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八路軍慘烈的血戰關家堖,一營剩6人,建國後營長授開國少將
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抗日戰爭時期,我英勇的八路軍,在華北各地統一部署,向日軍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線發起了規模空前的破襲戰,自戰役打響一個半月來,在八路軍連續大規模破襲和攻擊下,華北日軍損失慘重,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
這次帶有戰略性進攻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和“囚籠”政策,提高了八路軍的聲望,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打擊了一切誘降、勸降的陰謀活動,對抑制國內的投降逆流,促進時局好轉,起了積極的作用。
百團大戰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之後,使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接連“出醜”,不由得惱羞成怒,叫嚷著要給八路軍加倍回擊,妄圖徹底摧毀我抗日根據地。於是結集數萬兵力向華北各根據地進行了報復性“掃蕩”。
1940年10月下旬,日軍三十六師團岡崎大隊,瞎打亂撞進入八路軍總部設在遼縣、武鄉縣、黎城縣交界地區的黃崖洞兵工廠“掃蕩”,八路軍立即率部增援,日軍見八路軍大隊人馬來援,在兵工廠內放了一把火後即逃離了此地。隨後,岡崎大隊由黃崖洞西犯,很快就竄到了左會、劉家咀地區,撤到武鄉縣蟠龍鎮關家堖附近,準備奪道武鄉,退回沁縣。當時,八路軍總部決定要殲滅這股日軍,決不能讓岡崎大隊退回老巢!於是,派出部隊對岡崎大隊進行合圍。
此時,日軍覺察到了即將降臨的厄運,連夜佔領了關家堖,關家堖位於太行抗日根據地的腹心地區,在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正北13裡處。這一帶山嶺起伏,溝壑縱橫,是群嶺環抱的一個高高的山崗,山頂是一塊方圓幾百米的平地,很適合排兵佈陣。其北面是斷崖陡壁,下面是一條深溝,東西兩側坡度較陡,只有南坡比較平緩,可作進攻路線。因此,關家堖可謂易守難攻之地。
關家堖南坡上面原住著50餘戶姓關的人家,沿山壁構築了一孔連一孔的窯洞。此時,村裡的人早已轉移出去了。南坡的對面是一個比關家堖更高的叫柳樹堖的山崗,與關家堖互為掎角,從柳樹堖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關家堖的小路。岡崎大隊在佔領關家堖的同時,也佔領了柳樹堖,並連夜在兩地構築工事,挖了坑道,拆下當地住戶的門窗架在上面,築成了隱蔽所。在關家堖山頂的平地上,日軍也架起了幾挺機槍。這樣一來,日軍就在關家堖和柳樹堖布成了一個嚴密的火力網,並利用關家堖的有利地形,困守待援。
原來,日軍將這排窯洞全打通了,每個窯洞都築有機槍陣地,既可獨立構成一個火力點,又可與其他窯洞互相掩護、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網。機槍陣地前還挖有防彈壕,如果手榴彈沒有扔到位,掉到防彈壕裡,就難以對日軍構成威脅。窯洞外也挖了工事,構成了裡外相連、窯窯相通的迴圈作戰工事。特務團不知道此種情況,在同日軍爭奪窯洞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夜襲沒有對敵人沒有起到更大的威脅,只好暫停攻擊。
此時,上級領導決定對敵人發動強攻,隨著上級一聲令下,炮兵陣地上的迫擊炮連續向關家堖轟去,隨著幾發炮彈準確地落到日軍的前沿陣地,在日軍火力尚未展開之際,不一會兒,衝鋒號響了,八路軍對關家堖和柳樹堖同時發起了攻擊。片刻間,槍聲大作,殺聲震天。參戰各部再次向柳樹堖和關家堖之敵發起了攻擊。一部成功地挖通了通往關家堖山頂的暗道。發起衝鋒後,組織火力對日軍進行猛攻,同時派出突擊部隊攀登上陡崖,其中的一部分從暗道裡向關家堖山頂爬去,一部分隱蔽在壕坎下面。
關家堖山頂的日軍以為八路軍又要從斜坡往上攻,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前面的斜坡,沒想到屁股後面突然冒出了八路軍。一陣手榴彈響過之後,關家堖山頂陣地上的日軍頓時陷入混亂之中。隱蔽在壕坎下的突擊部隊則趁勢迅速衝了上去。雙方隨即在關家堖山頂展開激戰。部隊不斷攻上關家堖山頂,加入戰鬥,並最終控制了關家堖的制高點,經過激烈的肉搏,日軍大部被殲,殘敵則退到了半山腰村子裡的窯洞中,負隅頑抗。
隨後,攻上關家堖的八路軍各部對據守窯洞的日軍繼續進行攻擊。殘敵則依託工事,拼死抵抗,火力仍然很猛。由於八路軍缺少重型武器,圍殲殘敵的戰鬥進行得也比較緩慢。直至深夜,仍有數十名日軍據守在窯洞中,未被殲滅。柳樹堖上也有一小股殘餘日軍未被殲滅。 後剩餘殘敵60餘人,在日軍1500多人的增援部隊,1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倉皇逃走。
關家堖之戰,八路軍以劣勢裝備對武器精良的日軍實行攻堅戰、陣地戰,共殲滅岡崎大隊400多人,大隊長岡崎歉受也被打死。這次戰鬥,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使其受到巨大震撼,從而基本上結束了日軍一個大隊可以在抗日根據地內橫衝直撞的局面,日軍的小股部隊再也不敢輕易出動。
此役我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日軍一個大隊,激戰兩晝夜,根據當時的我軍戰報,我軍傷亡600餘人,日軍陣地遺屍280餘具(其中有大尉軍官2人、中、少尉軍官5人)。
然而,在關家堖之戰,由於攻擊地形十分不利,能接近敵人陣地的只有一條約0.3米寬的小道,戰鬥打得異常殘酷。戰士們一次又一次地攻擊,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爬,反覆與日軍短兵相接,傷亡極大。戰至中午,1營原本70多人的一連只剩下3人;50多人的三連只剩下指導員和2名傷員;近70人的四連只剩下10餘人。午後,一營剩下的人員在營長蒲大義的帶領下,仍繼續配合兄弟部隊向日軍攻擊。當一營參加進攻的部隊被兄弟部隊換下來時,只剩下營長等6人,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
營長蒲大義,四川平昌縣喜神鄉人,十幾歲就參加紅軍,因作戰機智勇敢,進入紅軍大學學習,參加長征,先後任排長、連長。抗日戰爭時在山西黎城神頭嶺戰鬥中,他以一排兵力,僅半小時打死日軍百餘人,首次生俘日軍5人,因而受到總部的表揚,被授予他銀質獎章一枚,他領導的排也命名為“蒲大義排”。
蒲大義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屢立戰功,1955年授予他大校軍街,1961年晉少將,並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目田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各一枚。1973年2月因病去世,特例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