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換種姿勢,解讀今天發生的兩個高校重要人事任免訊息。
左為易紅,右為嚴純華。
今天,有兩個高校的重要人事任免訊息。
一個是嚴純華院士出任蘭州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另一個是易紅教授調任中南大學黨委書記。與此同時,王乘和高文兵也分別不再擔任蘭州大學校長和中南大學黨委書記。
嚴純華是地道的“北大人”,本科、碩士、博士學位都在燕園獲得,畢業後也開始留校工作,一直做到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直到2016年,因為升任南開大學副校長,才正式離開北大。
易紅的學生時光則在清華大學度過,在清華園獲得了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就來到東南大學機械工程系任教,此後便長期在東大工作,曾先後出任東南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某種程度而言,嚴純華和易紅分別是北大、清華出身。如果以此為切入口討論今天的人事訊息,我們就可以說,北大、清華又為“雙一流”高校貢獻了兩名校領導。
為什麼說是“又”呢?這是因為此前就有多個先例,他們或曾在北大、清華求學,或曾在北大、清華長期工作,在履歷上有著鮮明的清北烙印,讓北大、清華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國重點高校的“黃埔軍校”。
清華和北大的校徽
01
清華案例
有趣的是,位列北京四大名校“清北人師”的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各有一名正職校領導分別為北大、清華出身。
出身於清華大學的是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在2016年12月被任命為北師大黨委書記前,除出國做訪問學者外,他基本一直在清華求學、工作,曾擔任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秘書長。
和他一樣,擔任“雙一流”建設高校黨委書記的清華校友還有楊振斌。楊振斌同樣是長期在清華學習、工作,離開清華前,他曾是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直到2005年底出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隨後,他又相繼擔任廈門大學和吉林大學的黨委書記。
擔任“雙一流”建設高校校長的“清華人”則包括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和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
和楊振斌一樣,他們同樣出任過兩所大學的正職領導。龔克是長期在清華大學工作,離開清華前已是清華大學副校長,此後他還曾擔任天津大學校長。而汪勁松則長期在清華學習、工作,離開清華前同樣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此後他還曾出任過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至於輔導書使用統一給回覆,《瘋狂600》(福建師範大學發貨)就可以,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
這些是現任正職校領導,而在曾經的校領導中,也有清華人的身影。
案例
例如浙江大學原校長楊衛、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以及中南大學原校長張堯學。
巧的是,龔克在2011年出任南開校長時,接的就是饒子和的班,也算是兩個清華人完成了“交棒”,而接替楊衛的則是北大出身的林建華(現任北京大學校長)。
02
北大案例
北大人的表現也不含糊。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劉偉就曾長期在北大求學、工作,2015年11月正式離開燕園時,他已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和劉偉一樣,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也曾長期在北大學習、工作,離開北大前,他的職務是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14年底遠赴廈門升任廈大黨委書記後,他還成了全國高校中,最為年輕的副部長級黨委書記。
和張彥一樣,現任“雙一流”建設高校黨委書記的北大人還有鞠傳進,他曾任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主任、校長助理、總務長、副校長等職務,離開北大後,先在教育部辦公廳擔任巡視員,後於2015年9月,調任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至今。
與劉偉、張彥差不多同期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陳十一,則在2015年底成為南方科技大學第二任校長。
此前曾擔任高校正職領導的北大人則包括林建華和周其鳳,值得注意的是,二人也均是在外校擔任校長後,才返回北大出任校長。
其中,林建華更是先後擔任重慶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所大學的校長,而周其鳳則是先擔任吉林大學校長。這與清華大學近年來習慣直接從本校領導中提拔校長的做法有所不同。
今年,又有北大人到外校擔任校領導,不過並非擔任正職領導。
案例
如在8月,北京大學原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主任郭海被任命為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而在5月,北京大學原秘書長楊開忠則被任命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03
小結
雖然上述梳理略有花絮色彩,但在教育部提倡直屬高校領導交流任職的大背景下,從知名高校調到外校擔任校領導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
雖然這些人離開了原先熟悉的校園,來到有些陌生的新環境,但他們可給新單位帶來新的理念和經驗,同時,即便到了新崗位,其中一些校領導仍不忘利用自身已有人際關係,為新單位和舊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牽線搭橋。這些也不失為是有關部門推進高校領導交流任職的益處。
除了北大、清華素以培養外校領匯出名外,近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也開始走出了一些到外校擔任正職領導的人物,讓我們看到高校“百花齊放”的可能性。
但在大學校領導特別是校長的產生機制上,學界、民眾還有很高的期望,何時能借由改革校長遴選機制,促進校長“職業化”,仍是人們關注的高校改革焦點。未來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