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在官網釋出公示稱,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和《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有關規定,學校擬對黃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南方醫科大學官網截圖
近年來,多所高校均出手對超過學校規定的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對超期學生下“驅逐令”是否已成為新趨勢?是否說明高校開始注重從嚴培養?
南醫大近兩年共清退44名研究生
記者檢視南醫大公示的名單發現,該校本次作退學處理的16名研究生有11名為博士研究生,5名為碩士研究生,其中13名為男生,3名為女生。培養單位為珠江醫院、南方醫院、中醫藥學院,10人專業為外科學。
公示指出,公示期為2020年8月3日至8月9日,研究生本人對處理決定如有異議,可於公示期內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逾期未提出申訴的,不再予以受理。
記者留意到,南醫大研究生院於去年8月也曾釋出此類公示,28名研究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研究生8年,碩士研究生5年)內未完成學業,學校對其作自動退學處理。2019年,廣州大學對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博士7年、碩士5年)內未完成學業的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南方醫科大學官網截圖
據統計,今年還有不少高校在“清理門戶”。北京交通大學對因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的學籍管理作出分類處理;
四川大學多個學院向逾期未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髮出正式退學通知,要求於2周內辦理離校手續;上海師範大學對125名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另據報道,近30所高校在今年1月左右公佈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部分知名高校。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亟需加強過程管理
高校對超期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是否已成為發展趨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是中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在擴大,生源成分更加多樣化,部分學生的研究能力、專業素養未必適合研究學習與相關工作,達不到考核標準就要被‘踢出來’。”
儲朝暉表示,與在讀學生總量相比,目前的淘汰率總體還是偏低,中國的研究生教育要提高質量、保證可持續性,必須進一步加大學業標準的執行力度。
“這些學生被退學是研究生管理加強的表現。”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授李盛兵指出,我國研究生教育進入大國階段,2019年在校研究生數近300萬,佔我國普通高校在校生總數11%,關乎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因此亟需加強質量管理。
李盛兵分析稱,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允許在職培養,存在學習研究與工作的衝突,“博士生被退學,絕大部分是因為這種衝突而超過規定的時限不能提交論文參加答辯。”
李盛兵表示,從管理上講,對這些達不到學校時間管理與質量管理要求的研究生進行清退是必須的,既可以嚴肅研究生培養紀律,改進培養質量,也可以給其他在讀研究生和準備讀研的學生以警示作用。“我國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由規模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部分研究生不能畢業或被退學,將會成為常態。”
“集中清退的學生都是超期沒有完成學業的學生,有的已經和學校失去聯絡多年,所以,清退不能說明培養從嚴。”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提出,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關鍵在於加強對學生的過程管理。
去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落實以教學督導為主、研究生評教為輔的研究生課程教學評價監督機制,對研究生教學活動全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監督。
熊丙奇說,“具體而言,就是要落實導師的招生、培養自主權,以此提升導師的教育聲譽和學術聲譽意識,同時強化導師責任,用導師的教育聲譽和學術聲譽來保障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在導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過程性管理、評價和淘汰,而不是超期之後的集中清退。”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題圖 | 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責編 | 謝哲
審籤丨張德鋼
實習生丨朱韻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