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山醫院副院長、援鄂醫療隊領隊、復旦大學2020屆本(專)科畢業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獲得者朱疇文,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全國模範教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奉賢區青溪中學副校長包蓓奼,分別結合自己的教育人生分享了“做學生喜愛的老師”的秘籍。在他們的心目中,“好老師”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對教育事業充滿愛。
吳蓉瑾 讓孩子們感到幸福
在吳蓉瑾眼中,做一名讓孩子喜愛的老師就要以情育情。情感教育,也正是盧灣一中心小學堅持至今的特色。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吳蓉瑾讓孩子們把每日所感所想記錄成“晴雨表”,可長可短。讓孩子們感到幸福的是,老師的作文評語,可能比自己的作文還要長。
“春天來了,小樹葉跟小雨點一起翩翩起舞;夏天來了,小雨點在小樹葉上蹦蹦跳跳,小樹葉笑得‘嘩啦啦’響成一片……”至今,吳蓉瑾還能背出二年級女孩萱萱寫的最後一篇作文。萱萱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萱萱媽媽意外地從家裡的各個角落發現了一個個女兒折的紙盒,裡面全部寫著“媽媽我愛你”。吳蓉瑾重新翻開萱萱的作文字,發現每一個摺紙愛心和五角星同樣可以開啟,寫滿了“吳老師,我愛你”“吳老師,我想你一直是我的老師”。
“孩子的去世是件非常令人悲傷的事情,但是,我們是老師,除了傷痛,我們還能給班上其他孩子留下些什麼呢?”吳蓉瑾說,老校長程華的一席話給了她啟發。雖然面對的是一群二年級的孩童,但她並沒有避諱生死的話題,而是給全班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告訴孩子們,萱萱給這個世界留下的是感動,更告訴孩子們,要學習和珍惜身邊的人。
“今天,我們不僅要做帶有情感的教師,還要培養有情感的家長。”在家長眼中,吳校長是簡訊、微信任何時候都會“秒回”的,而且,孩子們放學後,又經常是吳蓉瑾和家長的談心時間。她希望,父母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充滿愛的港灣,父母每天可以抽出時間陪孩子聊聊天,說說話。
圖說: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奉賢區青溪中學副校長包蓓奼
包蓓奼 讓快樂在全校傳遞
2006年,家住上海市中心的包蓓奼,從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主動申請到奉賢的一所農村學校支教。兩年支教期快結束時,孩子們圍攏過來,都捨不得她走。包老師脫口而出:“如果你們這次期末大考能考出好成績,我就不走。”不料,就是這麼隨口一說,孩子們卻當真了,結果,這個隨遷子女佔多數的班級,期末考試成績明顯上升了一大截,連英語也超過了其他班級。“老師,你說的,我們考得好你就不走了。”正是孩子們的期盼,把包蓓奼的心留在了郊區的教育園地裡。
“每天面對天真可愛、充滿生命活力和幻想的孩子,看著他們一天天成長,這種滿足是金錢和虛名無法帶來的。”這成了包蓓奼從教的強勁動力。
在包蓓奼任教的班裡,如果哪個孩子考得不理想,可以去向包老師“借分數”,有個孩子“借”了6分,卷面分達到了及格。但是,包老師借出去的分數是要收“利息”的,下次必須透過加倍努力把分數“還”回去,爭取考出更好的成績。
“看重”分數的包蓓奼,其實又十分看淡分數。在她看來,學習不只是“分數”和“競爭”,希望校園能成為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的地方。擔任青溪中學的副校長和德育主任後,包蓓奼努力將這一理念傳遞給每位同學,她提出了培育“知書達理有修養、見多識廣有眼界、與人為善有愛心、知難而上有毅力、開拓進取有創意”的“五有學生”育人目標,還編寫了系列化德育校本課程和與之匹配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圖說:中山醫院副院長、援鄂醫療隊領隊朱疇文副教授
朱疇文 讓學習真正有價值
“醫學教育,三分授醫理,七分授醫德。醫科教師就是要身體力行地向學生傳遞‘醫學就是要關心人’的理念。”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說,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從醫的,但他還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即便是在援鄂醫療隊工作期間,仍給學生們堅持講網課。
朱疇文對於醫科教師的職業有著獨特的理解:“醫學是一門好專業,希望大家珍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是非醫學專業的人所做不到的。”“學校對學生的關心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我作為你們的老師,對你們的關心也是一輩子的事情。”“只有在嚴格的方法論下進行研究設計,才有可能產生強有力的證據;沒有科學嚴謹的研究設計作為基礎,研究意義只能流於空談。”在課堂上,他不一定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更多時候是告訴學生如何去尋找答案。他說:“學生懂得越多,問題就越多;知識是永無止境的,自主地學習尤為重要。”
朱疇文認為,對醫學生的教育不單單是專業和技術,更多的是要從日常工作、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體會,去看到“人”的價值。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陸梓華
【來源:新民晚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