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1900年6月21日,一向“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慈禧太后突然硬氣了,她做出了一項震鑠古今的重大決定,同時向十一國宣戰。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這十一國裡包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沙俄、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奧匈帝國,都是一等一的強國。一個弱國同時向這麼多強國宣戰,以龍馬君博而不專的歷史知識儲備,可以斷定是人類歷史上的孤例。

慈禧太后的膽氣為何如此雄壯呢?有很多說法,不過今天,龍馬君要提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說法。下面一一羅列並作分析,讀者老爺們不妨做回判官,看何者更合理。

為方便分析,我們先來梳理下背景。

一、洋人不是個好東西

19世紀末,北方義和團運動興起,他們燒燬教堂,破壞鐵路,搶劫洋行,殺害傳教士及信眾,並攻入了天津租界,激起了西方各國的普遍不滿,紛紛照會清廷要求剿除義和團。清廷並未理睬,相反,以滿洲親貴為首的排外勢力趁機與義和團運動結合,排外運動越演越烈,北京使館區也遭到衝擊。

至1900年5月,各國眼看清廷無意控制局勢,紛紛派遣軍隊保衛使館,這是得到清廷同意的。

至5月末,各國已在大沽口外集結了24艘戰艦,到達天津租界的各國軍隊達到2000多人,隨時準備執行救援作戰。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6月10日,北京使館區對外通訊斷絕,各國將領召開會議商議後,決定立即組成聯軍,進軍北京。

6月中旬,這股聯軍遭到清軍和義和團武裝的阻擊,被迫退回天津。隨後,各國海軍在未宣戰的情況下攻佔了大沽炮臺。

6月20日,事態進一步激化,德國公使克林德男爵被殺,日本代表在前去總理衙門談判的途中遭清軍神機營軍官恩海射殺。

6月21日,慈禧做出了那個真正讓她“名垂青史”的決定,同時向十一國宣戰。

二、洋人欺我太甚!

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因為一份假的外交照會,據說是江蘇糧道羅嘉傑弄來的,這份來歷不明的外交照會提出了四條要求,一是指明一地,令中國皇帝居住;二是代收天下錢糧;三是代掌天下兵權;四是勒令太后歸政。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稍有些常識,就知道這四條要求非常離譜,列強根本不可能提出這樣貌似厲害無比卻極端不切實際的要求。照會也肯定是假的,據現在的研究,多半是那位羅大人受人指使偽造的。

可偏偏慈禧太后竟信了,其他條件倒也無所謂,唯獨這歸政的要求卻是萬萬不可,這也足見洋人用心之歹毒,於是,慈禧太后勃然大怒:洋人欺我太甚!跟他們拼了!

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些道理的,維持自身的地位應該是慈禧所有行為的首要動機。在此之前,洋人已經有意無意地捲入了清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在戊戌變法時,各國即反對慈禧太后廢黜光緒帝,這令慈禧懷恨在心,此時,洋人又提出歸政這等過分要求,慈禧是有可能一時急火攻心,下令宣戰的。

三、我大清天下無敵

哈佛大學的費正清中心提出另外一種說法,慈禧太后的宣戰源於一份偽造的捷報。

6月中旬,當洋人強行索要大沽炮臺的控制權後,慈禧並未有所行動。到6月20日,直隸總督榮祿呈報了一份偽造的捷報,據這份捷報,大沽炮臺的清軍守軍神勇無比,擊破洋人軍艦無數,各國聯軍多斃命於大沽海面。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慈禧聽到訊息,仰天大笑,頓感我大清天兵天下無敵,廣大義和團團眾神通無敵,區區洋人不難一鼓而滅之,激動之下,慈禧便頒佈了那份著名的宣戰詔書。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些問題的,對於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而言,如果敵人是無法戰勝的,那取得優勢後的理智舉動就是利用眼前的暫時優勢設法結束戰爭。

各國當時組成聯軍入侵併非是要滅亡清朝,其動機非常有限,就是解救陷於北京使館區的外交人員以及僑胞,清廷如果趁著戰勝的優勢主動示好,送還外交人員,是有可能在不喪失重大利益的情況下結束爭端的,斷無擴大爭端之理。畢竟,一旦向十一國宣戰,體面的結束戰爭根本是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四、三國京劇戲看多了

還有個說法頗有意思,來源於我國著名近代史專家胡繩的《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一書。

在這個說法裡,慈禧太后向十一國宣戰乃是驅虎吞狼之計。至1900年時,義和團運動在直隸、山東、河南等省份已是遍地開花,集聚了數十上百萬壯丁,對清廷的統治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太平天國的教訓殷鑑未遠,一些清軍將士也被鼓動了起來,義和團的大刀隨時可能落到自己頭上,在這種情況下,常看三國京劇戲的慈禧太后便想起了荀彧的驅虎吞狼之策。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數十萬義和團民是狼,列強自然是虎,向列強宣戰,鼓動義和團民去和洋人拼命,利用洋人來消滅義和團,這也就是慈禧太后版的驅虎吞狼。

然而稍一分析,就知道這個計策問題很大,原因很簡單,驅虎吞狼,狼不難吞,問題是招來了更難對付的虎。從事態的實際發展來看,義和團這狼本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根本用不著這麼曲折的手段,在八國聯軍的入侵過程中,實際上與八國聯軍作戰並遭受嚴重損失的還是清軍,清廷直接掌握的武衛軍,除袁世凱的右軍外,幾乎全滅。這就為後來袁世凱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五、癥結到底在哪?

無論什麼原因,無論怎麼解讀,慈禧向十一國宣戰都是個失智的決定。

盲目排外也好,誤信偽文與捷報也好,都不足以解釋這個決定的合理性,真正的癥結在哪呢?

非常簡單,慈禧作為最高統治者,並不用為她的行為承受多少後果。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有人說,八國聯軍侵華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當然是對的,然而這些後果並不是針對慈禧本人的,流血的不是她,是清軍將士還有普通老百姓。除了逃到西安的過程中吃了幾頓粗糧,她哪還受過一點損失?

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慈禧可以恣意妄為,而全然不用承受後果。所以,她可以說不惜一切代價如何如何,說的何等雄壯,只是因為代價不會是她;她又可以要求四萬萬臣民“人人敢死,同仇敵愾,陷陣衝鋒”,說的何等慷慨,只是因為她自己不用衝鋒陷陣。

在慈禧看來,當她看到要她歸政的偽造照會,她是不惜以國運做賭注大鬧一番的,贏了自然功勞全歸她,輸了,也不打緊,對她影響也不大。

說句大言不慚的話,這等好事,換我,我也敢呀。

所以,她才能慷慨激昂的向十一國宣戰。

她自是能慷慨激昂,但是如果當時清朝的普通老百姓也跟著慷慨激昂,就有點匪夷所思了,畢竟,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都是要普通老百姓去承擔的。

至於當時普通老百姓的慷慨激昂,或許就只能從先天方面去解釋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77 字。

轉載請註明: 慈禧太后為何敢於同時向十一國宣戰,網友:換我,我也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