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川貴:“算”出全線第一

通訊員 侯佳冰 段文婷 管中原

上場以來,產值、進度一路領跑,在18個月內完成產值17.5億元,比原定工期提前兩年完工;連續3次榮獲鐵路信用評價第一名;成功舉辦7次大型觀摩會……這是自上場以來,中鐵十七局二公司中蘭客專專案亮出的“成績單”,也是該專案多次被業主推為典型、被兄弟單位視為“標杆”的原因。

袁川貴:“算”出全線第一

袁川貴在檢查箱梁支座安裝質量

作為專案“掌舵人”,專案經理袁川貴的個人榮譽也絲毫不遜色,不僅是二公司各項評比表彰領獎臺上的“常客”,被中鐵十七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專案經理等榮譽,還在濟濟人才中脫穎而出,捧得中國鐵建“成本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

“好專案不只是幹出來的,更是‘算’出來的。這裡的‘算’指謀劃、佈局謀篇。保證時時有謀劃、事事能計算,就有機會決勝全域性。”面對前來取經的專案管理者,袁川貴表示,這是他多年從事成本管理工作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完成從專案總經濟師到專案經理身份轉變後一直踐行的理念。

預“算”工期 掌控先機贏在起跑線

“專案競技如百米賽跑,要想最終登上冠軍寶座,就得贏在起跑線,就是要快,要‘快速上場、閃亮登場’,要用速度打響專案創譽第一槍。”2018年中蘭客專專案上場,建設好這個超過17億元工程的擔子落在了袁川貴肩上。壓力當前,他撥響了自己的專案管理“算盤”,定下了首個“征伐”目標:以進度決定效益,掌握工期這個制勝關鍵。

袁川貴:“算”出全線第一

帶領技術人員分析圖紙

上場沒多久,因為袁川貴的“耳提面命”,“速度”一詞一時成了專案熱詞,但沒幾天袁川貴卻又讓節奏“慢”了下來。

“追求速度但絕不可盲目冒進。”袁川貴深知任何一項工程的工期,都是經過精確計算後確定的,搶工期的前提是佈局謀篇、掌握節奏,確保安全質量和合理有效投入。那些日子,袁川貴帶著管理和技術人員不停徒步勘察線路狀況,幾乎轉遍沿線每個角落。專案每個要點、亮點、難題以及管段工程量、所需人員和裝置的有效配置在他腦海裡越來越清晰,為後續排兵佈陣奠定基礎。

為在節點內完成工期任務,專案團隊在前期專案規劃時倒排工期,制定了產值完成計劃和實施方案,將責任細化到人,並透過日監控、月平推,及時發現問題、壓實責任,確保整改落實到位,推行“一表一會”制度,以嚴格的內控管理,為高效施工生產保駕護航。

自開工以來,專案一路“攻城略地”,一再重新整理自己創下的“中蘭速度”,創造了全線首家中心試驗室、拌和站透過驗收,全線首樁成功灌注和首榀箱梁成功澆築等8次全線“首家”,贏得了創效先機,也創造了業主眼中的“奇蹟”。

謀“算”管人 讓每個“細胞”都充滿力量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要想將專案做強,就要打造一支有超強向心力的隊伍,每個‘細胞’都抱團發力,就沒有攻不破的難關。”袁川貴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

袁川貴:“算”出全線第一

專案創新工作室團隊

他重視人才淬鍊、不斷鼓勵創新。“把專案團隊比作一把尖刀,技術人員和創新團隊就是刀尖。”袁川貴說。為全面培養技能人才,他主張開展“工匠之星”系列技能大賽,常態化開展技能提升“培訓+考核”,並將工資係數與考核成績掛鉤,鞭策技術人員提升業務能力。

為引導職工參與創新,他主導成立科技創新工作室,鼓勵全員提建議、搞革新,成立“五小”成果徵集小組,並透過月徵集、季獎勵的辦法,激發全體人員的創新熱情。

開工一年以來,專案創新工作室先後形成“五小”成果8項,工法、論文15篇,技術改進3項。他們創新改造的工藝工法,不僅提高了工效,也使質量和效益更上一層樓。

“永遠不要小看精神的力量,施工生產越艱難,職工精神越要振奮。”袁川貴說。他時刻關注職工思想動態和精神指引,定期組織召開職工座談會幫助職工解決工作、生活困擾,並帶動其他班子成員組成“心理輔導小組”,不間斷與職工“話聊”,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開展心理疏導。

“職工精神振奮,隊伍充滿活力。”在正向的制度激勵和思想引導下,該專案多次獲業主和上級領導如此評價,也憑著超強的團隊凝聚力、向心力,不斷攻堅克難,讓創新創效動力“燃”起來。

精“算”成本 能省一毛錢的決不省九分

“專案創效非一日之功,成本管理無小事,要靠精打細算的精細化管理,從點滴做起抓好成本控制,才能精心呵護好企業的‘錢袋子’。”工作16載,從計劃員、計劃部部長到專案總經濟師、專案經理,袁川貴的角色在變,但不變的是他對成本管控的責任和執著。

袁川貴:“算”出全線第一

測量箱梁鋼筋長度

在袁川貴看來,對於專案經理而言,創效是第一要務。而成本是企業效益和利潤的源泉,對成本每個環節做到“心中有數”,讓成本漏洞無處可藏,則是專案經理的必備技能。

“算得清賬目、管得好專案,他的成本管理‘神經’很敏感,在他面前誰也別想矇混過關,搞不好就要被他‘練’。”專案職工這樣形容他。

“物資裝置部資料起不到指導意義”“工程部沒有結合施工進度分析”“計劃部對勞務費的分析不到位”……在不久前的一次經濟執行分析會上,袁川貴一席話讓各部門負責人冷汗涔涔。

“每月一次經濟執行分析會,實際是對專案管理的例行‘診脈’,必須要對每一處成本消耗進行量化,才能抓住每一個降本增效的機會。”袁川貴這樣認為。在他的嚴格要求下,當月經濟執行分析會擇日重開,“全盤考慮、著眼細節”的成本管控理念也逐漸成為專案每名管理者的工作準則。截至今年9月21日,中蘭專案已率先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不久前,袁川貴被業主單位評為“優秀專案經理”。但他表示,比起個人榮譽,更讓他引以為豪的是:提前的工期、過硬的團隊和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和企業信譽。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06 字。

轉載請註明: 袁川貴:“算”出全線第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