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文:留白

一、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近日,各地高考成績紛紛出爐,高考成績熱度久居不下。

我看到兩則新聞,都讓我感慨不已。

一則是山東“玻璃男孩”高考654分的熱搜。

面對這樣的成績,他和父親徐西昌都鬆了一口氣,“考試正常發揮,得到一個非常理想的成績,多年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

可看似風輕雲淡的背後,卻是他揹負千斤重擔的行走。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玻璃男孩”徐辰傑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脆骨病,小時候身體稍有不慎就會骨折。

無法獨立行走的他,生活中一直依賴家人的幫助。

到了上學的年紀,為了滿足小辰傑強烈的求學願望,爺爺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接過了小辰傑日常接送、上下樓梯、往返洗手間的重任。

十二年間,風雨無阻。

比起正常學生,他一路走來十分艱辛。

他不能正常走路,寫字也十分吃力,甚至聽課對他來說也非常困難。

我們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度過煎熬的高三生活的,但是卻親眼見證了他創造的奇蹟。

而這一份奇蹟背後,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被世界以痛吻之的人又豈止徐辰傑一人?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另一則是高考662分龐貝病男孩王唯佳報考南開大學的熱搜。

在瀋陽市法庫縣的一座平房裡,王唯佳正在給學弟學妹們免費補課。他一隻手撐著桌子,時不時還要停下來休息。

S型的脊柱和瘦小的身軀,晚上睡覺前要帶呼吸機才能入睡,這是龐貝病帶來的痛苦之一。

因為這種病,完成普通的一節課對他來說已經十分困難。別人的一節課對他來說相當於兩節課,因為課上到一半,就已經透支了他的體力,他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可即便這樣,他每天仍然堅持學習13小時,確保跟上老師學習的進度。

王唯佳取得優秀的成績,除了日復一日的努力,更離不開父母的支援。

母親為了更好地照顧他,便在學校裡找了一份工作。父親則務農、外出打零工來支撐家裡的經濟。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他們雖然在學習上幫不了王唯佳什麼,可也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援著他的學習。

在歌曲《勳章》裡有這麼一段歌詞:

當我需要獨自站在遠方的沙場,武器就是我緊握的夢想,而我受過的傷,都是我的勳章。

徐辰傑和王唯佳彼此都承受著生命賦予他們的傷痕,但他們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讓傷痕變成了人生的勳章。

在這勳章裡,不僅僅凝聚了他們個人的努力與堅韌不拔,更多的也有父母對於他們全力以赴地支援。

二、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是孩子行走的底氣。

育兒專家黃靜潔曾在書中寫道:

“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他們會自我修正完善,最後會變得更強大優秀。”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面對未來人生的底氣。

“玻璃男孩”徐辰傑的父親徐西昌在接受採訪時說:

“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肯定會給你開啟一扇窗,雖然身體的缺陷會給你帶來很多不便,但也能讓你將精力集中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面對徐辰傑的求學願望,父親沒有冷嘲熱諷, 而是帶領家人一起支援徐辰傑的求學夢。

在父親和爺爺的支援下,徐辰傑憑藉愛的力量和頑強的精神,為自己拼搏出一片天地,踏上尋找自己價值的征途。

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曾提出“鏡中我效應”:一個人對自己的定義,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形成的。

對於孩子來說,孩子的自我評價來源於父母,父母對於孩子的評價至關重要。

在紀錄片《差生》裡,有一位16歲輟學,30歲逆襲成為哈佛教授的學生託德讓我印象深刻。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託德從小十分淘氣,在學校裡經常惹麻煩。

中學時,被診斷為注意力障礙,高中時,因所有科目不及格被勒令退學。

輟學後,他依靠救急金度日。

人人都覺得他不可能有未來,會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時,託德的父母一直深信,託德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在父母的支援下,託德決心突破自我,嘗試研究教育。沒有幾年,託德就在教育領域嶄露頭角。

最後考取了哈佛教育學院的研究生,畢業後成功留校任教。

有種玻璃製品,叫做“魯珀特之淚”。

它的外形像一隻蝌蚪,是由普通的玻璃製成。

但它的頭部,卻能抵禦普通玻璃無法承受的重擊。

子彈打不碎,用20噸的液壓千斤頂也壓不碎。

然而,只要輕輕一捏它的部,它瞬間就會“粉身碎骨”。

這種特殊性,像不像那些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與不被信任的孩子的區別?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就像“魯珀特之淚”的頭部,身穿鎧甲,難以擊敗;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就像“魯珀特之淚”的尾部,弱不禁風,一擊就敗。

對孩子的信任不能來得太遲,及時給予孩子信任,讓他們早早穿上信任的鎧甲,不要在缺乏安全感的世界裡徘徊難行。

三、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

前不久,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張霽,作為獲得最高檔年薪201萬元的唯一一人,引起人們的熱議。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張霽的本科當時是一所普通的民辦三本院校。

而且他當年是透過一年的復讀,才考上武昌理工學院的。

之後,他憑藉自己的努力,一路讀研,考博,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當其他畢業生還在為就業煩惱,他已經收到了多家頂級企業的offer。

高贊評論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我剛畢業,就因為月薪5000而高興不已,人家年紀輕輕,就拿到了我一生想要擁有的財富。

在很多人眼中,張霽是被幸運之神垂青的人。可在我看來,他的幸運之神是他的父母。

談起父母,張霽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那時,媽媽是幼師,爸爸是中學老師。

他們特別尊重張霽的選擇,培養了張霽的主見意識。

無論什麼事,做還是不做,爸爸媽媽都不會給我做決定。”張霽說,這個讓自己獨立思考的做法,一直影響到現在。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張霽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成長,讓孩子從自己生命的重心中抽離出來,讓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漸漸地獨立、富有主見逐漸成為張霽成長的標籤。

周國平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內在價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用外部功利的法則教育孩子。

讓孩子喪失原有的靈性,變成了父母教育壓榨的工具。

給孩子制定細化到一分一秒的作息表,週末給孩子安排各種他們不願意上的興趣班,細細地盤問孩子的學校生活……

這樣的父母控制慾太強,孩子活得沒有呼吸感,成長是壓抑的。

《禮記•曲禮》中有這樣一句話:進退有度,左右有局。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前進、後退都有規律,向左向右都有標準。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就像放風箏,把線緊緊攥在手中,風箏不會飛得高飛得遠。反之,鬆弛有度,才能成為一個放風箏的好手。

做進退有度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給孩子一定的獨立空間,讓孩子自由地去呼吸,不管前路有多複雜,做父母的只是一個引路人。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四、有人說,父母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這話一點也不假。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遇見的人就是父母,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他們所有。

對於父母的言行,他們更是奉為圭臬。父母的一言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希望孩子們都可以有一個好的未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42 字。

轉載請註明: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對進退有度的父母,他們就是孩子命運的判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