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相信不少人都會發現一種現象:很多女生在小學初中時成績名列前茅,可到了高中,成績就變差。
這不,近日就有學生在某平臺上以自身情況來印證這種現象,併為此感到疑惑。她說:“我和妹妹都是這樣,小學初中還是班級前幾名,升入高中後成績就直線下降,很難撲騰上來。”
那麼,女生到了高中成績就變差的現象,是真的存在嗎?我問了我身邊的一些教師朋友,他們都根據學校歷年來學校尖子生的男女比例來做判斷,結果發現其實資料差不多。
而我找到了近20年來全國高考狀元的性別比例調查對比,發現其實資料也比較平衡,基本對半。這些資料無不在告訴我們:女生小學初中是尖子生,到了高中就成學渣這種現象其實是假象。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象呢?
首先,男孩與女孩的天生差異,會讓我們產生誤解。
女孩和男孩天生有差異,比如女孩對語言的加工能力會比男孩強,這是女孩在語言表達和語言學習中比男孩更有優勢的地方。而男孩對空間感知能力會更好,這是男孩在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上會比女孩更具優勢的原因。
這些都是透過科學研究後總結出來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是為了我們可以針對男女差異,在後天教育中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育,讓男孩女孩都能因此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忽略了這個事實,認為這些差異不會因為後天教育而發生變化,所以當自家的女兒、身邊的女孩或者自己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年級的提升而成績下降,就會潛意識歸結為女孩邏輯思維能力、理科思維差等而判定女孩沒有男孩潛力大。
其實,這些都是誤解。而誤解造成了我們認為“女生小學初中是尖子生,到了高中就成學渣這種現象”是必然。
其次,是女孩認知誤差,自我貼標籤,從而阻礙了自我潛力的發揮。
事實上,正因為我們有誤解,所以導致了認知誤差,而這份認知誤差又會帶來自我貼標籤,於是阻礙了自我潛力的發揮。
心理學上曾有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者到學校獲取學生們的名單,然後從中挑出了18名學生,並告訴校長:“這18個學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孩子。”
8個月後,這個研究者回到學校,發現這18個孩子的成績和在校表現都變得非常優異。再一瞭解,原來自從他告訴學校這些孩子是最有潛力的孩子後,學校老師和家長總是不自覺地給這些孩子貼上積極標籤,而這些標籤讓這些孩子相信,自己做人做事總能做到最好。於是,一切陷入良性迴圈,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人們也越來越相信這些孩子的確是最具潛力的。
可事實上,當初研究者撒了一個謊,這些孩子其實是他隨機挑選出來的孩子。
而這個實驗,其實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對自身如果有認知偏差,自我貼負面標籤,那麼一定難以激發自身潛能。
女孩想要突破在高中階段學習的障礙,一定要意識並擯棄“女孩到了高中學習就會變差”這種錯誤認知。否則,高中階段無論怎麼撲騰,成績都難以搞好。
再次,是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需要不同學習能力,部分女孩沒有意識,進行了亂歸因。
為什麼很多女孩小學初中階段成績會名列前茅?是因為小學階段知識相對簡單,該階段更多依賴學生本身的悟性,學生就算學習習慣不好、沒有學習方法,只要上課願意認知聽講,下課按時完成作業,智商正常情況下都會有個很好的成績。
到了初中階段因為學科增多,知識難度增大,該階段除了依賴學生悟性,還要求學生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還要求學生要做好提前預習,做好各科學習時間規劃等。一般來說,智商正常再加上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在初中階段同樣能有優異的成績。
然而上了高中,除了拼悟性、學習習慣,還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學習方法、自身要有足夠的自律性和抗壓力。它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各方面綜合能力要求會更高,如果學生沒有做到,那麼在高中階段就很難進入尖子生行列,甚至會因為成績下降,自信心受挫而成績一路下跌,成為學渣。
總之,不同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不同,部分女孩正因為沒有意識到這些,所以才會在學習上使蠻力,結果事倍功半,從而進行亂歸因,以為女孩到高中階段難以把學習搞好。
最後,高中階段對生源進行了階層分流,部分學校男女比例失調,帶來的誤解。
經過中考的選拔,進入高中後,學生基本被進行分流。而我從一些教師朋友提供的高中學校新生男女比例資料,以及在論壇上一些家長提供的孩子所在高中的新生男女比例資料來看,其實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某省實驗高中和執信高中這兩所學校,前者比例是527(男):598(女),後者是346(男):486(女)。
女孩比例高,這也意味著在成績排名上,如果尖子層,男女比例平衡,那麼後面排名人數上,女孩勢必會佔更多數。如果不考慮整體的男女比例,就會以為女孩在高中學習成績不如男孩。於是,就很容易莫名其妙形成“女生小學初中是尖子生,到了高中就成學渣這種現象”的假象。
綜上,是為什麼很多女生在小學初中時成績名列前茅,可進入高中階段,成績就變差的原因。歸根結底一句話:都是假象。一定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很多女孩在高中階段成績都好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