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周瑜是哪裡人 周瑜官職

由 聊素麗 釋出於 經典

周瑜是哪裡人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廬陵舒縣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廬江縣西,父親周異,是洛陽令,堂祖父周景和堂叔周忠都是官至太尉,由此可見,周瑜的出身是相當的不錯的,也許正是由於出身比較好,所以才造就了周瑜少年得志,周瑜之所以能夠成功我想與其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周瑜畫像

周瑜不僅僅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而且多才多藝,特別是對音律非常精通,據說周瑜喜歡一邊聽音樂一邊喝酒,一旦音樂出現了一丁點的錯誤周瑜就會發現,並且看向犯錯的人,一般來說樂隊中女子居多,所以有的女子為了博得周郎的一顧,故意出錯,所以當時有句話說“曲有誤,周郎顧”。史書記載周瑜生的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據說是一個美男子,我想肯定是得到了許多女子的傾心的。

周瑜少年時期就與孫策交好,孫策也稱周瑜與其是“總角之好”,後來兩個人共同帶兵打天下,經過了戰役無數,可以說在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孫策對周瑜委以重任,並且在自己遇刺之後交待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其對周瑜的信任,周瑜也是對孫家比較忠誠的,袁術曾經看中周瑜,想讓周瑜跟從自己,周瑜婉言謝絕了,我想也許是因為其對孫策的忠心吧。

公關208年周瑜指揮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可以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公元210年,周瑜病死在征途中,年僅36歲,孫權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行了國葬,一代儒將就這樣駕鶴而去。

周瑜彈琴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劉備大軍大敗曹魏,是個極具個人魅力的歷史人物,關於他的典故常見於後世的詩詞中。

《三國演義》周瑜彈琴劇照

在老版的《三國演義》中,能看到很多次周瑜彈古箏的畫面,對於周瑜精通韻律,工於作曲,這在歷史上是不爭的事實,有很多史書都有記載,而周瑜彈琴當然也是可能的,一個精通韻律的人怎麼會不會彈琴呢,就像一個美食家光會吃不會做,哪有這樣的道理。

對於周瑜精通音律,在當時的江東流傳這樣一句話“曲有誤,周郎顧”,這充分說明了周瑜的音樂造詣是有多高,外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周瑜獲得了周郎這個稱號,可見當時的人們對他是多麼推崇,在三國時期,歷經西漢東漢四百年的漢朝文化薰陶,當時的人們已經形成了崇尚忠義,講究禮樂的傳統漢文化,只要讀過書受過教育的都會點音律,彈幾曲古箏,而做為官宦人家出生的周瑜,自小受到教育比一般家庭的同年小孩,要更全面更周到了,他年少成名,氣質不凡,而且還精通音律,果真是人中龍鳳。

在周瑜二十五歲時,他遇見了小喬,並終其一身只娶小喬一人為妻,對待愛情的專一,讓這個外表風流的大將之才更添傳奇,自古都說英雄配美人,周瑜和小喬這樣一對郎才女貌,名副其實,在《三國演義》裡有這榜的畫面,周瑜正在凝神彈琴,而小喬在旁邊靜心聆聽,兩人相知相惜,實在是後世夫妻相處的典範。

周瑜名言

周瑜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軍,軍事的最高統帥,其最著名的言論就是那句死前的哀嘆“既生瑜,何生亮?”。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嫉妒已經登峰造極,也是自覺自己不如諸葛亮之後對老天的一種埋怨,周瑜的這句話非常的有名,至今還被很多人拿來使用,但是實際上歷史上周瑜根本就與諸葛亮沒有交集。

周瑜劇照

諸葛亮初出茅廬的時候周瑜已經名滿天下,可以稱得上是功成名就,這個時候周瑜的心胸應該是非常開闊的,諸葛亮卻是一個青澀的年輕人,居高臨下的看下去,周瑜怎麼會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後生而產生嫉妒之心呢?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進攻東吳,東吳與曹操在赤壁大戰,最終周瑜設計火燒連營,讓曹操丟盔棄甲而逃,其實歷史上諸葛亮根本沒有參加過赤壁之戰,但是在羅貫中的筆下,卻將赤壁之戰的功勞幾乎全部的歸功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對於周瑜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但是《三國演義》這部書就是要褒揚劉備一派,貶斥曹操與東吳的,從這個立場出發,諸葛亮已經是主角,周瑜作為文學作品中的配角自然是要襯托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的,實際上羅貫中寫的是相當精彩的,是非常成功的。

羅貫中筆下諸葛亮神機妙算,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計火攻,七星壇祭風,智算華容。時時處處高處周瑜一頭,周瑜是何等人物,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搶去了風頭,心中鬱悶,加上本身有傷病,所以一氣之下一命嗚呼。只留下千古絕嘆“既生瑜,何生亮。”將諸葛亮襯托的無比高大光輝。


周瑜外號

周瑜,字公瑾,生於公元175年,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將領,著名戰例就是威振天下的赤壁之戰,他的外號是和他的外貌有關係的,歷史有記載周瑜,風流倜儻,謀略過人,而且還精通韻律,當時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周郎就是當時人們對這樣一個內外兼修,氣宇軒昂的周瑜起的外號。

《三國演義》周瑜劇照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能看到周郎這個別稱,郎在古代是對青年男子的美稱,還有丈夫之意,而周郎這個外號就是對周瑜最好的形容,他自從21歲時便跟隨東吳的孫策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名副其實的青年才俊,而且他和三國的著名美女小喬的愛情故事,也是對郎才女貌最好的體現。周瑜還有好兒郎的英雄氣概,為人重義重義,謙虛有度,他和孫策同年,聽聞孫策尚義,和他結拜並輔助孫策建立了東吳政權,是東吳的柱國之石,而且他還積極推薦有才之人為東吳效力,魯肅,程普等人就是周瑜推薦的。

孫策遇刺後,周瑜悲痛萬分,憑周瑜的實力和能力 ,他完全可以自立一派,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周瑜是一個忠義之人,連孫權都感慨,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會久為人下的!可見周瑜的氣度非凡,可惜就是這樣一個內外完美的人,英年早逝,在《三國演義》的誤導下,被世人誤解是心胸狹隘,氣急攻心而亡,歷史的真相卻不是如此這般簡單明瞭,後人研究,從周瑜的遺書來看,可能他的死是東吳內部政權鬥爭的一個陰謀。

周瑜官職

周瑜,世家出身,父親是洛陽縣令,祖輩多人官職太尉。

周瑜像

公元195年,周瑜幫助孫策趕走劉繇,周瑜一無所求回到丹陽,不久丹陽太守就被袁術的堂弟取代,周瑜跟隨父親到壽春,袁術聽說周瑜很有才能,就派人來請他去做大將,周瑜看出袁術的狂妄和無能,又不好拒絕,只答應做居巢縣長。所以周瑜的第一個官職是居巢縣長,他一生為孫策和孫權效力,但是第一個官職不是他們封的。

公元198年,周瑜回到吳郡,孫策親自出來迎接,授予他建威中郎,還賞給他士兵兩千、戰馬五十,賜予府邸和樂隊。之後孫策派他駐守牛渚,因受百姓和當地士兵信服,兼任春谷長。後來,孫策發兵攻打荊州,封他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戰爭結束後,周瑜駐守巴丘。

公元200年,孫策意外身亡,把軍國大事交給孫權,周瑜從巴丘趕回吳郡,孫權任命他為中護軍,孫權非常信任他,他和張昭一起掌握軍事大權。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周瑜採用火攻之計,火燒曹營,曹操慘敗,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後他和淩統、甘寧等將領一同打敗曹仁的軍隊。孫權封他為偏將軍,同時是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孫權準備攻打益州,周瑜的軍隊在江陵,他回到江陵,在出徵的路上生了病死巴丘。

周瑜最後一個官銜、最大的官銜就是偏將軍,這基本上是孫氏政權裡最高的軍銜。

周瑜是誰的部下

周瑜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將領,他與諸葛亮之間的較量也流傳千古,雖然最後以周瑜的失敗而告終,但不得不承認,周瑜的軍事才能也是非常突出的。那麼軍事才能如此突出的周瑜是誰的部下呢?

《新三國》周瑜劇照

關於周瑜是誰的部下這個問題其實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周瑜從始至終都是吳國的將領,只是跟隨的人前後因為不可抗的因素有所變化而已。周瑜開始的時候是跟隨孫策,他和孫策本就是朋友,孫策非常看重他的才能,周瑜的計策也為孫策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是孫策卻在一次戰役中戰死沙場。吳國由孫策的弟弟孫權接手。

雖然孫權不比孫策有領導能力,但是周瑜並沒有另選他人效忠,而是繼續跟在孫權身邊,輔佐孫權。所以說關於周瑜是誰的部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周瑜先是孫策的部下,在孫策死後,又是孫權的手下。總而言之,周瑜一直效忠的都是吳國,無論誰在那個位置上,他的忠心都不會變。

很多人因為周瑜最後輸了諸葛亮而對周瑜有所偏見,其實周瑜的才能從赤壁之戰就能看的出,他拉攏劉備,一舉重創曹操的軍隊,創造了歷史奇蹟。只不過在智謀上他卻是要稍遜諸葛亮一籌罷了,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既生瑜,何生亮”。而除了才能之外,周瑜作為孫權的部下,也確實是一心為了吳國,沒有半點私心,從這一點來看,周瑜的品行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