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開國皇帝登上皇位後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清理和自己一同打下江山的功臣,劉邦和朱元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為什麼這些皇帝都選擇誅殺曾經出生入死的功臣,難道真的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或是有其他原因?
當然,歷史上有極少數開國皇帝,從不或極少誅殺功臣,例如秦始皇嬴政、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
這幾位皇帝有一個共同點——貴族出身。尤其是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掃平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國家。這樣前無古人的功績,自然帶給他睥睨眾生的自信。
對秦始皇而言,曾經的戰國諸強都不足為懼,這些臣子有什麼好害怕的。因此,像王翦王賁這些功高蓋主的大臣得以善終,蒙恬在北方手握重兵,這就是千古一帝的自信!
劉秀雖然起兵時是個農民,但怎麼說也是皇室後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皇族骨子裡的自帶迷之自信。李世民更不必說,祖上一直是貴族門閥。
反之,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比如劉邦、朱元璋,無一不是出身低微。劉邦起兵前是一個小亭長,朱元璋更是當過和尚乞丐。骨子裡的自卑,即使在坐上皇位之後依然無法完全抹去。
他們深知這些幫助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個個都是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害怕某一天,這些功臣不滿足於如今的地位,像當初的自己,揭竿而起,將自己的江山和皇位據為己有。
更深層的原因,這些皇帝是為了替後代清除障礙,這幫功臣是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自己可以鎮得住,但兒孫繼位之後呢?如果這幫功臣居功自傲、倚老賣老,對繼承者而言也是隱患。
一旦登上皇位,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讓皇位在自己的後代中延續,絕對不允許出現一絲隱患。即使功臣沒有謀反的念頭,但一旦皇帝起了疑心,這些理由根本就莫須有。
除之而後快,是大多數皇帝的選擇,也是最保險的做法。只有秦始皇、李世民這樣出身貴族,自身實力過硬的皇帝,才有足夠的自信能不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