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遠與唐朝新羅關係如何 崔致遠雙女墳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崔致遠與唐朝新羅關係

崔志遠是上世紀的新羅人,後12歲入唐,在唐朝度過將近16年的光陰,直到中年才回到故鄉。這個一生遊走在兩個國度的詩人到底為唐朝和母國帶來了什麼呢?崔志遠與唐朝新羅關係又究竟是如何呢?

崔致遠畫像

崔志遠在唐朝考取了進士,然後被朝廷封了一個小小的官吏。由於平常空閒,所以就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吟詩作畫和結交文人雅士。崔志遠喜愛結交朋友,所以在唐朝有許多摯友。崔志遠與他們夜夜秉燭夜談,一方面吸取中國文化,另一方面也向友人傳輸了新羅文化。所以我們今日所見的崔志遠的詩歌才是那麼真切,如果不說,你一定以為崔志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雖說崔志遠在唐十幾年載,但他依舊不忘自己的身份,所以崔志遠與唐朝新羅的關係都是非常和諧的,由於在異國,他還擔當起了使國大臣的身份,推動了唐朝與新羅的友好關係,這在歷史上是非常難得的,相當於如今的一個外交官身份。

崔志遠歸國後,由於對唐朝的認識和見解,他在新羅攥寫了許多描寫唐朝的史詩,既幫助了唐朝文化的傳播,也幫助了新羅人開啟眼界。在這一點看,崔志遠與唐朝新羅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他時時刻刻在傳遞著兩國之間的資訊。而他的文字也因此具有代表性,他的詩歌被中國和新羅都廣為傳頌,而他本人也深受兩國人民的愛戴。

崔致遠的詩

崔致遠的詩不難理解,通讀一遍之後,你便可以感受到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這並不是說崔致遠的詩不好,相反,我覺得這樣能讓讀的人感同身受的詩是最好的。

崔致遠雕像

崔致遠所在的時代是新羅王朝和大唐交往相當密切的一段時間,崔致遠家裡也是衣食無憂。所以父親就把12歲的崔致遠送來大唐學習,並且讓他考取功名。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再大一點就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是卻要背井離鄉來讀書,所以崔致遠的詩裡充滿了思鄉和孤獨寂寞的感情。

且來看看崔致遠的《秋夜雨中》,這句“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後來也成了千古佳句,簡單易懂直抒胸臆。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崔致遠還未考取任何功名,還在徹夜苦讀。所以他能看到這三更的雨,再加上秋天這蕭瑟悲涼的季節本來就容易激發人的愁緒,所以崔致遠就是大寫的孤寂啊。最後半句的“萬里心”,更是將他的思鄉之情表露無遺。

再者就是著名的崔致遠與雙女墳的故事,那段不知真假的往事,崔致遠做了一首長詩來紀念。而這首《雙女墳》的獨到之處在於他並不是單純的書生與女鬼的纏綿悱惻,相反他諷刺的是當時社會對婦女的壓迫,即使是在大唐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此人看事兒依然有自己的見解,實屬不易。由此看得出來,崔致遠的思想還是相當超前的。

最後他當然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但是崔致遠的詩,即使是在他最得意的時候,表達的也都是思鄉念國的情緒。

崔致遠 雙女墳

崔致遠雙女墳是一段風流才子俏佳人的傳說,但是這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這兩者之間的故事發生於大唐,這個時期天朝與國外的交流還是相當多的,又是東渡又是幹啥的。而這崔致遠是朝鮮人,並不是我們本土人。

崔致遠畫像

崔致遠出生在富貴人家,12歲的時候就來到大唐來求學,二十八歲的時候,因為思念自己的家鄉,所以歸鄉。但是在大唐的十六年見他也沒有閒著,不但遊歷四方,還在大唐做了官。而這段風流韻事就是他在現在的南京高淳地區做官發生的事兒。

這雙女墳在南京高淳的確是有這樣的墓,整體呈橢圓形,高出地面一米多,佔地將近一畝。裡面埋葬了兩個姑娘,看這樣的架勢可見這兩姑娘也是富貴人家的女兒。民間傳說這兩位女子是當地富豪張氏的女兒,因為婚姻不順所以雙雙尋了短見;還有一說是兩位姑娘在此地遇到強暴不從,遇害。後人感念兩位女子忠貞,所以為他們修了墓冢。

在那時候崔致遠來到此地做官,知道這件事,便來到墓前祭拜。畢竟是個文化人,浪漫主義情懷永遠少不了,特別現在還面對著兩個姑娘。所以這崔致遠在墓前作起了詩,然後這墓中的兩個姑娘就現身了,跟崔致遠喝酒聊天參悟人生,甚至最後還共度巫山雲雨。但是最後崔致遠醒過來,卻分不清這倒是是真是假了,所以做了首詩《雙女墳》紀念。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崔致遠雙女墳的故事。


 

崔致遠詩歌創作

崔致遠是有名的詩人,他的出生地在朝鮮半島,後來到中國大唐他的才情才得到欣賞,也正是他的才情得到欣賞他才會有那麼多不朽的作品誕生,崔致遠詩歌創作的故事都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

崔致遠畫像

崔致遠是一名傑出的文學家,他12歲便來到中國,可以說中國便已經是他的第二故鄉了,崔致遠酷愛結交好友,他在中國大唐結交了許多跟他有著同樣情操的有能之士,他們互相表達對母國的熱愛,共同探討種族多元化,崔致遠詩歌創作的故事有多半便是來自大唐好友,崔致遠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中國人熱情好客的品質,也感受到了中國人侃侃而談的才情,更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奧妙,他覺得如果不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就太可惜了。也正是由於他的這個想法,我們今天才能有幸一睹崔致遠的詩歌,也看到了一個朝鮮人眼中的中國。公元884年,崔致遠打算上書回朝鮮,他終將告別這片他生活了16年的第二故鄉回到他的母國,在回程的路途上,他看著那些迷人的風景忍不住題詩一首,順便一提,崔致遠最擅長的便是風景詩,他一生所寫的關於風景的詩歌不下數十首,最後那篇他在歸鄉的路上所寫的詩歌變成了崔致遠在中國的最後一首詩。

崔致遠詩歌創作的故事直到離開中國遠遠沒有結束,他只是開啟了一段新的詩歌之路,而中國的風景,中國的友人便一直會活在他的記憶深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57 字。

轉載請註明: 崔致遠與唐朝新羅關係如何 崔致遠雙女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