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霽在日本京都參加國際會議。
8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今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去年該校也有一位博士生左鵬飛進入“天才少年”。
華為“天才少年”專案,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專案。
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目前,全球僅4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經七輪嚴苛篩選脫穎而出
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七輪左右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在每一環節中,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因此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阻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難度非常大。
張霽,湖北通山人,他是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接觸到華為的。8月3日晚8時許,張霽告訴記者,自己是今年5月底入職華為,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華為最為看中的。
擁有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張霽內心卻很平靜。“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少年,要除去天才少年光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說,自己現在肩上責任和壓力更大,要快速融入這個團隊,不僅要把領導分配的事情做好,更要去思考今後該如何做好工作,不負眾望。
在本科期間,1993年出生的張霽,各門成績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順利透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獲得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成為老師與同學眼中名副其實的“超級學霸”。
“這其實誇張了。”張霽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那時,媽媽是幼兒園老師,爸爸是中學老師,自己是獨生子,“爸媽特別尊重我的選擇,讓我長大後養成了有主見意識”。
“無論什麼事,做還是不做,爸爸媽媽都不會給我做決定。”張霽說,這個讓自己獨立思考的做法,一直影響到現在。
“天才少年”喜歡做好計劃按部就班
讀研讀博是張霽初進校園時就認定的目標。他對待學習沒有拖延症,喜歡做好計劃按部就班,因為這樣常常讓他事半功倍。
“有志者,事竟成”,張霽刻苦學習,精心準備,終於在2016年成為一名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博士研究生,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繼續深造。
對科研,張霽認為首先是調研,然後和朋友分享,接著還要敢想,最後才開始付諸行動,“一定要敢想,連想都不敢想,那不會觸發靈感”。
張霽的努力,也讓他的工作水到渠成。
由於科研專案比較多,張霽基本上沒有刻意去找工作,甚至沒有主動投遞簡歷,都是企業或者高校聯絡他。
目前,在華為上海研究所工作的張霽說,上一屆學長左鵬飛去年入選華為“天才少年”,是自己的榜樣。兩人互相加了微信,也經常交流,因為平時都在各自忙碌,即使在學校時,導師不一樣,研究的方向也不一樣,彼此並沒見過面。今年8月2日,兩人在深圳參加一個活動,才第一次見面。
張霽的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同學姚婷,這次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並已簽約。姚婷可能要等到8月份前來華為報到。
對學弟學妹們,有什麼想說的嗎?張霽說,自己也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以自己的體會,就是首先要對自己的選擇做一個規劃,然後一定要堅持,要有信心,不要輕易放棄。另外,取得成績後,要戒驕戒躁,沉下心來,盯緊下一個目標,每個階段都要提升,要持續學習,讓自己持續進步。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