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海外留學生的新聞有點多,無外乎為躲避疫情回國以及一些出格的留學生髮表的言論。那目前我國在外留學生的現狀是什麼呢?
以2018年為例,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其中,國家公派3.02萬人,單位公派3.56萬人,自費留學59.63萬人。2018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53萬人,單位公派2.65萬人,自費留學46.76萬人。
可以看出來,目前出國留學的人員中,以自費留學為主。這說明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先富起來的家庭,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進行留學,學習先進的技術或者鍍金等,這都沒有什麼可以多議論的,畢竟有錢任性嘛。
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
可以看出來,學業完成後,大部分留學人員還是回國較多的,也有六七十萬人在國外發展。這都是個人的選擇,也無可非議。不過有細心的人發現,這些在海外留學不回國的人中間,除了自費留學的居多外,公派的也不少,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的學生,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領銜的大學。而且不回來的學生中間,很多都是中高階的人才為主,而歸國的是中低端的居多。不少人覺得,在投入那麼多的資源下,這些留學人員選擇在國外發展,等於國內高校成為了外國人才培訓基地。應該減少部分頂尖高校的國家投入。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清北兩個知名的學校畢業生來說,有一個初步的統計,就是1/3的優秀學校選擇出國深造,1/3進入體制內的學校、科研機關單位、國企,1/3自己創業或者在國內讀研究生。對於那些出國留學的優秀學生中,很多今後都不會回國了。2018年在清華大學投入的總經費就高達276億元,是排名54名的東北師範大學的10倍左右。據貴州大學的統計,解放後貴州大學獲得中央財政總經費還不及浙江大學的一年經費。人家都說,一些偏遠地區的高校,高考的時候本來好的學生都選擇省外好的大學報考,留在省內的都不多了,畢業後又考研的走了一批,就業又選擇外出了一批,能真正留在省內發展的少之又少。這點其實和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結果差不多的。
不少專家建議,應該適當削減清華北大等大學的國家經費投入,重點支援一些實力中等的大學,這些高校畢業生才是今後建設國家的主力軍。當然對於清華北大的優勢學科還是要保持投入的,對於公派出國的留學生要慎重選擇和考慮,不能讓太多的留學生選擇不回國,造成國家經濟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