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魯曉
在博物館或古裝劇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馬蹄金。這種金子呈馬蹄狀,底部是個圓形,頂部凹陷進去,整體造型不是很規整,就像在鑄造的時候被馬踩過一腳一樣。
看到這種奇怪的金子,我們難免心生疑問,為啥要把金子做成馬蹄形狀?這種金子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馬蹄金誕生於漢代,發明者是漢武大帝。我們知道,古代的皇帝都很迷信,而漢武帝尤其講究祥瑞。
比如,有一年,漢武帝得到了一尊漂亮的大鼎,覺得很吉慶,腦袋一熱,就把年號改成了“元鼎”。
同樣地,漢武帝有次出巡,得到了“白麟”、“天馬”和“黃金”三樣東西,當時覺得沒什麼,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腦洞大開的漢武帝突然將這三樣東西聯絡起來,覺得這是上天的祥瑞。於是,便創造性地將這三樣東西組合起來,發明了馬蹄金,用來“以協瑞焉”。
那麼,這種金子是用來幹嘛的呢?
有兩個用途:1.賞人;2.交易。
第一個用途很容易被理解,如此祥瑞的東西,拿來賞人當然是最合適不過的。所以,在漢武帝時期,很多王公大臣、外國使節都被漢武帝賞賜過馬蹄金,這代表著榮譽。
另外,既然是金子,當然會被作為貨幣來使用。
在漢代,這類貨幣都被稱作“上幣”,也就是價值比較大,而且比較穩定的貨幣,主要指金幣。
這樣說來,馬蹄金是不是需要有一定的規制?
並沒有。因為在古代,存在一種叫做“稱量貨幣”的東西,馬蹄金就是一種稱量貨幣。稱量貨幣,顧名思義,也就是需要稱量才能確定其價值,進而流通的貨幣,比如散碎的金塊、銀塊等,
有時候,本來形狀規則的金錠、銀錠在流通中也會被損壞,變得缺邊少角,那麼這些殘缺的金銀錠在使用之前也要稱一下,以便確定分量、價值。
所以,大臣得到馬蹄金以後,不僅得到了一份榮譽,還得到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可見,這東西雖然看起來略顯粗陋,但還真的是很有價值和用途呢。
參考文獻:
王顯國:《試析漢代黃金貨幣若干問題》,《首都博物館論叢》,2017年第31輯。
韋正:《馬蹄金、麟趾金與漢代神仙信仰》,《南方文物》,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