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除了讓宋朝西北局勢繼續糜爛、消耗無數軍費之外,司馬光還開啟了宋朝黨爭的潘多拉盒子,嚴酷對待改革派之餘,卻重用了以蔡京為代表的一大批奸臣,導致日後在新舊黨爭時,淪為意氣及權位之爭、不再著重於國政運轉,朝堂變得與晚明黨爭一樣激烈,連蘇軾都批判他。明朝陳汝錡認為北宋亡於司馬光,“靖康之禍,論者謂始於介甫(王安石),吾以為實始於君實(司馬光)。非君實能禍靖康,而激靖康之禍者君實也”。
眾所周知,司馬光是中國北宋名人,一生留下無數美談,其中最為人廣知的是“司馬光砸缸”和《資治通鑑》。尤其是《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幾乎屬於古代文人必讀書籍,從宋至今一直受到高度評價,可以說是堪比《史記》的史學著作。
然而史學地位崇高的司馬光,卻曾有“賣國”嫌疑,在他為相期間,要將王安石打下的領土,一寸不要,全部歸還西夏,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北宋建立以來,主要有三個強敵,即北有契丹遼國,西有吐蕃諸部,西北西夏侵擾。其中,遼國威脅最大,但西夏最為煩人,猶如打不死的小強,甩不掉的狗皮膏藥,每年都要侵擾北宋,實在讓人噁心。
宋仁宗在位時,對西夏主要以防守為主,但宋神宗雄才大略,繼位之後想改變宋弱局面,最好能夠消滅西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宋神宗繼位之後,開啟了王安石變法,目的就是為了富國強軍,但鮮為人知的是,宋神宗國內變法,但在對外也不放鬆,而是開疆拓土了2000裡。
歷史上的改革家,往往都有一個軍事幫手,比如張居正之於戚繼光,王安石的幫手就是王韶。
王韶的目的與宋神宗、王安石等變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張相一致,因此得到朝廷高度重視,王韶得到王安石的鼎力支援,很快就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相當於機要秘書)之職,以一文人出掌軍事,擔負起了收復河湟的任務。
唐朝時,吐蕃帝國達到巔峰,唐末時雖然崩潰,但北宋時殘餘勢力還很強大,佔據著河、湟二州。因此,王韶想要實現戰略目標,就不僅要和西夏作戰,還要和吐蕃作戰。
王韶的勝利,給王安石變法增加了重要砝碼,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反應卻令人難以理解。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趙煦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成為宰相。由此,宋朝迎來一次劇變,司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廢除新法,貶斥改革派,史稱“元祐更化”。
司馬光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條例,注意是全面徹底一絲不留,但王韶打下的領土是王安石為相時的戰績,也是王安石鼎立支援的結果,這該怎麼辦呢?
令人無語的是,司馬光認為,王安石的積極軍事政策下,王韶開邊取得的領土,本是“夏國舊日之境”,應該全部歸還,一寸不留。
司馬光的邏輯是:如果不歸還領土,那麼西夏必不罷休,兩國再起刀兵,豈非禍國殃民勞民傷財?如今看來,司馬光這個邏輯太扯淡,因為王韶取得的領土,只是收復漢唐舊土罷了,何曾是党項人的領土?況且,在那個年代,豈有流血開拓下的領土歸還道理?
但就是這麼一個邏輯,卻得到很多保守黨的支援,最典型的是範純仁(范仲淹次子),認為宋朝打下來的這些土地,猶如“竊人之財”,非常的不要臉、不道德。
不過,北宋朝廷也有有識之士,拿著地圖當庭責問司馬光,唐朝時因為丟失河湟地區,導致回鶻、吐蕃長驅直入關中和長安,如今一旦“歸還”,那麼要重演舊日悲劇嗎?
可見,司馬光對王安石的恨,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了,將一個即將復興的王朝生生推向滅亡,司馬光死後40年,北宋就迎來了靖康之禍。歷史上的司馬光,可以是一個頂尖的文學家、史學家,但成為政治家卻是宋朝的不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