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及教育家。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即墨子語錄。墨子曾周遊列國,在各地遊學,在不斷的學習及領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後世稱之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將墨子名言收錄整理,著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無不體現著墨子的思想,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東”、“節葬”“節同”等觀點.
墨子名言,無不透露著墨子對生活和求學的所見所悟。墨子在看人染絲時,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意思是染織品時用什麼顏色的染料染出來的就是什麼顏色的織品。寓意每個人的思想和意識是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環境不僅影響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繫國家和人民,在周遊列國期間,曾阻止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更言有:今天下無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這句墨子名言,告訴世人的道理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以此告誡世人“兼愛”之理。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的墨子名言,更說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師,是墨子對人勸說學習的體現。
墨子名言,不僅向後世展現了墨家的思想,更讓後世從中領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華民族的傳世瑰寶。
墨子言多不辯
墨子出生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創立了墨家學,還寫下了《墨子》一書。
墨子像
墨子言論很多,但都很少加以修飾,墨子的言論都是簡單直接,沒有太多華麗詞句,這就是所謂的言多而不辯。
墨子這樣做的用意,不過是想要人記住他言論的用途,而不是他華麗的文采,詞句直接明瞭,聽著難聽,話看著也不吸人眼球,但話意深重,認真看下去,就會深領會話中之意,不作修飾,不加華麗詞句,就不會因為華麗詞句,而忽略了話的本意,讓人只記住了那些優美詞句。
就如同賣東西的,一味包裝門面,但卻忘了要賣的東西本質,讓人只顧得觀賞店面,卻忘了來這裡的真正用意,嫁女兒的,太過於裝扮伴娘,寫書人,太多描述了配角,也可以喻為太過於注重文筆,而忽略要表達的劇情,優美的文字和場景,就如同一個肥皂劇,讓人只能記住那些美麗的面孔,和漂亮的場景,卻忘了劇中表達了些什麼。
一味的顧著修飾表面,華麗了配角,就會讓人將眼神投注於那些配物之上,而忽略了主角,和原本表達的意思,墨子的言論就注重避過了這個缺點,沒讓華麗的詞句,讓人忽視了話的本意。
這樣的言論雖然看著不順眼,但卻可以讓人很容易記住話的本意,而不是那些優美的詞句,這樣雖是話語太過枯燥,但不會失了表達者要表達的原意。
墨子的故事
墨子喜好講論理學,他一向主張勤儉節約,吃苦耐勞,最不喜歡鋪張浪費,嬌縱奢侈,墨子曾和儒家辯論過一個這樣的話題,儒家的代表認為,君子就應該像鍾一樣,即意味著,鍾你敲打它,它才會響,對於君子而言,你不問他也絕不會回答,你問他,他才會回答,墨子回到,就你這口鐘,我沒敲你,你怎麼響了呢?儒家代表最後沒能辯論過,這也為後人津津樂道。
墨子雕塑
再講一個墨子選擇徒弟的故事,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思想家,他收過一個叫做耕柱的弟子,耕柱被很多人認為是墨子最優秀的弟子,當然,耕柱本人各方面的確優秀於他人,這也讓耕柱自己也特別有自信。
可是墨子似乎卻不這樣認為,他常常批評耕柱,漸漸的耕柱心裡覺得非常傷心,他有一天終於沒忍住,去找墨子問個清楚:"老師,在所有門徒中,雖然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可是我也應該不是最差的,可是為何老師總是在批評我呢?"
墨子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重新拋了一個新的問題給他:“如果我上戰場去搏鬥,那請問我是用鋒刃還是用木棍呢?
耕柱很輕鬆的回答道:“當然是鋒刃了”墨子接著問“為什呢”耕柱回到:“戰場殺敵,目的是殺掉敵人,在適當的地方運用適當的兵器,這是常理”墨子笑著回到:“對我來說,你就如那戰場上的鋒刃一樣,可以承擔的起責任,值得去運用,所以我才會不斷的對你進行行為的嚴苛要求,以及行為的框正”。耕柱聽了以後,終於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最終成為了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與墨子有緣的弟子
墨子像
其中,與墨子最有緣的弟子也有很多個,例如:魏國禽滑釐從墨子學墨學,盡得墨子學說的精髓,也因為禽滑釐精通攻守戰術,在墨子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事件中也擔任了重要的角色,他率領了三百墨家子弟守衛宋城,還有曾任職於衛國的高石子、曾仕越過的公尚過以墨子學說遊說越王,還有墨子非常器重的弟子耕柱子。
還有個故事就叫做墨怒耕柱子,墨子用馬和牛作對比的方式,來告訴耕柱子,正因為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才要策馬,以此來鼓勵自己的學生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然後真正承擔的起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正因為這個故事才有了快馬加鞭的成語,這也是在告誡我們的後人!
有學者認為《墨子》之書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墨子的弟子們所記,《墨子》中的其中一類可以說是墨家兵法,墨子為人提倡以守為主,因此也有一句話叫做墨守成規。而這墨家兵法便是由墨學弟子精研而成。雖然在《墨子》中,墨子與其弟子的對話都是極端且無人格化的,他沒有留下什麼個人的身世,甚至連自己的姓氏國籍也沒有做過詳細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