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舊時代,地主、土豪、鄉紳三個字眼,被貼上了醜惡的標籤,絕大多數過著富足生活的人,也的確是未曾考慮過底層百姓的疾苦。紅軍幹革命的號角一吹響,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一傳十十傳百,陣陣的歡呼聲印證著一個事實,當時的人民群眾實在是太苦了。紅軍長征走過山區、村落,沿途播下革命的種子,接過革命交接棒的,基本上都是日子過得苦哈哈的人,誰能想到,也有些地主家庭出身的人一頭扎進了革命的洪流中,逆流而上。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本就一無所有,參與革命無牽無掛;家中金山銀山,放棄富貴生活走上另外一條一眼望不到頭的革命之路,這更需要勇氣。而在陝西省寧強縣烈金壩有這麼一戶人家,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他們放棄了安逸享樂的生活,追隨紅四方面軍走南闖北,馳騁沙場,獨留六十歲老母親一人在家中,期盼他們勝利的訊息、平安歸來的那天。他們就是陳錦章烈士一家。
陳錦章原名陳文彩,又名錦文,1898年生人,生前曾任中共陝南特委委員,漢中職員支部書記,其與馮玉祥有過不淺的緣分,曾任馮玉祥部師政治處宣傳部主任。後隨紅四方面軍北上行軍,1935年犧牲於長征途中。被陳錦章帶入革命隊伍的,有其父,其妻,其女,還有弟弟妹妹、弟媳十餘人不等。他們在部隊整編時被打散,有些人自從分開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陳氏三兄弟血沃中華,屍骨尚存何處不得而知,陳家媳婦兒、婦人,也在途中掉隊感染風寒而死,陳父享受了一輩子的富貴,為了兒子給紅軍家屬種菜,後續下落不明。
一個大家庭,最終只有一個人——陳真仁走完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打小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陳錦章對於帝國主義大肆侵略中國的行徑一直都抱著鄙夷的態度,1924年,26歲的陳錦章為了更加接近進步思想,考取了上海師範大學師範教育系,攻讀繪畫專業。在校學習的他騰出了很多時間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他在革命真理面前,找尋到了屬於自己的航向。學校內部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亟待新鮮血液的流入,陳錦章毅然決然的報名加入了,並在1925年的“五卅運動”後,正式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員。
畢業後,陳錦章應黨組織的委派,回鄉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建立漢中黨組織。在陳錦章的動員下,街坊鄰里,凡是婦女都不再裹足,凡是男子都剪去了長辮。革命勢頭大好。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1927年,中共陝南特委成立,次年,蔣介石的魔爪伸到了陝西、陝南,抓捕共產黨、阻止革命活動的風潮愈演愈烈。陳錦章因先前表現突出,在時局動盪時被選任為新的中共陝南特委,同職位的人中,他的弟弟陳文華也在。陳錦章當時在鄉里擔任教師,靠這一職位打掩護,秘密從事黨內工作。陳家家宅大,是一個很好的碰頭地點,不成熟的黨組織沒有固定的據點,陳家便成為了開會辦公的主要場所。
一來二去,人頻繁的走動,引起了駐地國民黨的警覺。陳錦章在軍隊大肆搜刮前,將會議資料文稿全部藏於地板之下,幾次三番被抓進牢中後又因無證據可查被放出,日子過得是膽戰心驚。不過,經過屢屢的施壓,陳錦章倒是對革命更為堅決了。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在國民黨的脅迫下,學校開除了陳錦章教師一職,他以繪畫手藝為飯碗,幹起了賣畫的生意,一干就是好幾年。轉眼1932年到了,紅四方面軍西征行至川陝邊區。共產黨員們跟隨黨組織的步伐,移步川陝,為建立革命根據地,忙活了兩年之久。為了給紅軍北上製造機會,需要打通陝南這一要道,最好的攻克點便是寧強。寧強是川陝的關口,這一戰告捷,意味著由川入陝將不是難事。
紅軍一鼓作氣,連破寧強、陽平關、河縣、褒城,戰火蔓延到了漢中。這一仗打得實在是過癮極了,紅軍士氣大漲,蔣介石如臨大敵,為了守住城池,調動了胡宗南部北向增援,這樣一來,嘉陵江無敵軍駐守,紅軍這招聲東擊西妙極了,眾戰士們順利渡江,開始了長征。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在渡江之前,紅軍是邊打邊擴招戰士,許多老百姓聽到“為窮苦人打天下”的紅軍來了,紛紛報名加入了隊伍中。陳錦章與弟弟陳文華在家中等待訊息,得知了漢中即將戒嚴,又明瞭了紅軍即將渡江,再加上紅軍打仗死傷了一些人,陳錦章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支援部隊,帶上全家,參加長征。這個舉動不是一時興起的,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軍閥割據,不管是地主還是佃農租戶,日子都不好過,唯有拔除毒瘤,才能還社會以太平。陳錦章說:“紅軍要來了,我們投奔紅軍去。”家中的老太太,也就是陳錦章的母親,已經60多歲了,她不但沒有反對大家,還格外支援。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一家10餘人一走,偌大的房子,就變得空蕩蕩了,只留下陳母一個人,看著宅子院子,等丈夫兒子回來。
陳錦章的父親,歲數也大了,跟不上行軍的速度,但他還是想為革命略盡綿薄之力,就留在了旺蒼幫助紅軍家屬種菜幹農活。誰能料想到,陳父以前可是從來從不沾粗活的人,現在活脫脫變了一個樣子。陳錦章一家,青壯年的男子都被分入了作戰部隊中,參與此後的每場戰爭,犧牲在了戰場上。而老弱婦孺則入了紅軍被服廠,管衣裳和被褥,或因傷寒病死,或因流彈炸傷,都雙雙去了。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陳錦章的姐姐陳真仁與陳錦章的女兒陳亞民,繼續隨軍出發。無奈當時陳亞民只有13歲的年紀,體力跟不上,掉了隊。幸得一位老婦人救助,傷愈後卻又被拐賣至甘肅岷縣,一晃八年時光過去,陳亞民在心灰意冷之下遇見了之後的丈夫,被解救後回到了寧強。
曾經家世顯赫,財運亨通的大宅,如今已經門庭冷落,只剩下一個老嫗在苦苦等待兒女歸來,陳亞民看著數十年未見的婆婆,滿頭的白髮晃著了她的眼睛,讓陳亞民不禁留下了眼淚。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只可惜,在見面後不久,兩人都因病離世。唯一走完長征路的陳真仁,與紅軍總醫院的院長傅連璋情投意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在革命結束後被授予了少校軍銜。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最後卻只有一人被授銜,可嘆可惜。但是什麼讓大地主家庭跨域階級,甘為革命灑熱血呢?大概是信仰吧。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57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出身地主家庭,舉家十口踏上長征路,卻只有一人被授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