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出自管晏列傳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夷吾者出自管晏列傳,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夷吾者這一句話出自《管晏列傳》,該列傳是選自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鉅著《史記》,《管晏列傳》記錄的是春秋戰國後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與晏子的兩人的合傳。
管仲照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潁上任人。管仲在年輕的時候,經常和鮑叔牙交往,兩人的感情十分的深厚,並且鮑叔牙認為管仲此人具有很大的才能。也正是因為如此,鮑叔牙對於管仲的生活十分的關注,並且在政治生涯當中也竭盡所能去幫助管仲。
以前管仲家中十分的貧窮,但是鮑叔牙卻對管仲十分的好,經常讓管仲佔自己的便宜,不曾有過半句怨言。但在政治上兩人所輔佐的人是不一樣的,鮑叔牙拜的是公子小白,而管仲拜的則是公子糾門下。不久之後,公子小白即位,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齊桓公為了解決後患,避免公子糾造反,爭奪自己的皇位,於是命令魯國公殺死公子糾。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謀士,自然也被抓起來。
鮑叔牙知道了管仲被抓了起來,於是趕緊向齊桓公推舉管仲,希望齊桓公將管仲收於麾下,幫助齊桓公謀劃天下大事。
最終管仲同意幫助齊桓公執政,並協助齊桓公能夠稱霸,這其中少不了管仲的功勞。之後齊桓公趙凱麗多次諸侯會議,使得其他弱小的諸侯國忌憚齊國的實力,使齊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也是管仲獻的計謀。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眾所周知,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宰相,為齊桓公成就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歷史資料對於管仲相齊桓公記載得十分清楚,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瞭解一下管仲是如何相齊桓公的。
管仲動畫劇照
管仲相齊桓公的方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內,一個是對外。
對內,管仲十分的注重經濟的發展。對於齊國的經濟,管仲認為,一定不能夠空談,一定要落實。將經濟措施落實到位,保證國家的資金用對地方,絕對不可以出現官員私吞用於國家經濟建設的資金;管仲還主張進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管仲曾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一句話說明了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大的重要性,這也是管仲為什麼這麼重視經濟的原因所在。而齊桓公也十分的信服管仲,讓管仲大力實施相關的政策,做到了國富民強,不僅僅造福了當時的齊國百姓,對於後世的齊魯百姓,也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對外,管仲主張的是“尊王攘夷”。所謂的“尊王”,那就是要齊桓公尊重鄰國,學會和鄰國打交道。和鄰國攜手並進,在經濟文化上進行交流,促進齊國與鄰國進步。“攘夷”就是抵禦山戎族的南侵,“尊王攘夷”的目的就是聯合鄰國,一同抵禦外敵入侵,共同發展經濟,讓國家不斷的富強起來。
管仲透過對內以及對外這兩個方面的詳細見解,讓齊桓公更加相信,有他可以幫助國家以及百姓做出實事,同樣也可以幫助齊桓公達到稱霸的雄心壯志。
管仲的故事
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戰國晚期人物。管仲是一個擁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卻因為家境貧寒,除了他的好友鮑叔牙對他賞識有加,不斷幫助他之外,沒有其他人對他認可,其才能也沒有辦法得以發揮。
管仲畫像
在齊襄王統治期間,齊襄王十分的殘暴,齊襄王的兩個兒子,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糾為了保命,紛紛外逃。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謀士,而管仲是公子糾的謀士。在逃亡期間,公子糾與管仲在魯國避難,受到魯國的尊敬。但是,不久後齊襄王被公孫無知殺死後,公子小白早先一步回到齊國,繼承了王位,並追殺一直與他爭奪王位的公子糾。
魯國得知訊息後,派出軍隊將公子糾以及公子糾的護衛召忽給殺了,將管仲囚禁起來。鮑叔牙知道了管仲還沒有被殺,只是被囚禁起來之後,趕緊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齊桓公要想成就霸業,就必須要以管仲為宰相。齊桓公聽信了鮑叔牙的諫言,告知魯國將管仲送回齊國。
在管仲回齊國的前幾天,齊桓公齋戒沐浴三天,並且親自到城門前迎接,與管仲共坐一輛馬車,請教治國之道。管仲到齊國後,管仲被封為齊桓公的宰相,為齊國獻治國之策,為齊國百姓安定富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保障了齊國國泰民安。並且也為齊桓公的霸業出謀劃策,讓其他的諸侯國屈服於齊國,使得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名垂千古。
管仲名言
管仲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管仲一生經歷坎坷,早年時候因家境貧困,懷才不遇,空有大智,卻報國無門。好不容易得到了公子糾的賞識,成為了公子糾的謀士,卻因為公子糾沒有爭得王位而淪為魯國階下囚,最終還好有好友鮑叔牙相救,才成為了齊桓公的宰相,從而一展宏圖大志。
管仲石像照
管仲一生之中寫下了諸多的名言,以供人識人自省。在政治方面的名言就是“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以及“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這兩句流傳的最為廣泛。管仲的這兩句名言將法律的重要性充分的表露出來了,讓各國諸侯以及政治家們封為經典。
而在禮儀廉恥這一個方面,管仲也有名言留下。“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以及“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說明了禮義廉恥對於一個大國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不懂得禮義廉恥,沒有教化,是走不遠的。只有成為了禮儀之邦,才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才能有立足之地,從而不斷的發展壯大。
關於民生問題,管仲說了“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表達出國家要將土地按一定的規則平均分配,讓百姓有土地可以使用,自然就可以安居樂業,還可以增強百姓的生產積極性,為國家增加稅收,提高綜合國力。
管仲薦相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歷史上他被稱為管子。管仲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導致他從小家境貧寒,由於管仲需要贍養老母親,所以他從小就開始經商,但他又嚮往能夠輔佐明君幫助國家變得富強,所以後來他棄商從官做了齊國的丞相。
管仲薦相圖
後來在管仲重病不久於人世的時候還為齊桓公舉薦了一位新丞相隰朋。
在齊襄王過世後公子糾與小白一起爭奪王位,當時管仲屬於公子糾營下,但由於公子糾不才最終小白獲勝。小白也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他上位後鮑叔牙向他舉薦管仲,由於他賞識管仲的才學,所以不計前嫌的任用管仲,管仲也不失他所望幫助他改革政治,使齊國一步步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
管仲作為齊國丞相的時候齊國越來越強盛,所以他也被稱為“春秋時期第一相。”但管仲暮年的時候身體很不好,後來管仲病重齊桓公去他家探望他,問到管仲的病情,管仲知道自己病得很嚴重命在旦夕,但他又很擔心國家的命運。齊桓公雖然很擔心管仲的病,但他也擔心管仲死後後繼無人,所以想讓管仲為他舉薦一名能頂替管仲做丞相的人,起初齊桓公提出想讓鮑叔牙來代替管仲,雖然管仲與鮑叔牙關係很好,但他也很瞭解鮑叔牙公正廉潔的性格,所以否決了齊桓公的提議,而是相齊桓公舉薦隰朋為新相。世人都知道管仲與鮑魚叔牙關係很好,但他在舉薦丞相時並沒有存私心,而是很公正的幫齊桓公選了一位好丞相。
管仲簡介
管仲,又稱為管子,他是我國春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作為我國春秋時期的名相,在春秋歷史上是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不僅僅是一名丞相,他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
管仲畫像
管仲出生於公元前723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早亡,只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所以他從小就家境貧寒。我們瞭解的管仲是一名將相之才,但很少有人知道管仲其實是商人出身,他曾在年少時與鮑叔牙一起經商,後來才從政。齊襄公死後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起準備回到齊國繼承王位,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的爭權過程中,管仲協助公子糾,鮑叔牙幫助公子小白,但最終公子小白獲勝成為齊桓公。
齊桓公在得到江山之後,想要招募天下的有才之士來為他服務,幫助他治理好齊國,這時鮑叔牙向他舉薦管仲,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不得不說鮑叔牙的舉薦和齊桓公的任用為管仲提供了大展才能的機會。管仲得到齊桓公的重用後,為齊桓公提出了一系列強國強民的政策,在農業,漁業,工商業和軍隊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在管仲的幫助下齊國逐漸變的富強。
在政治領域管仲是齊國的丞相,幫助齊國完成霸業,在文化領域管仲是諸子百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書。在軍事領域他為齊桓公提出的治兵之策廣為流傳,為後世的軍事研究提供了幫助,所以管仲無愧於“春秋第一相”的稱號。
管仲是誰
在我國春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的丞相,正是因為他協助齊桓公才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齊國才成為了春秋各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有很多人對管仲並不是很瞭解,那麼管仲到底是誰?
畫中的管仲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人,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商人。管仲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早亡,所以他經商主要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贍養老母親,但他的志願並不在經商上,他一心想要輔佐明君,幫助國家變得強盛,幫助百姓脫離疾苦,幹一番大事業。
管仲是誰?他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本是一名商人,後來棄商從官輔佐公子糾爭權,公子糾失敗後。他在鮑叔牙的舉薦下做了齊國的丞相,後來在他治理下的齊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還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管仲是春秋時期諸子百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著有《管子》一書。管仲是春秋時期法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將法家的思想傳播給齊國君主齊桓公,確定了法家在春秋時期的地位。
他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代名相,他為齊桓公提出的治國方針廣為流傳,他和諸葛亮被史學家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兩位丞相。
現在您是不是瞭解了管仲,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他更是一位治國的好丞相。
管仲故里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他也是我國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一位丞相,正是由於他的存在才幫助齊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 管仲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代名相,同時他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正是因為管仲確定的改革方案,才讓齊國變得越來越富強。俗話說“人傑地靈”,那麼管仲的故里在哪裡呢?
管仲石像
史書記載管仲的故里在穎上,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穎上縣是安徽省代管縣位於渭河和穎河的交匯處,穎上縣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古都,它從古自今已有將近14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個地方有很多歷史古蹟和名人遺址,所以穎上縣被評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穎上縣位於我國安徽省的西北部,南臨,淮河,處於東經115°56-116°38之間總面積約1988.5平方公里。
目前在管仲故里上建了一座管仲紀念館,這個紀念館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總投資將近3000萬,這座紀念館中有管仲的雕像和畫像,以及和管仲有關的一些歷史資料。整座建築物交相輝映,中間有花壇有古樹還有灌木,目前這座紀念館已經被安徽省列為旅遊景點全年向世界各地的遊客開放。
一個名人,往往是一個地區的歷史標籤,管仲的故里正是因為出了管仲這樣一位一代名相,所以才變得出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如果你想要了解這位一代名相的故事你可以去他的故里參觀參觀,你一定會有收穫的。
管仲後代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將之稱為“聖賢”。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未出山前自比管仲樂毅,可見管仲的才能是十分卓著的。管仲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輔佐齊桓公公孫小白稱霸,稱為一代名臣。
管仲畫像
管仲的一生非常坎坷,他在前半生的時候經商失敗,當兵的時候還做了逃兵,最後輔佐公子糾也沒能幫助他爭奪皇位。直到後來被齊桓公重用,出任齊國宰相時他的才能才得以展現,幫助齊國成為當時的霸主。
管仲這樣一位出色的人物,對於他的後人史料記載的資訊很少,也許就是因為管仲過於出色,才使得他掩蓋了後人的光芒。從目前現有的史料記載來看,管仲的後人多數都是從事商業和農耕這兩方面事物的,很少有從政的人物。
在史料中記載的都是管仲的一生和他的成就,沒有對於他後代做記載。研究他的後代,是從管仲後代的一些文章中知道的。管仲後代傳至今日是第七十二代,據調查管仲後人瞭解管仲的後人多數都是從事商業和農耕的。
管仲後代為官人員不多,多數做官者的官位也不高,很多由於痛恨腐敗而棄官經商。比如在民國時期,管仲後人就參與過實業救國,當時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戶。後來解放戰爭時期,主動將自己土地分與農民,是比較開明的,現在管仲後人任職於中華管仲文化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