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吳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按:18世紀是公認的線式戰術時代。歐洲人的線式戰術雖然簡單有效,但排隊槍斃這事確實太反人性了,因為正常人在排隊對射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去躲避和恐懼。因此散開隊形,自由射擊往往會成為很多人的潛意識選擇。而這在戰術上的最終結果,就是散兵戰術了。那麼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從排隊槍斃進化到散兵戰術的呢?

以鬆散隊形作戰的散兵並非美國獨立戰爭或法國革命戰爭的創造,奧地利的邊區兵(及其前身潘都爾兵)、蒂羅爾獵兵,法軍的“輕型軍團”乃至弗里德里希大王的“自由營”都曾在散兵戰中有過不俗表現。早在奧地利繼承戰爭中,法軍的薩克斯大元帥就以八百名輕步兵和四百名輕騎兵在豐特努瓦(Fontenoy)戰場沿著樹叢散開,憑藉火力阻止了英軍英戈爾茲比(Ingoldsby)旅的推進。在勞費爾德(Lauffeld)結合縱隊展開了猛烈突擊。

▲圖1、2. 奧軍的潘都爾兵,以作戰勇猛、紀律渙散聞名,他們可以說是非正規散兵的代表,專業化散兵的先驅

▲圖3. 梅尼爾-迪朗筆下的法國式陣型

十八世紀下半葉,法軍步兵主戰武器1777年式步槍(fusil d’infanterie modèle 1777)和炮兵格里博瓦爾體系帶來的輕量化發展,西歐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交通能力進步,隨著馬鈴薯推廣種植而來的糧食增產,同樣有利於戰略戰術的演化,科林在其著作《拿破崙的軍事教育》中指出:野戰炮兵的威力,道路的發展,基礎戰術與大戰術的進步,這一切都為十八世紀末出現擁有進攻思維的人創造了契機……輔之以機動能力和足夠的進攻兵力,武裝力量就能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從事戰爭。不過,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述“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最終為新戰術登堂入室創造平臺的依然是政治上疾風驟雨般的法國大革命。

▲圖4. 修建大道,韋爾內1774年繪製

熱烈的革命激情與共和國的竭力宣傳令許多普通人確信士氣高昂的法軍完全依靠兇悍的白刃戰取勝,正如富瓦(Foy)將軍所述:人們在國民公會公報上只會讀到列成密集隊形的步兵營在衝鋒中擊破戰線、攻克多面堡,他們會天真地以為槍炮喪失了價值,一切都是由刺刀拿下的。就連高階軍官中虔信此道的也不乏其人,日後成為帝國元帥的茹爾當(Jourdan)將軍就抱怨說:作為一個獻身於黨派、充滿勇氣的公民,弗洛芒坦(Fromentin)忽視了戰爭藝術中最重要的部分,逐字逐句地確信國民公會講壇上不停重複的東西和雅各賓派的主張——將領的一切能力都在於,不管在什麼地方找到敵軍,都要親自站在部隊最前方展開衝擊。

▲圖8. 大革命的“政委”,俗稱特派員的人民代表,特派員中也不乏頗具軍事才幹的人物,圖中的米約日後將成為騎兵名將

▲圖9. 法軍英勇作戰但仍以失敗告終的內爾溫登之戰,它將引發可怕的後果

1793年3月18日,奧軍在內爾溫登會戰中依靠韌性與運氣,最終挫敗了起初氣勢如虹的法軍。4月5日,原本掌握法軍主力的北方軍團司令迪穆裡埃率領千餘名官兵投敵。此刻,還有什麼能拯救共和國與大革命呢?歷史期待著某個人的出現,他將真正把散兵與縱隊突擊結合起來,進行正規化的操作,賦予神奇的力量。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1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