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漢武帝時期的名臣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漢武帝在文景之治後將西漢推向了一個鼎盛時期,漢武帝即位的時候,西漢的政治已經相對的穩定了,而且國家經濟狀況也很好,雖然父輩已經在開始清除分裂因素,比如諸侯王,邊境的匈奴和親等,但是封建統治中的皇權還待加強,漢武帝上任後大顯身手,不僅解除了匈奴的威脅,而且統一了許多地方,漢武帝時期的版圖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倍。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這些方面都做了改革。

漢武帝的畫像

在政治上漢武帝改革了官制,加強了皇權,開始用布衣為相,並直接由皇帝控制丞相,任用低階官員組成“中朝”,尚書令的權力變大,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則成了執行機構。漢武帝注重對地方官僚的控制,實行察舉制,每州設以刺史監察官員。還有漢武帝還推行了推恩令,使諸侯王勢力問題得到解決,完善了封建社會的法制建設,維護著社會秩序。在軍事上,漢武帝直設禁衛軍,直接由皇帝調遣,派了衛青、霍去病等與匈奴交戰,又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打擊匈奴。在經濟上,漢武帝下令以五銖錢作為法定貨幣,還有國家壟斷了鹽鐵的生產與運營,漢武帝還治理黃河,在乾旱地區推廣區田法和代田法。文化上漢武帝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創立了太學,還有漢武帝尊崇儒家的時候也崇尚法治,這是他的基本治國思想。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是可以和西方羅馬帝國媲美的帝國,所以後世經常將漢武帝也叫作漢武大帝。漢武帝對中國漢族作出的貢獻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是他身上存在的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漢武帝作為一個帝王是偉大的,他的大一統措施為後世2000多年做出了貢獻。

漢武帝時期的名臣

漢武帝時的名臣除了衛青、霍去病、李廣、霍光、張騫、主父偃等人外,還有司馬遷、司馬相如、董仲舒等人。司馬遷的父親也是一位史學家,但是司馬遷的一部《史記》讓司馬遷名垂千史,司馬遷被後世譽為歷史之父,因為他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遊歷天下,幾乎踏遍了西漢的各個角落,回到長安後入朝做了郎中。

德州董仲舒像

公元前110年,司馬談病重,彌留之際告訴司馬遷祖先從周朝開始就是太史,因此讓司馬遷積極向上,坐上太史職位,然後將他要編寫的著作完成。司馬遷在長安任職結識了許多賢能之士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董仲舒和孔安國,所以司馬遷做《史記》時給與了孔子高度的讚揚。漢武帝對司馬遷也是重用的,但是司馬遷最後因李陵之事慘遭宮刑,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記》,但是司馬遷之後再無出現。司馬相如則是西漢時期的辭賦家,有道家的思想,漢武帝時經常讓作賦,當然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在民間很有名氣。

還有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思想家,董仲舒是崇尚儒學的,但是他在諸子百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新的儒學思想。漢武帝時董仲舒還是一個儒生,因為竇太后推行黃老之術,因此董仲舒沒又做官,但是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徵求治國防落,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張,很好的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因此被漢武帝重用,先是為劉非的國相,後又是劉端的國相,但是後來回家著書,漢武帝每逢大事,都會讓人去他家裡徵求董仲舒的意見,因此十分受漢武帝的重視。

罪己詔漢武帝

《罪己詔》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用來昭告天下,承認自己的失誤,挽回民心的手段,然而這樣的手段也不是封建階級一開始就有的,這種方式起始於西漢時期的漢武帝,他用自己的大勇氣將自己置身於天下輿論的中心,客觀的分析了自己的錯誤,並且承諾了會改變政策,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不只是受到了當時百姓的擁戴,也影響了一代代的帝王。

漢武帝的雕像

在漢武帝的後期,由於連年的征戰,文景之時積累下的財富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漢武帝為了充實國庫,將鹽鐵等物品進行國家統一銷售,並且允許人們用錢贖罪,雖然這樣的舉措讓國家的經濟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也讓貧民和官吏之間的衝突更加的嚴重,導致有一段時間經常爆發起義。

而且當時深受漢武帝信任的李廣利等人在外打仗不利,甚至李廣利自己也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再加上漢武帝自己晚年的時候迷信神仙方術,修建那些根本沒有意義的建築,勞民傷財,並且聽信方士之言,結果發生了巫蠱之禍,太子和皇后都被逼死,受到株連的也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天下震動。這樣種種的打擊不幸讓漢武帝對於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懷疑,再加上年事已高,新的繼承人還年幼,如果就這樣死去怕後人地位不穩,為了給自己贖罪,也是為了給後人留下一個安定的江山,漢武帝釋出了《罪己詔》,用一種博大的胸懷,贏得了百姓的寬恕,同時改弦更張,消弭戰事,休養生息。讓西漢的百姓又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漢武帝兒子劉弗陵

漢武帝一生有6個兒子,其中劉弗陵就是漢武帝最小的那個兒子,他的生母就是鉤弋夫人。鉤弋夫人非常受漢武帝的寵愛,所以在公元前94年生下了劉弗陵,據說劉弗陵是懷胎14個月生的。公元前91年,發生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人誣陷而不能明說起兵,兵敗後自殺,漢武帝為此懊悔不已,多年沒有立太子。

陸毅版劉弗陵

劉弗陵年僅5歲的時候,漢武帝覺得他頗有自己少年時的風範,因此鐘意劉弗陵為繼承人,所賜在群臣面前暗示劉弗陵將來是太子,但是為了防止主少母壯,母后專權,因此漢武帝找了個藉口將鉤弋夫人賜死。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重時將8歲的劉弗陵立為太子,又將他託付給了霍光。兩天後,漢武帝駕崩,次日劉弗陵登上皇位,為漢昭帝。由於劉弗陵年幼,因此國政都有霍光主持,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為副手。金日磾輔政1年多後因病去世,霍光成為政府最高權力的掌握者,上官桀與霍光有聯姻的關係,因此上官桀自恃功高,常常為自己的門人子弟求官,多次被霍光拒絕,二人因此生嫌。而桑弘羊不僅為人求官被拒絕,而且政治主張也和霍光相左,因此怨恨霍光。

劉弗陵雖然年幼,但是看懂了政治鬥爭,堅定的站在霍光這邊,因此上官桀與燕王李旦準備兵變,聯合了長公主、桑弘羊準備推翻劉弗陵,但是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漢昭帝一語揭穿,可見劉弗陵其人還是聰明善斷的,此後霍光的輔政地位更加鞏固,而上官桀的武裝政變最後被先發制人的劉弗陵逮捕,誅滅家族。此後霍光專權,公元前74年,劉弗陵在未央宮去世。

漢武帝推恩令

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是漢武帝劉徹為了削弱諸侯王勢力而頒佈的一項法令,從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兩位皇帝開始,對日益強大的諸侯國勢力皇帝們都感到了一種威脅的力量。漢武帝時的推恩令,就是為了鞏固皇權下令允許諸侯國這些諸侯王可以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孫。在諸侯國越變越小的時候,漢武帝就可以乘機削弱他的勢力了,名義上是施恩,但實際上是削弱諸侯勢力。

漢武帝的塑像

推恩令下達後,許多諸侯王的庶出子嗣也受到了封列侯的機會,不少諸侯國從一個大整體分成了若干個。當時列侯的土地是歸朝廷管轄的,所以王國分為侯國後,王國的土地縮小而中央管理的土地擴大。這變相的削減了諸侯王的權力,而朝廷的管理的地域擴大。推恩令的實施旨在減少諸侯王的封地,在漢武帝之前,諸侯王的封地都是由嫡長子繼承的,其他的庶出子孫不能得到尺寸之地,雖然在文景兩代時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諸侯勢力依然還是威脅著中央集權。漢武帝的推恩令施行後,諸侯王的其餘庶出子也在諸侯王的封地中得到了土地。

漢武帝的推恩令雖然名義上沒有對諸侯王進行削藩,也避免了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但是最後的結果是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勢力衰弱,而中央集權相應的加強。漢武帝提起的時候,我們總會說起秦皇漢武,因為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都統一了中國,都對中國的文化、政治、疆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雄才大略漢武帝

後世常用“雄才大略漢武帝”來形容漢武帝,毛澤東就曾用“雄才大略”來評價漢武帝。那麼雄才大略漢武帝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漢武帝畫像

首先,在政治方面,漢武帝就採取了一些措施。他在朝廷之中建立了“中朝”來削弱歷代以來丞相專權的現象。他實行“推恩令”,將諸侯國的土地大小做了限制,諸侯的後一代只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劃分,也就是說將一塊蛋糕反覆的分開,各個諸侯國的勢力最終就會越來越小,到最後便想中央上交了自己的權力,只想有物質上的特權。他設立十二刺史來監察地方,從而加強中央集權。

其次,在經濟方面,漢武帝改革了幣制,實行鹽鐵官營,將經濟命脈掌握在中央的手中。又開創了絲綢之路,方便了中國與西域的貿易往來,使得漢朝的經濟到達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然後是軍事方面。漢武帝在位時期,將匈奴、西域、朝鮮、西南、大宛等板塊收近漢朝的板塊之中,大大地增大了漢朝的疆域,也為後世的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而在文化方面,漢武帝開創了察舉制來選拔人才,他唯才是用,只要是有為國效力之心的有才能、有藝能的人士都能夠在朝中施展抱負。他設立太學,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

這樣的漢武帝,如何說他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767 字。

轉載請註明: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漢武帝時期的名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