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強調美感的直接性是受禪宗的影響
明清之際的偉大思想家王夫之強調直接美感,這是因為他受到了佛教禪宗的影響。王夫之出身於儒家,但是對於儒家的思想有些是不認同的,於是他吸收百家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動盪年代,那時候連年征戰,清朝入關以後,王夫之一直認為明朝才是正統,所以組織了抗清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薄弱,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也因此他一生不問世事,專注著述。
而在抗清失敗後,王夫之交往很多人都是佛教中人,他經常和這些佛教中人參禪論道,對他的思想起到了極大的補充。後來王夫之自稱“南嶽王夫之”,這就是把佛教聖地南嶽與自己的命運聯絡在了一起。
同時,他的先天之性和後天之性的論述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王夫之認為先天之性是眼、耳、鼻、舌,這些都是在佛教經典中有論述的。
王夫之強調的美感的直接性,是因為他認為人的情感是最為真實和重要的,美感是透過人的眼、耳、鼻接收到的,文章和詩詞只是人的情感載體。這些思想都是受到了佛教禪宗的影響,佛教表示人的眼、耳、鼻是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內心的情感表達必須是直接的,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王夫之正是受到了這些的影響才形成了自己的論斷。
王夫之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他學習中,借鑑了百家的思想,才形成了影響後世的思想體系,而佛教思想正是這些中比較重要的一個。
王夫之的主要觀點
王夫之是明清交替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對於後期的思想啟蒙有巨大促進作用。後世之人受到王夫之思想影響的人很多,王夫之思想影響是非常廣泛的。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總結為七點:反對禁慾主義、氣一元論、均天下反對專制主義、反對人生而知之的觀點,要正確邏輯、理勢合一觀點和人性變化論。可以說這些思想在當時社會都是非常新穎的,也是比較符合現實的。
這些觀點中有的是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思想進行批判,有的是對國家發展的思考,還有對人性的變化進行具體闡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廣。
其中的氣一元論就是論述原理和物之間的關係,傳統思想認為理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先有理而後有物。但是王夫之認為萬事萬物的存在是事實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為理是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的。這個思想是具有開創性的,讓人們對於理和物的關係進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這對當時的皇權是一種嚴重的挑戰。人性論更是對人類的一種解放,他認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夠自主選擇改變的,並不是天生就這樣不能改變的。
王夫之的這些觀點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思考,這些觀點到現在來說都是極具價值的,所以稱他為偉大的思想家不為過。
王夫之簡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出生於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和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晚晴三大啟蒙思想家。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在朝官員,他小時候開始是在兄長王介之教育下學習,後來父親辭官回家後又在其父親的教育下學習。他的學問非常好,從小就喜歡讀書,在十四歲的時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舉的道路上他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前兩次雖然人們都佩服他的學問,但是他卻沒有考中舉人,直到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才與他的兄長同時考中舉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禎年間,當時的時局比較混亂,各地農民起義爆發,清朝軍隊也在關外虎視眈眈。張獻忠率農民軍攻克衡陽以後曾將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長一起前往為謀士,但是他們兩個沒有去,而是躲避了。
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後,王夫之聽到這個訊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幾天不吃飯的地步。之後清朝軍隊進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擊清朝軍隊的事業中,但是最終還是被清朝軍隊消滅了。
之後王夫之回到家鄉隱居,在這裡他發誓不剃髮,終其一生也沒有剃髮。在這裡他開始了自己的著述,將自己的學問和思想進行總結,寫出了諸多對後世影響很大的鉅作,他的思想從此影響社會,最終在七十九歲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後一部著作之後去世,時年七十九歲。
王夫之古詩評選簡析
王夫之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著述流傳於世的有很多,其中就有一部《古詩評選》。這部作品對百餘位詩人的八百多首古詩進行了點評,是一部研究古詩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現在人研究古詩經常會研究的一部重要資料。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先生在這部著作中傾注了大量心血,不但能選擇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古詩,還對這些古詩進行了點評。王夫之先生的點評非常有特色,他打破常規,從不借鑑古人的意思,而是對這些古詩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見解十分獨到,每句點評都是出自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能夠比較全面的表達他的思想。
而在對古詩的評論中,他並不是所有的詩詞都進行詳細評述,有的只是進行簡單的評論。但是不管是複雜的還是簡單的評論,都能切中要害,進行深思熟慮,保證了自己點評的質量,給後人留下的是他思想的結晶。
在這部作品中,王夫之先生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審美觀點,王夫之先生認為,詩詞必須是表達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根據這點出發,他對這些詩詞進行了評析或者讚賞,或者貶斥的態度,但是不管是哪種,必然是言之有物。
這部作品為我們研究古詩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是現在研究古詩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王夫之先生思想的重要資料。
王夫之傳
王夫之是我國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現在還有很深的研究價值。蕭萐父、許蘇民兩位學者編著的《王夫之評傳》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學資料。
王夫之畫照
在這本評傳中,主要研究了王夫之的幾個方面。首先是他的哲學思想,其次是他的史學思想,然後是道德倫理思想和政治經濟思想,最後研究的是王夫之的宗教思想、文藝美學思想,這都是王夫之的思想精華。
對於王夫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哲學成就,他在哲學上的觀點具有極強的批判性。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反對禁慾主義,提出了天理就在人慾之中的觀點。
在我國古代由於儒家學說的影響,對於欲採取壓制的態度,優勢是程朱理學,強調的是存天理滅人慾,這種觀點從開始提出以後,就對後世影響極為巨大,對於整個社會的思想禁錮極為嚴重,整個社會的人都生活在這樣的思想統治之下。
而王夫之的觀點機具開創性,可以說是繼承了王守仁的很多重要觀點,王夫之強調天理就在人慾之中,對於被程朱理學禁錮的人們的思想試一次重大的挑戰,也是對傳統思想的又一次有利打擊。
王夫之雖然接受了封建教育,但是他在成長和學習中找到了真我,並將自己的理論大膽闡述,對於後來的思想啟蒙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可以說是一位思想巨人。
更漏子本意王夫之
王夫之不但是晚明的著名思想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詞寫法特別,更對詩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首《更漏子》就能展現出王夫之的思想和內心。
王夫之畫照
《更漏子》本意是一個不長的詞: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這更漏報曉的場景,詞主要寫的是古代仕女的離情。詞的上半闕描寫的是更漏報時的場景,而下半闕描寫的則是對於在外遠行人的懷念。其中夾雜著很多的景物描寫,更是以這些景物描寫帶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夫之一直強調,在進行文章或者詩詞寫作的時候,必須要有真情實感,如果詩詞沒有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那麼詩詞就沒有內容,表現出來就十分空洞。詩詞文章只是作者情感的載體,而不是為了做詩而進行華麗的辭藻堆積。
在這首詞中王夫之就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情感,在景物描寫上,他使用了更多的代表悲傷的場景。更漏的聲音顯示出來當時場景的寂靜,各種鳥獸驚起展現當時環境的寂寥,夜裡對於遠去之人的懷念正是在這樣一個場景出現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沒有在這裡使用過多華麗的辭藻,但是安排頗為精心,正式因為這些景物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情感表達,從中不難看出王夫之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