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親王府還有什麼遺蹟?

定親王,清朝親王。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長子永璜被追封為親王,封號定,死後諡號安,未得世襲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傳了六代七位。

高宗純皇帝第一子永璜。永璜,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時生,生母為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乾隆十三年三月,高宗元后孝賢純皇后喪,永璜於禮未盡,得高宗申斥:“今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無措,於孝道禮儀,未克盡處甚多。”其後亦多有斥諭。乾隆十五年患病,三月十五日申時薨,年二十三歲。當日高宗臨奠,欽命第五日發引,輟朝素服五日。三月十六日,高宗、孝聖憲皇后臨奠,追封為和碩定親王。十七日、十八日,高宗均臨奠。十九日,高宗臨奠後親視移往靜安莊暫安。二十六日諡曰安。其後至乾隆十七年九月永璜奉安園寢之前,高宗每年均前往靜安莊奠酒,在奉安後還曾在園寢奠酒。

永璜的封號“定”,滿語為“tokton”,意為“安定”、“堅定”。

值得注意的是,永璜的封號為其死後追封,並且與其諡號“安”語義相近。“安”的滿文是elhe,意為平安,平和。這裡可以有兩種引申解釋,其一是希望早逝的永璜得以平安安定,其二是希望作為長子的永璜支系得以平安流傳。

定親王府北京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以東、頒賞胡園以南。西牆就是今沙鍋居一帶,東到今九三學社,府內設有管事處、買辦處、莊園處、隨侍處、回事處等,負責管理財政,徵收地租,跟班等事務。九三學社辦公用房是王府僅存的部分建築。

下邊文章作者長人北京

義達裡,在北京西四南大街路東,西四十字路口之南,近缸瓦市。全長340米,均寬3米。清代為定親王府地界,1911年後王府失修逐漸荒廢。後府址改建民房,形成七條小巷,並分別得名義達裡、樂群巷、賢孝裡、慈祥巷、福德巷、忠信巷、勤儉巷。1965年將七巷合併,統稱義達裡。

義達裡衚衕是個死衚衕,衚衕口這座青磚券門門洞,門額上刻著“義達裡”三個大字。“義達裡”這塊匾額寫於1936年。義達裡最早的業主姓韓,是一位天津的大商人,早年間在天津參與美孚石油的經營,1936年在北京西四這裡建成義達裡四合院房產,總計有38個院落。當初“義達裡”只有這一個大門,且有門扇。由於韓姓業主曾身為買辦,多少受了些西方影響,所以這個有70多年曆史的門樓仍留有一些西洋建築的烙印。

義達裡衚衕,曾經是婉容外祖父的貝勒府。

義達裡衚衕。這裡曾是乾隆皇帝之孫愛新覺羅·綿德的和碩定親王府,後來傳到貝勒愛新覺羅·毓朗時,人稱“朗貝勒府”。

毓朗在晚清是顯赫的人物,當過步軍統領和軍機大臣,毓朗的女兒名恆馨,嫁給了榮源,她的女兒即婉容。婉容是宣統皇帝溥儀的皇后,也是中國的“末代皇后”。大清垮臺後,民國六年(1917年)以後,毓朗坐吃山空,將貝勒府南部變賣(即今天的二炮招待所一帶),北部的房產變賣後成了民居,名為“義達裡”。毓朗的後人後陸續搬到別處居住。

朗貝勒府原是王府規格,佔地廣闊,西起缸瓦市,東至禮王府,北達頒賞衚衕,南抵羊皮市衚衕。義達裡的匾額出自書法家張濟新之手,此人曾是張作霖的幕僚,擔任張作霖瀋陽大帥府總務處長,後又是“少帥”張學良的老師。北京的奉天會館和東北義園匾額皆出自張濟新手筆。“九一八事變”之後,張濟新在北平德勝門內開辦東北難民營,遇有難民求助,就贈送書法一幅,讓難民拿去換錢用。張濟新曾為北平和平解放做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受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義達裡衚衕1號。衚衕內院落頗具古韻的門牌

爬藤搭建的“涼棚”。

義達裡衚衕,在這條只有西口沒有東口的衚衕入口處,最先看到的就是葫蘆的爬藤,高高掛在廊架上,架下是一片陰涼。像這樣的廊架,衚衕裡不止一處,上面爬藤的除了葫蘆,還有冬瓜、絲瓜等各種爬蔓植物。

義達里社區服務站。慈祥巷

低頭可見花草,抬頭可見瓜藤,紅牆綠瓦間,花草點綴其中。近年北京市包括義達裡衚衕在內的一些衚衕實施了環境提升改造工程。

衚衕裡見縫插綠。

除了爬藤的廊架,衚衕裡還有隨處可見的木質花箱,這些花箱裝在居民家門口,倚著牆根兒,每隔兩三米就有一組,且為統一規格,月季、木槿、丁香、萱草等景觀植物成為花箱的主角。

衚衕東牆外是禮親王府,可看到王府建築屋頂。賢孝巷。

現今的義達裡,除門樓還基本保持原樣、內部格局無大變化外,大部分房屋早已面目全非,幾條小巷中散落著幾經拆改、非古非今的房屋。改動較少的院子不多。

走出義達裡。幽靜的衚衕外,是嘈雜的西四北南大街。大街西面向北不遠處,是缸瓦市基督教堂。

據傳,這砂鍋居飯莊最早就“掛靠”在定親王府名下,以經營砂鍋白肉著稱。京城俗諺:“砂鍋居的白肉—過午不候”,便是指此。頒賞衚衕內景頒賞衚衕31號四合院門樓。頒賞衚衕9號四合院門樓。頒賞衚衕東端。路牌釘在禮王府北牆上。

義達裡衚衕,西起缸瓦市,東至禮王府,北面是頒賞衚衕,南面是羊皮市衚衕。

頒賞衚衕,東西走向,東起西黃城根南街,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長400米,均寬3米。明代稱板場衚衕,當為堆放木料場所,故名。清代演稱板腸衚衕,亦稱板廠衚衕。1911年後改稱頒賞衚衕。1965年將良鄉衚衕併入。良鄉衚衕位於東部北側,明代為廊房衚衕,清代稱良鄉衚衕。

羊皮市衚衕,東西走向,東端南折起自大醬坊衚衕,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長194米,均寬5米。清代稱羊皮市,以市場得名。1965年定名羊皮市衚衕。衚衕內原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所建普恩寺,今已廢。

禮親王府,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門牌號:西黃城根南街9號,位於西城區西皇城根南街西側,即大醬坊衚衕東口路北。南起大醬房衚衕,北至頒賞衚衕,佔地約30公頃。為部隊機關佔據。

禮親王府,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代善崇德元年(1636)受封為和碩禮親王。順治十六年(1659)代善之孫杰書襲禮親王爵,改封號為康親王。此處府址是傑書襲封后擇址新建的,亦稱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復禮王的封號,改稱禮王府。嘉慶十二年(1807)毀於火,後在原址重建。王府的主要建築,分前後兩組。前部有正門(宮門)、正殿及其兩側翼樓,後殿及其兩廂配殿。後部自成庭院,前為內門(二宮門)、前堂、後堂及其兩廂配房,最後為後罩樓。

1927年,禮親王府的後人將王府前半部祖給華北學院。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

華北大學為國家接管華北地區的機關、企業單位培訓了大批幹部。華北大學在完成了歷史使命後改為內務部(後改民政部)辦公用地。現在中路建築大多儲存,猶具舊日規模,其餘多經改建,名目已非。但仍屬於儲存較好的王府,1984年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禮王府向南有條東斜街,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起西黃城根南街,西南至靈境衚衕。全長659米,均寬4米。原為河道,後乾涸形成街巷,因街巷由東北向西南斜向,且地處甘石橋之東,故明代稱斜街。清代稱甘石橋東斜街。1911年後簡稱東斜街。

照片大多拍攝於2014年10月7日。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45 字。

轉載請註明: 定親王府還有什麼遺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