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買到的商品大概分為三類,
商品 1. 服務(勞動極其密集的商品,勞動 / 資本替代彈性小於 1 的商品)。例子:理髮、保姆、課外教師、書籍。這種商品的特點是價格幾乎長期正比於人均收入,收入越高、人工成本越高,這類商品的價格也越高。
商品 2. 私營部門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品,食物(勞動 / 資本替代彈性大於 1 的商品)。例子:滷蛋,電暖氣,蒸蛋器,奶粉,手機。這種商品的特點是工業科技進步會導致邊際成本、價格持續降低(資本規模效應、人工佔比例更少),在完全競爭市場下,價格逐漸趨近於其自然資源的成本。
商品 3. 奢侈品、進口商品。例子:所有高逼格進口產品,如包包,鑽戒,跑車;另外也包括進口中檔的"商品 2",例如港版各類水貨,外國 iphone 等等,題主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商品。這種商品的特點是由於不充分的競爭,可以存在價格 / 稅收歧視政策,收入不公平會對其價格有影響。
另外還有一類商品,這裡不細究。這類商品叫“壟斷品",例子:汽油、手機資訊費、養老保險(有時可以認為是購買政府給你的養老承諾)、高鐵車票。這種商品的價格往往受制於壟斷和福利政策。
從大多數人生活經驗來看,商品 1、2 的價格都是中國更低,商品 3 則是中國更高一些。諸如同一款包,有時能看到內地賣 3000rmb, 香港賣 2000rmb, 美國賣 1000rmb 的奇葩景象。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這三種商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價格走勢是不一樣的。
1,受制於人工成本低廉、價格會保持較低水平,商品 1 的價格的上漲其實完全反應的是人均收入的上漲。
2,中國巨大的勞動力和快速的科技進步,使得商品 2 的相對價格一直下降,也就是其價格上漲的速度應該是慢於通貨膨脹的。
3,中國較高的資本回報,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由於出現了大量具有高購買力的新富裕階層,長期專門針對本土屌絲文化的國產工業品無法滿足其需要。進口工業品由於供給有限,在區域性、一定時間段內,出現了高價現象。這種高價反映的是競爭不完全、貿易保護主義稅收。
由於收入不公平現象廣泛存在,收入較低者在購買商品 3 時尤其痛苦。而且正因為還有大量收入較低人群,高收入者在二、三線城市居住分散,所以外國工業品零售店無法在這些地方快速拓展。所以在這些商品的價格方面,二三線城市>北上廣>香港>北美、歐洲的價格差序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