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隕落,是因為維也納戰役的失敗?

由 東方崇學 釋出於 經典

17世紀的歐洲一直是戰爭不斷,有很多國家因為戰爭的關係走向了衰落甚至滅亡。這段時間的歐洲可以說是動盪的,戰火紛紛,而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宗教原因爆發了內戰,從而引發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懂得戰爭局勢的法國一躍成為了歐洲的霸主。

另外好戰的奧斯曼也不斷調發戰爭,來擴大自己的疆域,但效果不佳,反而陷入了戰爭中,不過奧斯曼帝國在這幾個世紀內少有敗仗。在17世紀末期,為了恢復奧斯曼帝國往日的宏偉,奧斯曼帝國把目光放向了歐洲腹地的維也納,殊不知,奧斯曼人策劃的這場維也納戰爭就如同一輛自爆卡車一般,使奧斯曼帝國走到了命運的拐點。

十七世紀的前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由盛轉衰,為了挽救自己的帝國,土耳其軍隊佔領了歐洲的中部地區和中東部地區,被土耳其軍隊掠奪過的地區都民不聊生,而歐洲領土被侵犯使得歐洲方面不得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犯。

1683年,奧斯曼帝國處於內憂外患中

在此時,好戰的奧斯曼帝國透過戰爭掠奪來的盛世已經慢慢走向衰退,曾經依靠的三大洲資源、技術和透過對西歐攻打獲得的盛世,則在不斷的戰爭過程中和多個國家樹敵,陷入無休止的長期戰爭之中無法自拔。

此時的歐洲因為宗教的問題動盪不安,而處於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藉著法國人的建議和匈牙利興起的宗教的邀請,將索科裡稱為“匈牙利”國王。這個舉動,導致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領土就此分割,因為這次分割,神聖羅馬軍隊開始進入匈牙利,就此奧斯曼帝國也有了新的戰爭藉口。

奧斯曼帝國因為長期好戰,積累了不少的戰爭經驗,幾乎掌握了歐洲的所有戰術體系,也從戰役中獲得了不少國家的戰利品。英國的火槍,東歐重戟、荷蘭佩劍,西亞具裝,無論是設計方面還是肉搏方面都有拿得出手的一面,兵力的強大和兵種的廣泛,使得奧斯曼帝國成為當時歐洲較難對付的入侵者之一,戰術多而雜,兵力強大,能短時間內統籌一支龐大的軍隊,也能保證作戰目標的保密。

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開始組成攻守同盟

歐洲方面,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開始組成攻守同盟,但是由於沒有儲備過多兵力的兩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集結兵力,奧斯曼軍隊開始行動,但歐洲方面也摸不準這大軍的動向,於是為了方便兵力的調動,開始調回了匈牙利的軍隊,但面對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兩國的同盟也不過是抱團取暖而已。

奧斯曼軍隊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攻下維也納這塊歐洲腹地,而奧斯曼帝國兵臨城下,維也納城邦內的軍隊也不甘示弱,一絲也不放棄抵抗的機會,此時維也納城邦只能守住城邦等國家的僱傭軍到來。

經歷過多次戰爭的雙方都不是吃素的主,在面對這次即將爆發的戰爭做好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維也納城邦方面,斯塔倫貝格伯爵接受了守城的指揮權,熟悉擅長攻城戰的奧斯曼帝國的策略,立馬做出拆除城牆之外的所有建築物,原來富饒的街道,瞬間稱為空地,也正是這戰爭前的伏筆,才沒讓城邦進一步處於劣勢(遺留下來的民房會成為敵軍的掩蔽工事)。

奧斯曼人對這樣的攻城戰是十分的擅長的,圍城對於戰爭經驗的奧斯曼人來說是也是比較輕鬆的,僅僅在維也納城邦拆除了建築物的第二天,奧斯曼人就兵臨城下,短短的兩天就建立好了戰爭的營地,挖好了戰壕,徹底隔絕了維也納城邦的對外的聯絡,就此宣戰。

1683年7月14日奧斯曼軍隊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