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擇校:獨立學院轉設知多少?

由 勞新忠 釋出於 經典

二批本科志願填報在即,面對琳琅滿目的報考院校資訊,有的是“獨立學院”,有的是“民辦院校”,考生對他們不是十分了解,今天我們就“獨立學院”與“民辦院校”的異同做以闡述,希望對考生填報志願能夠有所幫助。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而獨立學院是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辦學的。

民辦高校都有自己的獨立的名稱,如xx學院等。而獨立學院則母體公辦學校+獨立學院名稱,如xx大學xx學院。

品牌價值方面,民辦高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完成了自有品牌的沉澱塑造,而獨立學院只是依託母體品牌效應生存。

今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檔案指出,把獨立學院轉設作為高校設定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完成轉設,獨立學院進入終結倒計時。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轉設路徑為: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

為什麼中國的獨立學院急需完成轉設呢?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 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最佳化高等教育區域佈局、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人地位未落實、產權歸屬不清晰、辦學條件不達標、師資結構不合理、內部治理不健全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其實早在2008年的時候。教育部就釋出了《獨立學院的設定與管理辦法》,要求符合條件的獨立學院在5年內轉身為獨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但是由於轉設的條件不夠成熟,不具備“斷奶”單飛的實力,脫離了母體之後,無法憑藉母體校文憑招生,師資、課程質量都難以保證。

90年代末,為了緩解高校擴招導致資源緊張的局面,國家鼓勵公辦院校尋找社會資本,創辦獨立的二級學院。這些二級學院,後來又被定性為“獨立學院”。獨立學院之“獨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日常經費開支上不佔用財政撥款,而是仰賴於民間資本。但合作高校對學院的冠名和扶持,又讓獨立學院看起來沒有那麼“獨立”。

母校的“冠名”也不是白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提出,獨立學院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髮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費用後,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餘中取得合理回報。但往往,獨立學院每年收取的高昂學費,20%-30%作為"管理費",個別學校甚至高達40%,都要上交給母校,這樣的做法又被稱為以“本三養本一”。

學校品牌是學校在育人質量、特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的集中體現,是學校長期以來形成無形資產,有利於學校形成競爭優勢,樹立學校形象,吸引優秀人才,也能給學校帶來實質性的附加值牌。而品牌重塑的過程除了需要憑藉自身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贏得社會的認同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用於品牌宣傳。

今年7月,教育部撤銷了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和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建制。失去了名校的光環,獨立學院更名後,在重塑品牌的過程中,能否挺過招生關、就業關?在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值愈來愈高的今天,獨立學院的立身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