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簡介 小說陶淵明寫輓歌內容介紹
陶淵明寫輓歌
《陶淵明寫輓歌》是一本小說,作者是陳翔鶴。作品主要透過對陶淵明晚年時期上廬山見到東林寺法會場景後引發的感悟,以及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生死的思考的描寫,著重描寫了陶淵明對於輓歌的創作衝動。
陶淵明畫像
小說的整體內容可以分成四個層次。層次一是這樣的:晚年時期的一日清晨,在床上輾轉了一夜的陶淵明在起來後,想起了昨天在東林寺看到法事現場後深感不快而提早回家的事情。層次二是這樣的:秋天令人不禁瑟縮的寒涼天氣,使躺在房子過道的胡床上的陶淵明想起了阮籍的《詠懷詩》,然後他跟孫子小牛說他再也不上廬山了。之後陶淵明聽說親家的人將他的詩稿拿去抄寫,並且還將此作為傳家寶儲存下來,對此,他內心感到非常愉快欣慰;但是同時他又對那些來攀關係的刺史王弘、檀道濟等人相當厭煩。
層次三則描繪了一日傍晚時分,陶淵明與阿通夫婦喝酒,並且談論朋友顏延之和慧遠和尚在生死方面的不同看法的情景,還講了一個關於和尚論道的笑話。層次四則是這樣的:在一日三更時分就已醒來的陶淵明定稿了他的作品《輓歌》,並且又繼續琢磨斟酌他的《自祭文》。
整部小說作者透過探究陶淵明的心理活動,來表現陶淵明不慕富貴的高尚品質,以及淡泊志遠的品格,與此同時,作者也藉此暗示了當時諸多知識分子生存艱難的情況,寫出了眾多知識分子的心聲。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被世人成為靖節先生,家鄉位於潯陽柴桑。他是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頗為著名的偉大詩人、辭賦家,擁有眾多優秀作品流傳於世。陶淵明曾踏入仕途,先後出任過江州祭酒、建威參軍等官職,最後一次出仕擔任的是彭澤縣令這一官職,上任八十幾天後就辭官離開,就此歸隱田園。
陶淵明
陶淵明的家境最初並不差,畢竟從關於他父親擁有小妾的歷史記載來看,他的家境不會差到哪裡去,而自他父親去世後,他們家才逐步走向沒落。從陶淵明的詩作中可以發現到了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們家的生活已經相當貧寒了。
陶淵明自小就學習儒家經典,喜好悠閒寧靜的環境,早年陶淵明曾受過儒家和道家的教育與思想薰陶,因此他曾身懷遠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這為他之後辭官歸隱田園打下基礎。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踏入官場,開始他為官生涯,以求生計。而在官場動盪欺負十幾年,喜好自然悠閒生活的陶淵明早已厭倦了那種充滿利益算計的官場生活,最終還是選擇辭官歸隱田園,遠離塵世官場。
陶淵明的成就並不在官場,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文學方面。陶淵明在文學方面的才華極高,所著詩作文章皆是極為優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詩歌125首,文章12篇,被後世之人編整合《陶淵明集》。
飲酒 陶淵明
《飲酒》出自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之手,它並不只是一首詩,而是一組五言古詩,共有二十首。這二十首詩寫於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後,那時陶淵明常常在喝醉酒後詩興大發,作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慨,第二日清醒後就將前一日所寫的詩加以修改,因此得到了《飲酒》這一組二十首的五言古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的這組《飲酒》並不是醉酒後一時興起之作,二十首詩中都隱含著作者陶淵明的情感和感慨,以及飽含著一些關於人生的思考與哲理。陶淵明借酒為題,以此來抒發他對當下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喜歡。
最為被世人所熟知大概還是《飲酒》這組詩中的第五首,詩中的那些詩句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首詩雖然旨在展現作者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但是並不顯得枯燥乏味,陶淵明在詩中不僅寫了安靜幽美的景色,抒發了在那般自然景色中悠閒自得的心境,還在這種情景交融的境況中包含著世間萬物都有著適合自己的位置,應該以自然的態度對待死亡這件事這樣的哲學道理。
整首詩的辭藻並不華麗,但是卻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詩人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展現得淋漓盡致,情與景相互交融,整首詩顯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主要表達了陶淵明在辭官隱退後安詳閒適的心境與他渴望迴歸自然田園的人生理想。
時運陶淵明
《時運》是陶淵明在晉安帝元興年著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一共分為四個章節,讚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及萬物復甦的大自然,詩人陶醉於大自然中,不僅淨化了心靈、開闊了心胸,還在大自然的陶冶中提升了人格。
陶淵明
《時運》詩的大意講述的是,在暮春萬物復甦的時節,詩人一個人外出郊遊,孤單形影。愜意的欣賞著自然中的美景,心情開懷,但只有影子跟自己作伴,不免覺得傷感。前面兩個章節描述的是歡欣之情,後兩章敘述的是傷感之意。
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熱愛大自然了,大自然的一切美景都讓他欣喜。隨風而擺的禾苗、秀麗壯美的山峰、自由飛翔的鳥兒……看著此情此景,陶淵明陷入了茫茫的遐想中。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容易滿足,為何還要去追逐不屬於自身的榮利。於是舉杯而飲,自醉自意、自得其樂。
漢魏之後,四言詩已經漸漸消退,隨之興起的是五言詩。但是五言詩的語言節奏結構單調乏味,作詩時還要考慮其節律的完整,常加入無實際意義的語詞,全文讀起來拖沓累贅,不夠簡練。陶淵明著作《時運》時,並沒有跟隨興起之風采用五言詩,而是有意的選擇節奏簡單、語言平穩簡練的四言詩為主題。《時運》在著作中就以《詩經》的四言體格式為模板,詩歌的題目取自第一句詩的“時運”二字,題目下面還有開序,以此開門見山點明全詩宗旨。《時運》與《詩經》相比較,前者的效果、意蘊更勝一籌。
陶侃與陶淵明
陶侃是陶淵明的祖輩。陶侃又名陶子行,他的故鄉在現在的江西省境內。陶侃是東晉的一位名將。
陶侃像
即便他出生的家庭很清貧,但因為母親對他從小嚴厲的教育,使他刻苦讀書,將來可以走上仕途之路。他平息過多場叛亂,率兵打過多次勝仗,在為朝廷取得勝利後他得到了官職的升遷、他不僅有精明的軍事頭腦,還愛惜民眾,在治理荊州的時候,鼓勵農民積極耕作農田,社會秩序安定,因此百姓對他也是大加讚賞。陶侃知道自己身體每況愈下之時,他便向朝廷提出了辭呈,而且把自己所負責的工作材料都親自過目了一遍。在回長沙的時候,病逝。
陶淵明又名陶元亮,是東晉的著名詩人。他在朝廷上做官連三個月都沒有變辭職了,在他看來,自己很不適合在朝廷做事,因此開始了他的新生活,那就是迴歸大自然,享受自然之樂。陶淵明在詩詞歌賦方面頗有一番成就。他是田園派作詩風格的創始人。他所作的詩大多都是嚮往一種怡然自得,祥和愜意的鄉村甜美生活。他作的詩種類有許多,詠酒詩大多是反應在離開朝廷之後心靈得到一種釋放的舒適情懷。還有詠懷詩,多用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他的詩多反應了現實生活對人民造成的各種壓迫,希望人民群眾可以過上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當然也適當的反應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堅決要保持自己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