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起航,背上青春行囊

聽聞三下鄉活動已久,去年6月,我幸運地通過了面試,加入了由我們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學子組建的CISISU逐夢起航實踐隊,來到了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富鄉小學,開展了為期半月的支教活動。這半個月,有辛勞也有收穫,有苦也有甜,在我的人生中畫下濃重的一筆,正因如此,這段時光才顯得彌足珍貴。

第一天出門,一出火車站便是傾盆大雨,我們被淋成了落湯雞,眼鏡上都帶著水滴,我們看著彼此的狼狽,忍不住笑出聲。拖著行李大約走了幾百米,隊長訂好的客車已經在路邊等我們了,司機幫我們把行李放在後備箱,大家一塊兒上車,隊長在最後,衣服已經溼透,貼在背上。上了車,大家開始猜測接下來的生活,每個人臉上都是充滿陽光的笑容,沒有誰是愁眉苦臉的,我想大家內心是勇敢的,做好了迎接一切的準備。

晚上接近8點,我們抵達了大富小學。學校老師領導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帶領我們參觀了宿舍,得知我們走得匆忙,沒有預備太多生活用品,還為我們準備了涼蓆。而我們一行人,舟車勞頓之後早已疲憊不堪,但我們還是堅持把課表安排好。直到半夜,簡單打掃洗漱過後,鐵製床板也抵擋不住倦意,大家沒一會就沉沉地睡去。

校長為孩子們舉行了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這也宣告我們的三下鄉支教活動正式開始。我們當中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站在教師裡,沒有正式的教學經歷,大家心裡都不免有些忐忑。但在教學會議之後,這些顧慮便減輕了許多,因為與我們銜接的老師們給了我們許多實用的建議,我們自身搭建的教學框架也得到了認可。

教學小組為我們新媒體小組的成員都安排了一節課,讓我們分享一些不一樣的知識給孩子們。在準備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不是簡單地去上一節可就可以完事的,要想上好一節課,不但要自己準備好,有東西可講,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如果這樣子上課,學生會聽得懂嗎?又懂多少?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這和家教有何出入?

萬事俱備,我懷著緊張而又好奇的心情就來到五年級的課堂,我要給孩子們分享的是英文裡的諺語,他們可能會比較難接受。同樣是諺語,語言不一樣,用法和意義也不一樣,甚至朗讀的節奏都不同,教他們一句一句地朗誦,一節課下來喉嚨感覺要爆炸了,但聽著他們朗朗的讀書聲,心底還是開心的。

一節課雖然不長,但包含了老師備課和教學的汗水與喜悅。雖然上課很累,但是看著講臺下學生們一個個求知的眼神和對學習的堅韌態度,讓我在授課中充滿激情,充滿動力。同時也讓我明白,老師們上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歷時半個月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早已結束,但它帶給我的感觸仍然在繼續,將成為我大學生涯中珍貴的記憶。我在結束之後也十分懷念那十五天的時光,儘管那裡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但並不乏味,苦澀中充滿著希望、充滿著甘甜,在那裡經歷的一切,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要知道,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來說,實踐的機會是很少的,“三下鄉”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自我的機會,雖然苦了點,但能鍛鍊人,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踏上與實踐相結合的支教之路,在課堂上經歷風雨,提升能力。(通訊員 李菁 牟寧玲 吳欣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58 字。

轉載請註明: 逐夢起航,背上青春行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