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篇滿分作文吵得喋喋不休,恰說明閱卷公開的意義

摘要

爭論形成常態乃至制度化,公佈者才不會這麼戰戰兢兢。

今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公佈後,引發網路熱議。凡是會讀中文又能寫幾個漢字的中國人,無不對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和作文具有一種先天性的評判衝動。無論是高考作文題年年成為熱搜,還是場外人士寫高考作文,都是這種公眾參與的體現。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實名點評滿分作文,而不是市面上流傳的真假難辨的“滿分作文”,很難不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為這篇滿分作文吵得喋喋不休,恰說明閱卷公開的意義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對這篇高考作文當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寫此文不是為了做一次公開的作文批改演示,甚至也不是為了討論現行的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我只想問關注這篇作文的所有人一個問題:你們以前經由任何渠道讀過連帶詳細的作文評分過程說明(“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的高分”)的高考作文嗎?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沒有”。這才是我今天要說的問題。

高考恢復已四十幾年,試卷批改過程很少對公眾開放,而且閱卷人員自身也要簽署保密協議——曾有某省份的閱卷者私自外傳作文評分標準而被訴諸法律。這樣的做法有其合理性,因為每年的高考都是全社會舉目關注的公共事件,其閱卷過程雖然嚴格而公平,但其中的諸多細節如果完全透明向社會開放,會引來不計其數的爭論,甚至會由此而引發備受焦慮折磨的家長們的群體事件。從這個角度來說,高考閱卷過程的保密,是個不容忽視的政治任務。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來看這次浙江滿分作文的公佈渠道和引發的討論,才會認識到,這是一次多麼了不起(甚至是里程碑式)的進步。這個公佈必要嗎?當然!從教師的角度說,這些資訊越細緻,他們就越能掌握閱讀和講解試卷的向度;從學生的角度說,學習不僅有了高考試卷和答案的指引,而且能知道具體的評分過程,從而能讓自己的解答更契合應試情境;從命題者和閱卷者的角度說,聽到不同的聲音和反饋,有助於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工作思路,使之趨於進一步的準確合理。雖然釋出後不久,這篇公眾號推送就迫於爭論的種種壓力而被刪除,但這恰恰說明公開的爭論還不是常態,也更需要常態。爭論形成常態乃至制度化,公佈者才不會這麼戰戰兢兢。

為這篇滿分作文吵得喋喋不休,恰說明閱卷公開的意義

當然,高考閱卷過程畢竟是一個嚴密、嚴謹而帶有科學性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公開,而且需要在學術層面就技術問題進行爭論,同時要摒除所有的情緒化、目的化和非學科性的聲音。所以我覺得,如果這次滿分作文的評分過程和標準能以學術論文的形式發表,並且允許有不同的文章進行爭鳴,對高考評分標準和評分過程的公平、公正會更有好處。如此,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其實是在科學前提下(業內人士的討論)由集中走向分流,學術的語境既能保證參與爭論者都是專業人士,又能對這個較為敏感的話題起到由門檻提升帶來的保護作用,減少非專業的輿論消耗。

浙江卷的滿分作文公佈所揭示的高考閱卷公開化的問題,其意義遠大於這篇作文應該得多少分的爭論。公開越及時、越長久,評卷標準就會越經得起考驗和評述,類似於今年的爭論,將會變得少許多。

來源/中青評論 撰文/王舒成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青年觀察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11 字。

轉載請註明: 為這篇滿分作文吵得喋喋不休,恰說明閱卷公開的意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