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建立後,張良和蕭何是如何躲過劉邦的“毒手”的?

劉邦,出身普通家庭,卻不用心種地,整天遊手好閒,典型的小混混,甚至被他老爸稱為無賴。因為精通世故,混了個沛縣泗水亭長的小官,後參加了反秦起義,並於楚漢之爭中大敗項羽從楚軍,開創了大漢王朝,也算是草根逆襲的楷模。

客觀來說,劉邦在用人方面要強過項羽,至少他可以做到不剛愎自用,只要是用能力的賢能,甚至可以放下高貴的身段予以重用。他之所以能多得天下,有三個人其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就是被稱為漢初三傑,也是大漢王朝開國功臣的張良、蕭何及韓信。若沒有他們三人,就算劉邦能力再強,也很難一統天下。

張良作為首席謀士,從剛開始就為劉邦出謀劃策,甚至多次用計謀令劉邦脫離險境;蕭何作為文臣的一把手,主要負責軍隊及劉邦所轄地盤的後勤管理,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為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韓信作為軍隊的統帥,指揮大軍衝鋒陷陣,為大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漢朝建立後,在一場慶功會上,劉邦總結了自己能坐上皇位的原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不是劉邦謙虛,而是客觀事實。同為漢朝三大開國功臣,為何張良、蕭何能夠得以善終,而韓信卻被劉邦慘殺呢?

一、張良:假託神道明哲保身

據記載,張良一直體弱多病,且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漢朝建立後,張良沒有被榮華富貴所迷惑,他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就託辭多病,閉門不出,從曾經的帝王之師退居二線,把注意力轉移到黃老學說的研究。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從不參與謀劃,對劉邦一點威脅都沒有。

二、蕭何:自汙名節以保全性命

蕭何本是韓信的伯樂,卻在劉邦決定出掉韓信時,他不遺餘力地出謀劃策,還用計把韓信誘騙至宮中斬殺,為後人留下了“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典故。韓信被殺後,蕭何更加受寵,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這對劉邦來說具有很大的威脅。精通黃老之術的蕭何,深知他現在極為危險,說不定會成為下一個韓信。於是,他不僅把家產捐給朝廷,還大肆強佔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說他壞話,留下罵名。本來對蕭何動了殺心的劉邦,聽說這些事後,就認為蕭何不足為慮,然後就放過了他。

三、韓信:功高震主而不知,導致悽慘的下場

作為軍隊的統帥,韓信軍事能力相當強悍,戰爭之時深受劉邦器重。漢朝建立後,韓信曾經的驚人戰績被劉邦看作一種極大的威脅,幾乎夜不能寐。於是,就奪了韓信的兵權,並把他貶為淮陰侯。也許天才都有缺陷,而韓信的缺點就是太單純,相信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蕭何,獨自來到了皇宮中,結果被呂后用計斬殺。

韓信臨死之前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如果他當初真的起兵造反,輸贏也未可知;如果他果斷把兵權主動交出,然後學習張良和蕭何,採取明哲保身的方式,也許可以倖免於難。但歷史沒有假設,韓信的被殺,令很多人感到惋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24 字。

轉載請註明: 漢朝建立後,張良和蕭何是如何躲過劉邦的“毒手”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