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德國成為了戰敗國。還因為賠償給出了不少錢,讓德國瀕臨破產。對這個輸的結果很不認同,對那些取得勝利的國家越發強烈的記恨,而且國內的發展也不太順,在多方原因的決定下,德國謀求這第二次戰爭,這是二戰的由來。
二戰爆發前,在希特勒設計的計劃裡,應該是把波蘭當作第一個目標,然而他也有忌憚,擔憂他在和波蘭作戰時,蘇聯會突然摻和進來。因為不想這種事情發生,德國還派了外交長官前往蘇聯進行商討,表示蘇聯可以給德國提任何要求,德國都會照辦,只要簽下互不干擾的協議。所以在1939年8月下旬,《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非常順利的完成了簽訂儀式。其實蘇聯和德國都心知肚明,這注定不是一份長壽的協議。到1941年6月22日的時候,沒有意外的,希特勒無視這份協議,啟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帶著他的盟友,對蘇聯宣戰,蘇德戰爭正式打響。
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蘇聯與德國這兩個歐洲強國之間的較量,德國最終不敵蘇聯而戰敗。正是因為有了這場蘇德之前的較量,也改變了戰爭的格局,讓二戰德國走向了它的失敗結局。也有很多人認為,即美國可以不參與二戰,只要有蘇聯在頑強抵抗,二戰德國最後仍將會戰敗。而德軍在蘇聯的交鋒之中會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蘇聯軍隊的堅強意志力和戰鬥雄心。而德國方面,則是低估了蘇聯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當時身處絕境中的蘇聯,高呼著要“保衛蘇聯母親”,這無疑燃起了蘇聯士兵誓死也要保衛祖國的信念,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蘇德戰場上,於是蘇聯士兵士氣大增,連死都不怕,還懼怕什麼戰爭,他們與德軍進行著殊死搏鬥,這樣一支擁有頑強拼搏精神的蘇軍也讓不少德軍為之敬佩。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若與蘇聯進入一場持久戰,那麼德國幾乎就很難扭轉戰局,註定了會戰敗。
一戰與二戰都爆發於上世紀前半葉,然而德國在抓住兩次大戰的空隙時間,抓緊發展自己的機會,實力水平上升了幾個等級。不管是使用的軍備上,還是在戰場的實際發揮中,德國都是當前屈指可數的強國。在德國發起的侵略戰爭中,德國的步兵,海軍實力都超級強,其他國家根本就招架不住他的猛擊,這場大戰他佔有很大的優勢。哪怕是在德軍戰敗的蘇德戰場上,想要打擊掉德國的一支軍隊,蘇軍至少要多損失一倍。在蘇德交戰之初,連蘇聯的百姓都不相信蘇軍,他們都質疑蘇聯的實力,他們能不能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如果德軍能夠保持之前戰役中的戰略優勢,在短時間內佔領蘇聯,那麼希特勒的下一個動作,就很有可能打到北美洲了。
軍事歷史學家赫韋格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名聲,曾經就有人邀請他做了一些關於歷史軍事戰爭的假設。其中一個關於德國的假設內容是,如果二戰中的德國沒有被打敗會怎麼樣?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對歷史事件的發展進行極少的調整,實現德國成為戰勝國的目標。他的觀點是,德國若想取得勝利,就得抓緊剛對蘇聯發起進攻的時機。所以赫韋格擬定,蘇聯在斯大林被炸死後群龍無首,蘇聯為了維持統治,與德國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放棄某些原則和底線,在德國成功攻佔蘇聯後,英國馬上就會遭到德軍的攻擊。由此可見,在赫韋格看來,攻佔蘇聯後的德國,肯定會組織德國軍隊入侵蘇聯。這種預測的可能性的確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時候的德國,只要拿下英國,鐵定就能坐上歐洲霸主的寶座。
我們先來看看,1940年底,德國的佔領情況。當時,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地區、奧地利、丹麥、比利時、荷蘭、挪威以及法國北部和西部都在德國的佔領之下。甚至還有半個波蘭,甚至還有半個波蘭,波蘭走廊,這塊本屬於德國的土地也被德軍收回了。當時美國依然是二戰中的中立方。德國優勢巨大,在與英國對戰時,針對倫敦的轟炸計劃,卻讓德軍的驕傲蕩然無存,
英國皇家空軍卻在和德軍對戰中士氣大振,與德軍的對戰豐富了英國空軍的戰鬥經驗,英國空軍實力穩步提升,漸漸從被動局勢中擺脫出來。英軍甚至開始反擊,開始往德國上空扔炸彈。意識到一時半會兒打不下英國,德軍就奔著蘇聯去了,蘇聯被拿下之後,就可以毫無顧慮地攻打英國了。
在1941年6月22日,視線都還在模糊的時候,300萬德軍全部集結在800度公里的海岸線上, 分為 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大舉入侵蘇聯領土,蘇德戰爭的槍聲打響。蘇聯方面本想隔岸觀火從德英戰爭中發點戰爭財,但是沒有想到德國的槍炮轉的這麼快,蘇聯士兵難以應對德國強烈的炮火襲擊。丘吉爾知曉,只要蘇聯戰敗,那麼德國稱霸歐洲就容易了。因此蘇聯與德國缸開始交戰,英國就排除運輸部隊支援蘇聯,給蘇聯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美國此時也不得不參戰了,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一直給蘇聯提供戰場所需,緩解了當時蘇聯方面的壓力。畢竟蘇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如果蘇聯被德國攻破,把蘇聯的這些資源全數收割,那麼德國就會成為美國的巨大威脅。
很多人都會認為德國入侵蘇聯是為了統治蘇聯,然而並不是我們想的這樣,從德軍的戰略部署來看,三百萬德軍兵分三路,是想要把蘇聯在西方的利益拿到,也就是想要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以及基輔這一線以西的土地,這是蘇聯資源最豐富的地方。這個計劃的目的首先是要搶佔資源,為後面其他戰爭做好資源準備,第二個原因就是打擊一下蘇聯的實力,這兩個原因都是為了下一個動作做準備,德國即將會對英國展開攻擊,因為在蘇德戰爭期間,丘吉爾是唯一一個能夠對本國事項做決定的國家首相,只有英國成為德國的附庸,德國才能夠開啟大西洋的突破口。
希特勒原本想的是,入侵蘇聯的計劃在1941年5月中旬開始執行,但是人算不如天算,4月德國開始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於是只能改期到6月下旬。希特勒又對計劃進行了修改,因為計劃的推遲進行,於是他們必須縮短計劃中的時間,所以德軍把拿下蘇聯的計劃時間改成了兩到三個月。然而由於入侵的推遲,讓整個行動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蘇聯的寒冬到來之前,德國還沒有打下莫斯科。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一路勝利,但是由於計劃的推遲,它已經錯過了最好的進攻機會,這導致了德國為了趕時間打得非常著急,但是由於攻陷莫斯科失敗,蘇聯的冬天又到來了,德國只能在蘇聯繼續打這場持久戰,這時候德國又陷入了雙線作戰的尷尬局面。不僅要提防著英國登入歐洲,這邊又要繼續和蘇聯開戰,德國的大量人力物力被浪費了,雖然最終是蘇聯打敗了德軍,但是英國的存在始終像一根刺一樣,讓德國如鯁在喉,所以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比人們想象得要大得多。
發動侵略戰爭的德國在上世紀中葉國力強盛,但是他沒有把自己的優勢放在發展本國的經濟上,在極端主義的主導下,發動了侵略戰爭。不但讓世界各國飽受戰亂之苦,自己國家也是生靈塗炭。二戰後,在國際勢力的干擾下,用一道牆,將德國變成一個內部分裂的國家。而且,為了彌補對侵略各國的上海,德國不僅要將自己的殖民地拿出來,還有巨大的經濟賠償等著他。直到2010年,德國才把戰爭賠款結清。這些還不夠,勝利國海對德國的軍隊規模,武器研發,進行了嚴格的把控。即使在目前德國還是世界強國,但是遠遠不能與二戰時期相比。
曾經的二戰,對於世界大部分國家而言,都是難以忘卻一段戰爭歷史,曾波及全球,給世界人民都帶來了傷痛,無論歷經了多少年以後,都難以抹平。這段歷史沾滿了人類的鮮血,讓我們難以忘懷,也引起我們的反思,避免爆發想二戰這樣慘烈的戰爭,納粹德國曾是這場戰爭的主要挑起國,而他們也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二戰後的德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罪孽深重,難以被原諒,他們從不掩飾和遮掩自己的罪行,並主動向受害國家道歉。他們從新一代的兒童開始,就讓其學習二戰的相關知識和教育,讓德國人從小就開始要有民族救贖的意識。也因為德國人有正式歷史的意識,且還能有誠懇的道歉,所以才有瞭如今在國際上被普遍認可和受人尊重的德國,曾經所揹負的二戰恥辱終於能夠正大光明的放下,如今德國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無論是和歐洲國家,還是和亞洲國家也都有著諸多的合作和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