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非常勵志的人物,他們歷經坎坷與磨難,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用不屈不撓的意志,向世人展示出一種艱苦卓絕的精神,比如堪稱唐朝第一勵志哥的韓愈。多數人都聽過唐宋八大家的名號,也能叫出這八位才子的名字,對他們的事蹟略有耳聞,但有幾人知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正是韓愈。
韓愈的身世不簡單,兵仙韓信是他的先祖,毫不炫耀地說,自西漢到唐代上千年間,韓家從未沒落過,韓愈祖祖輩輩都有人做官。父親韓仲卿,官至秘書郎,負責掌管圖書經籍,屬於大唐皇家圖書館的一把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韓愈不用太努力,未來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混個一官半職沒問題。
天有不測風雲,韓愈剛出生沒多久,母親就撒手人寰,此時的他嗷嗷待哺,父親既當爹又當媽,含辛茹苦把韓愈養到三歲,結果也離他而去。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或許不明白什麼是生死離別,也不知道陰陽兩隔意味著啥,好在還有個大他三十歲的哥哥,既然爹媽都不在了,長兄如父,責無旁貸地成了監護人。
十二歲那年,哥哥也徹底離開了他,舉目無親的韓愈傷心欲絕,在無數個日日夜夜,歇斯底里痛哭,質問蒼天為何這樣對他。卻沒有絲毫回應。更可怕的是,大唐帝國不再像往昔那般太平,戰亂時有發生,嫂子鄭氏帶著韓愈四處漂泊,最終在相對平靜的宣城落腳。
經歷那麼多悲慘之事,韓愈看清一個事實,世上根本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她對嫂子鄭氏非常敬重,把她當母親一樣看待,正所謂“長嫂如母”。有人在經歷打擊之後一蹶不振,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韓愈則不同,他內心充滿正能量,對貧困的日子不抱怨,坦然面對一切,努力讀書學習,苦中作樂。
即將弱冠的他,把嫂子安頓好,而後離開宣城,意氣風發地踏上去長安的旅途。大都市的繁華,沒有讓韓愈忘記初心,他摒棄一切雜念,全心全意汲取知識。透過一番瞭解,雖然沒有認識大腕兒,卻獲得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長安城正在興起一股仿古的風氣,即模仿漢代文人的寫作風格。
找到方向的韓愈,開始竭盡全力結交這方面的高手,很快與獨孤及、梁肅等人相識,並且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先模仿,然後再創新,加上韓愈的不懈奮鬥,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超過同時代絕大部分文人,名氣也與日俱增,就連曾經的宰相鄭餘慶,都對韓愈的文采豎起大拇指。
古人讀書人都有共同理想,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也就是“學而優則仕”,韓愈也不例外。名氣有了,才華也不差,但韓愈屢試不第,三次科舉考試均已失敗告終。若是換成心理素質不過關的人,估計早就崩潰了,而韓愈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只是微微一笑,繼續捧起書本,為下次考試做準備。
一邊看書,一邊唱歌,“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重頭再來”的歌聲飄向遠方。貞元八年,韓愈終於考中進士。但是,儘管取得功名,韓愈仍然是待業青年,需要透過吏部組織的選拔競賽才行。此後四年多時間裡,韓愈三次參加競賽,全部沒能透過,他依舊大聲吟唱著“只不過重頭再來”。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這條規律在韓愈身上並不適用。樂觀無比的他,卻未能得到好運的光臨。貞元十七年,三十四歲的韓愈,透過吏部選拔,擔任國子監博士,次年升職加薪,晉升為監察御史。只可惜,在監察御史崗位上只幹了一年,因《論天旱人飢狀》的文章,得罪一批奸臣,直接被貶到陽山當縣令。
四年後,朝廷才把韓愈召回,恢復他國子監博士的職位。在此之前,韓愈創作了一篇文章,題目為《師說》,闡述了為人師者的含義,並總結出振聾發聵的金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讓那些唐代自視甚高的專家、學者,瞬間炸開了鍋,紛紛口誅筆伐,但韓愈不在乎,因為他堅信真理。
韓愈才高八斗,豈能不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但他做不到同流合汙。就這樣,韓愈在京城混不下去,又被貶為縣令。他已經習以為常,權當一種歷練,又過了兩年,再次擔任國子監博士,皇帝也覺得韓愈挺不容易,讓他去修撰《順宗實錄》。韓愈不負眾望,出色完成認為,唐憲宗相當滿意,對韓愈刮目相看,心想:沒想到你小子真有兩把刷子。
皇帝一高興,想不升官都難,韓愈直接被任命為中書舍人,還獲賜緋魚袋。文學水平高不算啥,韓愈對兵法還深有研究,隨軍出征淮西期間,提出擒賊先擒王的計策,直接生擒敵軍統帥吳元濟。而後又修書一封,兵不血刃勸降叛將王承宗,其高超的謀略令人歎服,瞬間登頂長安城熱搜榜第一名,皇帝笑得合不攏嘴,如果不加官進爵,就說不過去了,硃筆一揮,授予韓愈刑部侍郎一職。
鮮花與掌聲如潮水般湧來,但韓愈只是一笑而過,不把這些事放心上,對熱搜榜的排名也不在乎。元和十四年,唐憲宗頭腦一熱,派使者迎佛骨,正所謂上行下效,長安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群臣紛紛溜鬚拍馬,對唐憲宗迎佛骨的舉動大肆褒獎。唯獨韓愈頭腦清醒,認為這是勞民傷財之事,必須予以終止,為此還連夜呈上《論佛骨表》,苦口婆心勸諫皇帝。韓愈還舉例說明,歷史上凡是信佛的帝王,要麼壽命很短,要麼結局悲慘。
唐憲宗氣炸了,從龍椅上跳起來,直接下令把韓愈弄死,而且以最殘忍的方式處死。韓愈平靜地跪在地上,不是故作淡定,而是無所畏懼,他做了身為臣子該做的事情,問心無愧。宰相死死拉住唐憲宗,連平日裡跟韓愈有矛盾的大臣,也為韓愈求情,皇親國戚也勸說唐憲宗別衝動。冷靜下來後,唐憲宗撤銷處決韓愈的聖旨,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韓愈被貶到潮州,估計是當時唐代最偏遠的地方,可見皇帝對韓愈多麼厭惡,恨不得將他送到南極看企鵝。
不就距離遠點嗎,韓愈整理一下發型,帶著幾件換洗衣服,晃晃悠悠向潮州出發。望著長安城越來越模糊,韓愈越想越憋屈,他勸唐憲宗不要迎佛骨,完全為李唐江山考慮,好心竟然被當成驢肝肺,韓愈就寫了一首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從長安到潮州,確實有八千多里路,韓愈走了好幾個月才到達。身處皇宮的唐憲宗,也認為自己做得太過分了,對宰相說:“韓愈勸朕不要迎佛骨,其實也是一番好意,但他不應該那麼直接,還拿以前信佛的皇帝作比喻,不是在詛咒朕嗎。”於是,唐憲宗決定寬宏大量一次,把韓愈從潮州調到袁州,第二年又召回京城當兵部侍郎,只不過唐憲宗已駕崩,是新皇帝唐穆宗提拔的韓愈。兩年不到的時間裡,韓愈基本都在路上,即使年輕小夥也扛不住如此折騰,何況年過五旬的韓愈。
韓愈的運氣太背,剛到兵部任職不久,鎮州就發生兵變,王廷湊把節度使田弘正殺了,讓朝廷派人過來談判。唐穆宗二話不說,就讓韓愈以宣慰使的身份,代表朝廷和王廷湊談判。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韓愈這次凶多吉少,元稹流著淚感嘆:“韓愈那麼好的一個人,真是太可惜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唐穆宗也挺同情韓愈,人家已經如此不容易,還被老爹唐憲宗貶到幾千裡之外的潮州,如今還沒過幾天安穩日子,又要深入虎穴,簡直太難了。為表示愧疚之心,唐穆宗拉著韓愈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韓愛卿啊,朕讓你去冒險,也是無奈之舉,但朕非常擔憂你的安危,你到鎮州以後,先觀察形勢,千萬不可冒險。”
皇帝的言外之意很明顯,讓韓愈走個過程,實在不行就打道回府,絕不會怪他。男兒有淚不輕彈,鐵骨硬漢韓愈被唐穆宗的一番話感動了,拍著胸脯說:“請陛下放心,哪怕我拼了命,也會完成您交給我的任務,定當不辱使命,您就等我的好訊息吧。”雖然當天沒有風,但還是讓人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韓愈邁著自信的步伐,逐漸消失在眾人眼中。
單槍匹馬來到王廷湊的軍營,未等王廷湊開口,韓愈便開啟大招,劈頭蓋臉把王廷湊痛批一頓,旁邊的刀斧手都驚呆了。之後,韓愈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對王廷湊說:“你是聰明人,還記得安祿山等人的下場嗎?敢和朝廷作對,無異於以卵擊石,最終只能自食其果。你看當年吳元濟多牛,還不是被我輕鬆搞定。”
王廷湊被韓愈的話鎮住了,彷彿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趕緊把刀斧手撤走,拿出好酒好菜招待韓愈,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二人邊喝酒邊聊天,韓愈又說:“你知道劉悟、李祐吧,他們當初跟你一樣,後來都歸順朝廷,現在都成為節度使,吃喝的喝辣的,日子不要太快活。我已經為你指明道路,究竟如何選擇,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啊!”
三言兩句把王廷湊搞定,王廷湊當場認慫,接受韓愈的建議,這場岌岌可危的局勢,被韓愈輕鬆解決。韓愈回京後,唐穆宗親自設宴招待,並且提拔他為京兆尹,同時兼任御史大夫。如此優秀的韓愈,居然因不尊敬宦官,被李紳彈劾,就是那個寫《憫農》的李紳。韓愈肯定不服氣,跟李紳理論,結果唐穆宗各打五十大板,韓愈從京兆尹被貶為吏部侍郎。
韓愈一點都不後悔,他最看不起李紳這種人,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與他爭出個高下。次年,韓愈辭官回家,因為他身患重病,走路都成問題,幾個月後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六歲。韓愈的一生,是非常勵志的一生,學業屢遭不順,他從未氣餒;仕途坎坷曲折,他不怨天尤人;即便多次被皇帝貶官,但在朝廷需要他的時候,依舊拼盡全力,其精神值得敬佩。
北宋名相韓琦說:“韓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談者至今眥為謗。”千古文豪蘇東坡評價:“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可見蘇東坡對韓愈敬佩至極,偶像級別的大咖。
蘇東坡的老爸蘇洵稱讚道:“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遑惑,而抑絕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被譽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也是韓愈的鐵桿粉絲,他曾感嘆:“韓公如神龍萬變,無所不可。”
真正的勇士,並非天生就無所畏懼,而是歷經各種磨難與困境,鍛煉出常人難以企及的勇氣和心態,韓愈做到了,所以他在世人心中無法被取代。唐代第一勵志哥韓愈,用一生的經驗告訴我們: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無論眼前境遇如何,儘管去努力吧,活出你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