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項羽為何不願讀書擊劍,而是選擇萬人敵的兵法

項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戰國末年楚國的大將,秦滅楚國時,他被秦國大將王翦帶領的大軍團團包圍,最後自殺而死。
項羽的父母史書沒有記載,項羽從小是跟著他的叔叔項梁長大的。項羽身高力大,史書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整個《史記》記載中能夠扛鼎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項羽,另一個是劉邦八子中的第八子淮南王劉長。
少年項羽為何不願讀書擊劍,而是選擇萬人敵的兵法
項羽出生於戰國末期,青少年時代是秦朝時期,二十四歲就遇上了秦末大起義。在這個充滿血與火的時代,人們非常崇尚武力。因此,項羽的力量巨大,剛好符合當時人們對一個男人的評價標準。
在避難會稽的時候,當地的年輕人都很害怕項羽(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項羽作為一個外鄉人,客居他鄉,亡命他鄉,尚能為人敬畏,主要靠的就是他的這種蠻力。
為學只看萬人敵項羽小時候不願學讀書識字,也不願學擊劍,而且說:讀書只要能用來記姓名就足夠了(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他的叔叔項梁見他不願讀書,就讓他學擊劍,但是,項羽對劍術同樣不感興趣(劍,一人敵,不足學),項梁非常惱火,項羽非要學習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學萬人敵)。
這個貴族少年從小就立志學習能夠“萬人敵”的兵法,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其實這和項羽的家世關係密切。
少年項羽為何不願讀書擊劍,而是選擇萬人敵的兵法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被秦將逼迫自殺的,項羽認為這是家族的恥辱,所以,項羽自小就懷有強烈的仇秦心理。他認為:只有學會行軍佈陣的兵法,才能有機會為家族雪恥。
少年項羽的這一壯志使他成為消滅秦朝的主將;但是,項羽對讀書功能的認識卻使他在滅秦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時犯下了一系列錯誤。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先秦典籍中的歷史著作、諸子著作充滿了各種人生智慧。項羽沒有在少年時期邊讀書籍,為他日後的失敗預埋了禍根。
項羽不願學劍,但是,他的劍術是不是很粗疏呢? 不!項羽非常善於短兵格鬥。烏江自刎前,他持劍與漢軍步行交戰,一個人就殺死漢兵上百人。這說明他的劍術極精。他之所以不願學劍,並非是他學不好,而是他立志要學“萬人敵”的兵法,不願學一對一的單打獨鬥。
項梁願意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羽十分高興(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但是,“萬人敵”的兵法項羽並沒有學完,只是大略地學了學(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那麼,他的兵法到底學得怎麼樣呢?
少年項羽為何不願讀書擊劍,而是選擇萬人敵的兵法
高祖十一年(前195),劉邦平定黥布叛亂時,看見黥布的軍陣酷似當年項羽的佈陣,劉邦馬上感到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劉邦在項羽死了六年後看見酷似項羽佈陣的黥布佈陣還心有餘悸,可見,項羽並非不能打仗,而是極善佈陣作戰。
項羽的“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只是不願死背兵法而已。《漢書 藝文志》中記載的兵法書中有《項王》一篇,雖然這一篇兵法今天已經失傳了,但是,至少說明項羽不但懂得兵法,而且有兵書傳播於後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90 字。

轉載請註明: 少年項羽為何不願讀書擊劍,而是選擇萬人敵的兵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