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吳敬梓簡介
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本為安徽全椒人。相傳他出身名門望族,自幼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擅於小說及詩詞創作,故有“安徽第一大文豪”美譽。今人得知吳敬梓的簡介,主要是從他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及安徽全椒吳敬梓紀念館的外牆之上,除此之外,外界關於吳敬梓的簡介及生平事蹟,流傳得並不甚廣。
吳敬梓畫像
吳敬梓家學淵源,一度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青年時代,遭逢家道中落的吳敬梓仕途之路屢屢受挫,飽嘗生活艱辛,親眼目睹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科舉制度的罪惡,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時而可見筆法辛辣,抨擊社會制度的相關內容。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他的傳世之作中,以《文木山房詩文集》、《文木山房詩說》等作品最具代表性,而今人談起吳敬梓,最為津津樂道的,當屬他晚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
據說,吳敬梓創作《儒林外史》之時,大清科舉制度依然腐敗不堪,賣官鬻爵現象時有發生,許多身負奇才的青年學子因此被長久埋沒,無緣官場,因而大清吏治也越發腐朽,這些情況在吳敬梓簡介中並未詳細談及。
作為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文學價值不言而喻。民國大文豪魯迅先生盛讚其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作者吳敬梓以反對科舉制度與封建禮教的中心思想貫穿其間,生動地諷刺了追逐功名富貴而帶來的虛偽、醜惡的社會風氣。
吳敬梓家鄉
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的家鄉位於安徽省東部的全椒縣,為滁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城,面積不大,卻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所在。
吳敬梓家鄉全椒縣
全椒縣風景如畫,自古人才輩出,不僅是吳敬梓的家鄉,更出過張貽惠、張貽侗、周先庚等近代教育界名人,為中國的科教興國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
此外,全椒縣憑藉其水路往來便利,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歷來享有“江淮背腹”、“吳楚衝衢”的美譽。近年來,更因經濟快速發展而帶動周邊諸多產業,迅速成為新滁城副中心城市。不僅如此,南京都市圈的主要核心圈層也集中在這裡,該縣因而一度成為皖江城市帶東向的橋頭堡,坐擁寶庫,繼而越來越受到安徽省政府的重視。
作為長三角腹地首屈一指的製造工業加工基地、農副產品配送基地和旅遊休閒觀光縣城,全椒縣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慕名前來。可想而知,旅遊業一旦發達,招商引資大環境也因此日益最佳化,幾年間,該縣先後被政府評為中國浙商最佳投資城市和浙商投資最佳服務縣,當地群眾的收入水平也在全省名列前茅。
時至今日,吳敬梓的家鄉全椒縣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建設下,已然日益展現出全國先進縣城的嶄新風貌,各項指標均達到先進標準,尤其是作為全國十大環保城市之一,全椒縣的環境治理工作,在當地也是十分突出的。
吳敬梓的風格
讀過《儒林外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對清代著名小說家,安徽才子吳敬梓獨特的文學創作風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吳敬梓以犀利諷刺的筆法寫盡了科舉制度的腐朽昏聵與官場的人生百態,堪稱中國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吳敬梓作品
說到吳敬梓的風格,人們往往容易聯想到近代史上另一位以“文化刺客”著稱的文學巨匠,事實上,那位大文豪亦對吳敬梓的作品讚譽有加,認為其創作“秉持公心,指擿時弊”。這位人所共知的近代文學巨匠,便是有“國魂”之稱的魯迅先生。數百年後,魯迅小說橫空出世,其多部著作中貫穿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犀利批判的鋒芒,毫無疑問是從先輩吳敬梓的思想和藝術理念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據說《儒林外史》創作期間,適逢吳敬梓人生低谷,父親亡故後家境日漸艱難,很多時候甚至柴米都難以為繼,不得不以賣文賣書、典當傢俬為生。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忽然對人生境遇及官場仕途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因此,後世一致認為,若無成年後的坎坷經歷和對清代科舉制度的深度剖析,原本出身宦官世家的吳敬梓斷不會傾盡畢生心血寫成這樣一部滿含辛辣諷刺意味的《儒林外史》小說,獨樹一幟的吳敬梓的風格,亦不會給後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及深遠的影響。
吳敬梓家庭出身
據史料記載,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出生於安徽地方官宦世家,早年門庭顯赫,家族中人才輩出,吳敬梓的曾祖曾得中過順治年間的探花,祖父吳旦也是一位薄有才名的監生,吳家族中叔伯也皆為進士及第,如此看來,吳敬梓家庭出身高貴,家學淵源,童年時期受到過良好的文化薰陶,因而日後在文學創作方面才有此成就。
吳敬梓像
童年時期,由於家庭出身環境的影響,吳敬梓在詩書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加之當時吳家家世顯赫,常有文人來往,真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影響下,聰明好學的吳敬梓很早便在文學上展露出過人的才華,成為遠近聞名的少年才子,其讀書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常常令人驚歎。
少年時代的吳敬梓經常隨父參加一些當地風雅名士的聚會。加之吳敬梓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因而自然養成一種放蕩豁達的氣度,開闊的胸襟中飽含淡看紅塵的高潔之志,與他接觸之人很容易被他高雅的氣質與非凡的眼界所折服。
據說有一次,未及弱冠之年的吳敬梓赴縣中名士的宴會,躊躇滿志間登上贛榆縣城的高閣,當眾作了一首五律《觀海》,使得滿座皆驚,讚歎其才思敏捷與詩境雄闊,可惜,在現有史料中,僅在《文木山房集》中能夠讀到吳敬梓少年時期收入創作的一首“觀海潮”。
至青年時代,吳家家道中落後,吳敬梓便再也無心功名,只將滿腔熱血與畢生精力盡數投入到文學作品的創作上,因而終於成就了人們所熟知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對吳敬梓的評價
吳敬梓晚年醉心書法及小說創作,著有深刻揭露清代官場黑暗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因而世人對吳敬梓的評價頗高,稱其為十八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
吳敬梓作品
其實,除了文學成就之外,全椒當地的吳氏家族的後人對吳敬梓的評價更為全面。據吳氏宗親介紹,吳敬梓生性豁達,交遊廣闊,與清代許多的文人雅士都有交往。清代文人多好飲酒賦詩、行酒令等風雅游戲,觥籌交錯,酒至半酣之時,吳敬梓常有驚豔之筆,其出眾的文采往往就在遊戲之作中表露無遺。
不幸的是23歲那年,吳敬梓的父親去時,吳家陡然敗落。面對那些如狼似虎侵吞祖業的近親,吳敬梓感受到世態炎涼,道德淪喪的悲哀,加之當時的清朝科舉制度已趨腐敗,身負曠世才學的吳敬梓功名無望,遂變得憤世嫉俗,縱情悖禮,於33歲那年搬離故土,移家南京。
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歲月,吳敬梓雖生活清貧,時常需要靠賣書賣文度日,卻依舊喜愛呼朋喚友,文人小聚,時而出錢接濟同樣清苦的文人,時而與一眾好友冬日繞行城牆大搞“暖足”活動,甚至為了帶頭修建祖祠,不惜將最後的祖產全椒老屋變賣,因而這一時期,人們對吳敬梓的評價是“樂善好施卻放浪不羈”。也正是在這段歲月裡,他將畢生的精力與才學譜寫成一部不朽的名作《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