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安南一詞源自唐朝設立的安南都護府,偏居南隅的邊陲地區,雖看似不起眼卻始終受到中原統治者的關注。自秦始皇將這片土地佔領後,歷經漢唐,尤其是有唐一朝,中央政權出於軍事鎮壓以及經貿發展的需求,對安南之地尤為重視。

任何膽敢覬覦安南之地的,唐朝大軍一定會徹底將他們驅逐出去。唐朝在建立之初便設下安南都護府,不僅是為了彰顯中原王朝的大國氣象,更是安撫此地各個民族的百姓,使此地能長治久安免得攪擾周邊。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後世之人不難看出此地對唐朝而言有著關乎整個王朝生死的作用。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一、唐初便設立安南都護府兼具威懾與安撫的雙重作用

1其一安撫邊疆民眾維持團結安定

安南之地的百姓民族眾多,由於生存環境的惡劣以及疏於與中原文化的交流,安南之地無論民風習俗都與當時的唐朝主流有著諸多隔閡。

加之,這片土地曾多次脫離中央掌控自立為王,所以獨立自主的信念特別強烈。但安南這片土地對當時的唐朝具有軍事與經濟等多重重要影響,為了管控好這個地區,唐初便設立下安南都護府鎮守此處。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為了維持此地的穩定不造成中央困擾,安南都護府的管理模式基本就是因俗治理,雖然有中央委派的官員督導,但治理的方式充分站在尊重當地百姓民風的立場上。保證此地不同信仰風俗的民眾能夠和諧共處,不要陷入無止境地爭鬥裡不事生產。同樣,如果此地是團結一致的鐵板一塊,那麼那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也不敢再恣意動入侵的心思。

2其二增強唐朝中央的威懾作用

唐朝在安南設立安南都護府鎮守此地,一方面自然是客觀地維持了地方的安定,促進其生產,為整個王朝的運作添磚加瓦;另一方面,唐朝的威懾力也由這邊境之地向四方輻射。其實,如今的人們多稱頌唐朝的富饒強大,卻不知正因為這份富饒唐朝一直受到他國的覬覦。

如同大漢王朝在北方有著宿命對手匈奴一般,大唐在西北方也有著自己的噩夢吐蕃。這些遊牧部族的王朝就如同懸在中原王朝頭上的達摩克里斯劍一般,令他們時刻保持清醒。所以,唐朝在安南的諸般動作也是為了向吐蕃以及各個覬覦唐朝的王國宣告,大唐聲勢滔天,爾等宵小之輩莫要妄動。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在國與國的抗衡裡,能夠兵不血刃地起到威懾作用實在是比腥風血雨的戰場合算得多。只是再多的威懾,都抵不過慾望的侵襲,雖然唐朝中央釋放出如此強烈地護衛安南的訊號,依舊有其他小國為了生存發展決絕地向唐朝發出挑戰。

二、絕佳的地理優勢令唐朝倍加重視安南

1其一作為抵禦南詔國的軍事屏障

為了制衡吐蕃,唐朝一手在它的身後扶持出南詔國。然而等到南詔國逐漸發展起來後,它也不再滿足於只做一枚棋子,想要謀取更好的發展。而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領土的擴張,尤其是對於南詔來說向南打不過高棉帝國,向北也沒膽量挑戰吐蕃,奪取安南擁有通海能力成了南詔唯一的選擇。

在南詔國的心裡,大唐地廣物博對於安南的統治也未顯示出強硬的態度,所以悄然佔領安南之地為己有應該不算難事。但是他終究是誤判了大唐的形勢與態度,對於南詔的入侵,唐朝的態度非常決絕,立刻出兵平亂。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南詔作為大唐一手扶植起來的邊陲小國竟然敢挑戰大唐天威,實屬自不量力。依託著安南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以及與周邊藩鎮交通便利的快捷,唐朝輕而易舉便擊潰了南詔的入侵。賊心不死的南詔想要二次衝鋒,大唐也沒有畏懼,亦是傾注全力直接將他們對方打服。

安南作為大唐的南方軍事屏障,意義作用巨大。大唐若不是在此地苦心經營,熟悉地形,布好防禦,以南方之地的地形複雜很容易讓他國抓住可乘之機。

2其二是唐朝海洋經貿的要塞

除了軍事方面的重要作用,安南對於大唐而言更是海洋經貿的要塞。這是南詔想要奪取此地的重要原因,亦是大唐拼命守護的緣由之一。或許有人會覺得大唐擁有著自漢代便興起的絲綢之路應該不會太過在意安南。

其實不然,因為吐蕃王朝的崛起,唐朝基本上失去了西域絲綢之路的掌控力,為了維持唐朝的強盛,新的經貿路線必須被開發出來。陸路不通,寬廣的海洋之路便受到大唐王朝的青睞。安南隸屬嶺南道,可通廣州,由此便可輕鬆通往大海。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雖然唐朝與安南距離甚遠,擁有的海口較多,並不似南詔那般非安南不可,但為防南詔如同吐蕃那般做大,只得將一切可能扼殺在萌芽裡。畢竟,沒有安南的南詔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打轉,如果有了出海貿易的經濟加持勢必會成長為自己的威脅。

所以,為了杜絕這樣可預見的危機以及保持對海洋經貿的掌控力,唐朝對安南的佔有與控制力都是其他王朝不曾出現的。

三、為何唐朝願意為守護安南付出巨大代價

1其一失去安南則唐朝南方門戶大開

嶺南之地的交通道路從來都是錯綜複雜,兼之瘴氣叢生,從來都不是方便通行的地區。與中原距離甚遠,一旦失去當地的鎮守機構,那麼就會陷入徹底的失聯狀態。如果,有人乘機入侵盤踞于山林湖泊之間,朝廷是很難將其清繳乾淨的。

此地不同於中原以及江南地區的一馬平川,一旦失守,失去的不僅僅是安南的領土,而是將整個南方的大門敞開任由他人侵害。憑藉著易守難攻的優勢,甚至會成為動搖朝廷權柄的危害。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從趙佗的反叛以及五代十國的吳權割據裡都可以看出,此地極其容易脫離朝廷掌控成為破壞大一統的南方遺害。是以,大唐當時才會對南詔的入侵反應尤為激烈,不僅是它觸犯天威,妄圖做大,更是此地對於中原王朝南方門戶安全的重要性太強。

2其二南方的部族勢力會影響周邊安定

安南這片土地上到處都是林立的部族,他們不僅與中原的文化習俗格格不入,即使長期生存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他們也充滿爭鬥,關於權勢、地盤以及信仰方面。更是由於艱苦的生存環境。使得此地民眾脾性彪悍,難以馴服。

是以,唐朝對這片南方邊陲之地採取的是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充分保留了他們的文化傳統以及權勢地位。如此,相對而立的治理方式確實使雙方友好合作了很長時間。但是朝廷對這片土地的管控也從未放鬆過警惕,為了方便整片西南地區的協同管理,朝廷不遺餘力地開拓此地的交通,令其與周圍地區建立了良好的交通聯絡。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和平的年代,這樣相對便利的交通環境,自然是有助於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一旦此地淪陷,在如此彪悍民風的渲染下,勢必會釀成危害周邊地區的惡果。朝廷一旦失去對此地的掌控,那些部族之間的矛盾與仇怨就再無調節緩衝的餘地,相互廝殺必然是最終的結果。戰亂紛飛的環境裡,受到牽連的不僅是本地的百姓民眾,更會禍及周邊。

3其三安南是一片可供退路的沃土

對於唐朝而言,安南不僅是海洋經貿的要塞之地,更是一片可以為朝廷提供物資的寶地。掌控住安南,就是掌握住西南方的土地、人力以及其他物力資源。雖然此地不似江南繁華富庶,人文科技也稍顯落後。

但在幾代人的努力下,無論是糧食種植還是人文素養都有了一定提高。雖然,唐朝看似強大,但是北方強敵林立,若是能保住安南這片領土,也是為大唐留下了絕佳的退路。在這裡,唐朝依舊有威嚴,有完整的統治秩序以及充足的人力物力。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險要的地理環境更是令其處在易守難攻的位置。如此,不僅可以暫時保住安全更能成為自己東山再起的籌碼。所以終唐一朝一直對安南倍加重視,即使遭遇安史之亂的威脅,唐玄宗也敢於帶領眾人往南方奔逃,因為南方的軍事防備完全值得託付。

四、總結

雖然,如今安南這片領土早已不存在我國的領土之上。但自秦起,安南與我中華的關聯便從未斷絕過。不可否認,安南有著它的本土文化承襲,但其中亦有諸多華夏文明影響的影子。其實放眼整個世間,沒有任何國家會如同孤島般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將世間僅僅拴在一起。與其去爭辯一些無謂的從屬對錯,不若著眼當下,守望互助成就各自美好的未來才是最真切的。

參考文獻:

《新唐書》

《史記》

《資治通鑑》

文/文史旺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04 字。

轉載請註明: 透過唐朝對安南的重視,不難看出此地關乎整個唐朝生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