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國運,它比做不出晶片更嚴重!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紛紛表態

關乎國運,它比做不出晶片更嚴重!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紛紛表態

比起被美國製裁,這才是任正非最擔心的事情

國內每年對科研的投入高達萬億,但基礎教育依舊薄弱

“我們國家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但是晶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近幾年來,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日趨升級,一向低調的任正非也開始頻頻出鏡,接受採訪傾吐苦水。

在任正非的這些採訪中,為人熟知的內容大多數圍繞著晶片、美國、特朗普等主題展開,但除此之外,他其實還對中國的基礎教育表示了關心,並用了大量篇幅闡釋自己的擔憂。

大樓需要穩固的地基才能立得住,高新技術同樣需要強大的基礎教育,才能開花結果。

很多人都看到了問題的存在,但問題本身依然沒有解決。

【經費在燃燒,效果見不到】

從近十年的資料來看,在全球科研經費的排名中,中國已位居第二。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曾透露,2019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佔GDP比重為2.19%。

投入之慷慨,令人意外。

鉅額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也換來了回報——2019年,我國國際科學論文數量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乍看之下效果不錯,但看看另一個數據,心頓時涼了半截: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為40%,而我國僅有10%。

鍵盤敲得山響,但一到實際運用就有問題。

經過最近幾十年的飛速發展,雖然在某些領域,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總的來看,科技實力仍然不可謂強大,尤其是堪稱薄弱的基礎研究,不僅存在很多短板,而且有重大突破的原創性成果更是稀缺。

每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晶片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甚至比進口石油花的錢都多;生物醫藥,國內科研整體相比歐美等國落後數代;發動機,核心部分依然依賴進口,如航空發動機、車船發動機等。

中國已在全速追趕,但差距依然非常明顯

在任正非看來,創造有三種:理論創造、工程創造、市場需求的創造。中國的強項在於工程創造,但在理論創造上相對落後。

關乎國運,它比做不出晶片更嚴重!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紛紛表態

”像數學、物理這樣的基礎學科有了突破,才能轉化成為新技術,才能做出新發明,”任正非說。

【中國式科研,你為什麼不行?】

趨利輕質的中國式科研根深蒂固,這是造成國內基礎研究薄弱的主要原因。2018年釋出的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大約半數人都認為,國內學風浮躁、急功近利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簡而言之,中國最頂尖的那批人才,都想掙錢,而不太願意做基礎科學研究,好就業、高薪,成了很多知識精英的最佳選擇。

施一公曾感慨:“清華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告訴我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

關乎國運,它比做不出晶片更嚴重!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紛紛表態

背後是深深的惋惜和無奈。

像數學、物理學這類研究難度極大的基礎科學,需要的正是中國最聰明的大腦,而這些最聰明的大腦卻只想著學金融多掙錢。

這一點,從國內高考專業的填報趨勢就能見其端倪。凡是和金融相關的專業其錄取線基本都是排名靠前的,而且,甚至很多本來以農學、理工科等見長的名校,如今也跟風開設了經濟、金融相關專業,吸引大把高分學生。

一方面是生源上的流失,另一方面,即便學生願意留在基礎學科潛心研究,國內”唯論文之上“的風氣,依然是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哪個方向發論文快,選哪個;哪個方向熱門,課程基金審批更容易,選哪個;哪個研究方向出結果更容易,選哪個。劣幣驅逐良幣,最終, 那些又輕省又熱門的專案如奈米材料等課題,大家擠破頭了去做,而像費力又費時的鋼鐵材料等,則基本無人問津。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本不應苛責,但長此以往傷害的將是中國整個基礎學科的研究

國內的相關機制,或許應當做出適當改變。

【“把球往門裡踢!”】

基礎學科的研究是整個科技創新的源頭,伴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基礎學科的力量將會越發顯現。

這一點,科技巨頭們都已經預見了背後的危機。

馬雲說,數學和哲學一樣,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基礎。

關乎國運,它比做不出晶片更嚴重!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紛紛表態

工科背景的馬化騰則坦言,“移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沒有晶片和作業系統,完全就像沙灘上建立起來的樓房一樣,你是沒有任何實力的。”

科技日新月異,想要透過基礎教育帶動高新技術發展,國內需要做的除了砸錢,還要把錢砸到該砸的地方!

就像中國球迷勸諫國足的六字箴言:“把球往門裡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18 字。

轉載請註明: 關乎國運,它比做不出晶片更嚴重!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紛紛表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