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1066年,以諾曼底公爵為首的法國封建領主發起了針對英國的王位爭奪,史稱“諾曼征服”。從此,英法兩國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糾葛紛爭之中,以至於從1337年到1453年之間爆發了英法百年戰爭。戰爭一共分四個階段,最終卻是以英國退出歐洲大陸而告終。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事實上,百年戰爭失敗以後,英國在不同時期分別依舊留有加萊港和漢諾威這兩個歐陸據點,但已經不足以改變其島國屬性了。英格蘭文化和民族情緒愈發旺盛,並逐漸形成一套基於均勢秩序的外交戰略。畢竟,如果歐洲大陸遼闊的疆域上誕生了一個強大的霸主,勢必會威脅了國土狹小的英國的安全。所以,當法國大革命愈演愈烈,並漸有對外擴張之勢的時候,英國人的“離岸平衡手”再度出動了。
※ 反法同盟,英國“均勢”政策的戰略抓手 ※
事實上,自從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後,尤其是拿破崙時期,法國對英國的威脅便越來越大了。這不僅僅體現在歐洲地緣博弈方面,同樣也包括海外殖民地的競爭。在七年戰爭之中,英國曾經透過鉅額資助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牽制住了法、奧、俄等國的大量精力,並導致法國在南亞和北美殖民地後退連連,然而這並不代表其失去了與英國在海外殖民擴張中一較高下的底蘊。彼時的英國正在經歷工業革命的洗禮,卻猛然需要面對法國勢力在歐洲大陸的迅速擴張,這不啻是一次巨大的挑戰。畢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英國對原材料和市場的需求十分迫切,實在無法接受法國在拿破崙統帥下成為歐陸霸主的現實。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自17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以後,隨著尼德蘭地區從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脫離,這裡便始終是英國最為重視的戰略區域。即便是到了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尼德蘭雖然已經分裂成為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個低地國家,卻依然受到了英國的“特殊關注”。畢竟,從尼德蘭地區跨過海峽到達英國本土的距離,實在是太短了。然而從大革命爆發初期開始,法國就已經影響到了這裡。為此,由英國挑頭、前後組建了7次反法同盟,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戰爭。
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期間,反法同盟曾數次遭遇粉碎,但卻並未折損英國的元氣。相反,英國透過特拉法加海戰和滑鐵盧戰役的勝利,牢牢地確立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鞏固了自身海上霸權和海外殖民體系的利益。
※ 海上霸權,英國“干涉”歐洲事務的倚仗 ※
自大航海時代來臨以後,海洋力量逐漸成為歐洲列強爭霸的重要領域。畢竟不論是遠洋商貿還是海上封鎖,都需要強大的海軍力量作為依託和保護。當時的歐洲,除了英國海軍以外,最為強大的當屬法國和西班牙海軍。為此,長期喜歡隱於幕後、只提供資金支援的英國人決定出動海軍主力,與法、西聯合艦隊展開了一次總較量。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相較於海陸雙元的法國,從路易十六才開始大規模投入資金訓練的海軍艦隊,英國的海軍力量早在16世紀下半葉的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就已經在積累底蘊了。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戰事頗為慘烈,但經此一役之後的英國已經徹底奪取了世界海上霸權。
針對英國透過組建反法同盟推行均勢戰略的外交手段,拿破崙一方面進一步藉助啟蒙運動的影響宣傳《民法典》、土地改革的先進性,另一方面則加緊透過軍事手腕控制歐洲。從第一次反法同盟到第五次反法同盟,法國先後在土倫戰役、馬倫哥會戰、奧斯特里茨戰役、耶拿戰役、奧爾斯塔特會戰和瓦格拉姆戰役中獲得勝利,並屢次解構反法同盟的聯絡。
※ 工業革命,英國拖垮法國的經濟底蘊 ※
當時,法軍之所以能夠連續不斷的獲得勝利,是因為拿破崙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更是源於法國的一系列舉措給拿破崙帶來的豐厚兵源。可是透過軍事邏輯去解決政治問題,本身就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不論是普魯士、奧地利,還是沙俄和英國,它們都不願意看到法國在歐洲一家獨大。如果拿破崙能夠將他們同時征服,或許能夠重現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可是問題在於,經歷了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其國內經濟遠勝於法國。這就導致,英國能夠有充足的動力和實力遏制法國。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在特拉法加海戰以後,由於法軍喪失了制海權,擁有不列顛海峽作為天塹的英國人事實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故而,他們可以不停地透過挑撥、資助等方式擾亂法國的戰略佈局和對歐洲大陸資源整合的速度。為了應對英國人如蛆跗骨、如影隨形般的騷擾,拿破崙在戰勝第五次反法同盟之後,推出了“大陸封鎖”政策,意圖徹底將英國從歐洲秩序中孤立出去。
自1806年11月21日,拿破崙頒佈大陸封鎖令以來,英國與歐陸的經貿往來的確出現了驟減。但英國隨之採取的反制手段也對德意志、俄國等地工業區造成了嚴重傷害。於是,一股強烈反對俄法同盟的情緒在沙俄貴族中傳播開來,最終迫使俄國單方面恢復了與英國的經貿往來。至此,“大陸封鎖”政策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眾多英國商品透過俄國西部邊境流入歐洲,拿破崙對英國的封鎖也就無疾而終了。為了打壓俄國、拆解俄奧同盟,並進一步強化自身在歐洲的權威,拿破崙於集結了50~60萬大軍遠征俄國,這其中僅有三分之一是法軍。事實上,拿破崙之所以選擇1812年6月出兵俄國,同樣也是考慮到了英國的情況。恰在法國出兵前6天,美國剛剛對英宣戰,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而在此之前的相當長時間裡,雙方圍繞美加邊界已經發生了一系列衝突。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最終,美英1812年戰爭以雙方旗鼓相當、握手言和而告終,並劃定了美加兩方的大致邊界。然而法俄1812年戰爭的發起者拿破崙,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沙俄堅壁清野的防禦舉措致使補給線過長、不善於嚴寒作戰的遠征軍損失慘重。此後,俄、普、英、奧四大強國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向元氣大傷的法軍發起衝鋒,這也是法國之外最強的四個歐洲國家首次抱團在一起。萊比錫戰役,拿破崙慘敗,不久被流放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法國原先的波旁王朝復辟。後來,即便拿破崙在親信的幫助下成功脫身,並返回巴黎重振旗鼓,建立“百日王朝”,卻依舊難以抵擋歐洲君主國勢力的強大反撲,於滑鐵盧戰役再度失敗。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其實,自特拉法加海戰以後,法國就已經處於戰略被動局面,難以有效反制英國。“大陸封鎖”政策的事實,直接導致包括萊茵聯盟、薩克森等德意志附庸地區以及普魯士、俄國等合作國的經濟遭受重創。於是,歐洲各國從經濟層面與法國的民族擴張主義發生了強烈的衝突。後來,拿破崙貿然率領大規模軍隊遠征俄國,更是嚴重削弱了其長期倚重的軍事威懾能力。正因如此,俄、普、英、奧四大列強才會於不久後完成法國大革命爆發以來的首次集結,法國的地緣、軍事、經濟、外交也隨之全面落入下風。
※ 小結 ※
綜上所述,法國大革命爆發以來,其餘列強,如俄、普、奧等國依據自身利益的變化,選擇與法國的對峙或者和談態度,英國卻秉承“均勢秩序”原則,始終執著於構建反法同盟,全力阻止法國成為歐洲霸主。憑藉工業革命以後的經濟製造能力和豐厚的海上力量底蘊,英國於特拉法加海戰以後,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此後,拿破崙雖然想要透過“大陸封鎖”政策和遠征俄國等方式,鞏固法國在歐陸的霸權。不料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並最終導致包括德意志地區在內的大片歐洲區域反對自己。如此一來,即便“江東子弟多才俊”,拿破崙也難以促成“百日王朝”的捲土重來了。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拿破崙戰爭之後,普魯士掃清掣肘之力,進一步深化了在拿破崙統治期間進行的施泰因-哈登堡改革,為日後統一德意志做準備;沙皇俄國的鐵蹄順勢開往西歐,儼然成為歐陸君主舊秩序的守護者,開始以“歐洲憲兵”自詡;英國在擊垮主要殖民競爭對手法國,並完全取得海上霸權地位以後,開始了更為激進的擴充行動,拉開了“不列顛治世”的序幕,同時也奏響了“英俄大博弈”的序曲。唯有“布娃娃帝國”奧地利,雖然居於“維也納體系”四強之一,並且有長袖善舞的傑出首相梅特涅在歐洲外交場上縱橫捭闔,依舊難以掩蓋自身保守、僵化、趨於衰落的狀況。可以說,英法兩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的幾度交鋒,影響了整個19世紀歐洲乃至世界的局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53 字。

轉載請註明: 離岸平衡、海上霸權、工業革命,闡述英國策動頻繁反法同盟的動因和倚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