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深入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因此,“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校內,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佈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二是校外,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要在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那麼,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如何進一步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如何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今天,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對《意見》中與學生家長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五個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一問: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目前,一些學校還存在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既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又佔用了學生正常的鍛鍊、休息、娛樂時間,“雙減”工作之一就是要減輕學生不合理的作業負擔。
目前,教育部已針對“作業管理”提出了十條具體措施,並對各地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在總結以往工作基礎上,此次“雙減”工作提出的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等明確要求,旨在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提出,要透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透過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透過教師切實履行好作業指導職責,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並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佈置作業或批改作業屬於學校教育的範疇,所以《意見》要求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給家長增加額外負擔。”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說。
二問:如何提升課後服務水平?
長期以來,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小學“三點半”放學現象,帶來了家長因未到下班時間接孩子難問題,有的還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增加了過重校外負擔,造成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已經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可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課後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於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積極推進課後服務工作,不斷健全完善課後服務有關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10.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展了課後服務,6496.3萬名學生、465.6萬名教師參與了課後服務。與此同時,部分學校的課後服務還存在著課後服務時間偏短、經費保障不到位、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為此,《意見》對加強課後服務提出保證服務時間、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渠道等明確要求,旨在增強學生和家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一是延長課後服務時間,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託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二是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既可以透過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又可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還可以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外,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三是拓展課後服務資源。課後服務透過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提供,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提供服務,並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四是加大對課後服務教師和人員的激勵,配足配齊教師,對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進行補助,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
三問:如何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一是規模總量龐大。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任其發展,將形成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個教育體系,不僅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還會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是違法違規情況突出。由於違法違規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捲款跑路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三是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近年來大量資本湧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
為此,《意見》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提出了以下舉措:
第一,《意見》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意見》要求各地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
第二,《意見》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透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透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第三,培訓機構主要採用的是自編材料,一些英語培訓機構使用境外教材。《意見》要求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範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教育部將出臺《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對培訓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第四,《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第五,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後,對其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首先在試點地區實行,之後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
四問:如何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不僅要嚴格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更要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緩解社會焦慮,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衝動。
《意見》明確提出,首先要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意見》要求透過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建立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
其次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要向“45分鐘”要效率。《意見》要求教育部門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
第三是降低考試壓力。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次數過多、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質量不高和“唯分數”傾向等問題,《意見》要求學校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
第四是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教師校外有償補課雖是個別不良現象,但嚴重影響了教師整體形象,必須採取“零容忍”態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教師日常監管機制,完善教師師德師風考評體系,不斷提高教師職業素養。《意見》要求加大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形成警示震懾,切斷課外違規補課等經濟鏈條。同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在職教師,一經發現,堅決吊銷辦學許可證。
五問:家長和社會如何配合做好“雙減”工作?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領導和協調機制,規範設立家長學校,健全日常執行機制,配備家庭教育指導專(兼)職隊伍,加強專業知識培訓。要透過家長課程、父母大講堂等方式,以線上線下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諮詢和輔導,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長與學生朝夕相處,是孩子言傳身教的老師,履行好法定監護職責至關重要。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會、家長學校,主動與教師溝通,構建和諧家校關係。同時要更新育兒觀念,理性規劃孩子未來發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同時要傾聽孩子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溝通互動模式,還要指導學生合理用好在家時間。
“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意見》提出,要將“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納入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任務。同時,將落實“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為督查督辦、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