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待人恭敬慈愛,戰場上英勇無敵,為何人才卻都往劉邦那邊跑?

項羽生得高大威猛,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在戰場上英勇無敵,縱是千百個兵卒齊上陣,也不夠項羽砍的。

但在平時,項羽待人卻是恭敬慈愛,細聲細氣,講文明,懂禮貌,哪個人有病了,項羽會感同身受地哭泣,會把自己的飲食分出去。

照理說,對敵人重拳出擊,對自己人恭敬慈愛,這樣的一個項羽,應該是能聚很多人才的啊,可為什麼在楚漢相爭中,很多人才都往劉邦那邊跑呢?甚至有一些人,比如韓王信等,投降項羽之後又主動跑回劉邦身邊呢?

這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項羽的起家,與劉邦是不同的。

劉邦起家時,召集了豐沛子弟三千人,能者上,庸者下,並沒有十分明確的制度化建設,後來在滅親破秦的過程中,也大抵是這樣,甚至爛賞爵位。

項羽起家時,整建制接收了秦國在會稽的軍隊,並以秦的名義繼續招兵買馬。

也就是說,項羽起家時,就對軍隊進行了比較完善的制度性建設,奇人異士不能憑藉才學上升,而要憑藉軍工一點一點地往上爬。

這對韓信、陳平等奇人異士是非常不利的。

韓信、陳平這樣的人,並不適合從最基礎做起,如果讓他們從最基層做起,就是浪費了他們的才能,屬明顯的大材小用。

另一方面,項羽的為人,也和劉邦不同。

當年,項羽看見秦始皇出巡,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之,而劉邦說的則是,大丈夫當如是。

項羽是想成為第二個秦始皇的,而劉邦只想擁有秦始皇的權威。

兩種不同的思路,對於二人在起義之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項羽就像秦始皇那樣,很苛刻,必須是有很大功勞,才能封侯,而封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項羽的西楚,只有一個范增被封侯了。

但在劉邦那邊,一切好說,韓王信原本只是韓國宗室後代,打仗比較厲害,在韓地有一點影響力,劉邦就封他為韓王,後來的韓信,先後被封為齊王、楚王,彭越被封為梁王,這些原本沒有封地的人,都因為能力和功勞,被封王了。

項羽那邊呢,無論是周殷、龍且、鍾離昩、季布,還是項伯、項莊,都沒有被封王,甚至沒有被封侯。

在郡縣制尚未完全深入人心的時候,那些奇人異士撇家舍業地跟著項羽或劉邦幹,圖的是什麼?圖的就是尺寸之地,好歹整個千八百戶的侯啊。

項羽滿足不了,劉邦卻能滿足,所以人才都跑劉邦那邊去了。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留侯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22 字。

轉載請註明: 項羽待人恭敬慈愛,戰場上英勇無敵,為何人才卻都往劉邦那邊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