒了,於是撤回到了錦州。
但到了錦州也佔不了便宜,連續幾次攻城都被大炮轟了個七葷八素,傷亡數千人,再加上此時已進入夏季,天氣炎熱,酷暑難耐,不少後金士兵中暑,軍中出現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最後皇太極在圍攻寧錦24天取勝無望的情況下不得不撤軍,返回了瀋陽,由此明軍取得了寧錦大戰的勝利。
結束語
袁崇煥續寫了自寧遠城之戰後的輝煌,連續戰勝了後金兩代汗王。袁崇煥可以說是明末非常出色的一名將領。評價一名軍事家的水平,可以從這幾點來認證,首先看他的對手是誰,他能打敗的對手越強,就說明他的水平越高。在寧遠城大戰和寧錦大戰的時候,袁崇煥的對手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兩個人的軍事水平就不用說了,都是那個時代最為頂尖的軍事家。
其次看兵力對比,在寧遠城大戰的時候,袁崇煥手上只有一萬多的兵力,他面對的是至少t萬的後金軍主力,以少勝多,這也能說明他的水平。最後是殲敵數量,這點確實無法統計,因為沒有確切的史料,但後金軍至少有5000的傷亡,這也是很多歷史學家給出的估數,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寧錦大戰時,將領們也採用了袁崇煥的軍事戰略,併成功取得了勝利,也說明他的軍事才能是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