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走進”思政課

疫情發生以來,廈門大學透過連線戰“疫”一線等方式,將戰“疫”的真實情況“搬到”思政課堂,以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教學,給學生帶來一場場思想上的洗禮。在思政課堂上為學生呈現一幅幅線戰“疫”一線的場景,在專業課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情,科學防疫。

一線場景最感人

“我是廈門大學附屬中醫院的護士長張素真,我身後就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重症病房,裡面工作的護士跟同學們年紀差不多……”這不是記者報道的現場,而是廈門大學的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原宗麗連線連線廈大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生陳蘭、護士長張素真,請她們兩人現場向學生講述抗疫故事。

“遇到疑難病例當天要整理出來,第二天一早跟專家研討,所以有段時間我經常要加班到凌晨兩三點,習慣了那樣的作息,一上床就能睡著。”陳蘭對自己日常工作的講述,給學生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從中讀出了‘責任’二字。”“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勇士。”……學生們的留言字裡行間流露出欽佩之情。

“這樣的影片在網上也能找到,但讓一手素材直通課堂會更有震撼力,更能感動人。”原宗麗說。

除了連線一線抗疫醫護人員,廈門大學還把思政課的鏡頭對準在武漢居家隔離的普通學生。在生命科學學院輔導員吳佳蓓的課堂上,她連線身在武漢的學生王子儀,請她講述在家隔離的感受以及她母親在社群參加志願服務的故事。

在生命科學學院2018級學生吳爍銘看來,這種教學形式最大的特點是真實,“看到同學在武漢的生活情況,我們瞭解到很多網上所無法知道的細節,也因此更受教育”。

“我們不需要宏大敘事,用真切的事實就能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小家、什麼是大家,進而理解家國情懷。”原宗麗說。

科學與理性最能說服人

除了思政課,在很多專業課上,疫情也成為課堂熱點。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教師張連茹在講授“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這門課過程中,引導學生梳理新中國幾十年來在醫療衛生領域取得的重要進步,特別是相關專業知識在抗疫實踐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對國家的自豪感。

公共衛生學院教師葛勝祥在講授“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等課程時,把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知識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展示科研工作者取得的成果。“作為公共衛生專業的學生,我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讀懂了生命、責任、擔當、家國這些詞的意義。”一名學生留言說。

“課程思政”是廈門大學開展思政教育長期秉承的理念,因此,把疫情相關內容融入專業知識的情形不只發生在醫學和生命科學等專業的課堂上。

“如何依法保障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療?”法學院教師夏雅麗在課程“保險法”和“民商典型案例賞析”中,結合疫情與學生探討法律知識。

資訊科技在抗疫中如何發揮作用?資訊學院教師曲延雲在課堂上,以疫情為例,一方面講解大資料在疫情監控中的具體應用,另一方面激勵學生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此外,廈大還開設了“抗疫思政大課堂”,舉辦一系列專題講座,17名教師從防控、文化、社會、經濟等不同角度切入,結合疫情防控現實情況,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教師做榜樣最能激勵人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的常賀既是醫生也是學校任課教師。雖然沒有去武漢,但在廈門她也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在發熱門診加班加點工作。

為了讓自己主講的“全科醫學概論”課程教學進度不拖延、質量有保障,常賀從發熱門診下夜班後,常常顧不上休息熬夜準備直播課。“面對疫情,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責任;而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我的本職。”常賀說。

“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只是醫學方法,更讓我們看到努力與勤奮的背影。”“老師是我們的榜樣!”學生們知道常賀的辛勞付出後感動不已。

像常賀一樣,廈大很多教師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激勵他們奮發向上。

“教師的示範,是無形的思政課,有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廈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進功說。

外籍教師的表現同樣讓學生敬佩。廈大醫學院Bipin Dhakal等3名外籍教師,在網路上講授“社群醫學”“系統解剖學”“藥理學”等課程。由於在國外有時差,他們經常要在當地時間深夜上課。同時,他們關心著國內學生的安危,經常向學生詢問疫情對他們是否有影響。“他們是關心孩子的好老師,更是孩子的好榜樣。”一名學生家長旁聽課程後感動地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戰“疫”先鋒“走進”思政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