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6651字,閱讀約需 20分鐘
關鍵詞:備考錦囊
編者按
書山尋路,學海搖櫓;十年寒窗,上下求索。夢想就在咫尺之距,或許你已經步履沉重,或許你還在咬牙堅持,但請相信這不會是一場孤勇的旅程。未名博雅,千里同行,北大學子為你送上這份真誠的 “備考錦囊”。學什麼最重要?怎麼學最高效?如何選擇未來的專業?這裡有你最需要的答案。無論你是求學前路尚曲折的旅者,還是高考戰場正披掛的戰士,北大始終與你同行。
個人資料
學生姓名:章旻辰
畢業高中:江蘇省如皋中學
就讀院系: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現任北京大學學生燕語配音社社長、北京大學學生蘇韻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高三的學弟學妹們好!2020高考將至,如何利用剩下的幾十天實現各科學習的突破,可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情。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專題 “策略與方法——決戰文科高考之巔”,希望能給大家展示一些文科科目突破的可能性。
提起文科學習,大家印象中可能會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知識”,浩如煙海的知識;第二個是“努力”,這個詞本身沒有問題,但常常拿來和“理科學習需要聰明”進行對舉。然而,確實如此嗎?
對“知識”做一個懷疑,僅有知識儲備,夠嗎?做學生裡的農夫山泉,我們不生產答案,只做知識的搬運工,那麼除了默寫題很難再得分——高考考察的是 如何組織、運用知識;對“努力”做一個懷疑,為什麼有的同學,書背得多、題刷得狠、覺睡得少,筆記琳琅滿目、錯題五彩繽紛,複習卻是收效甚微,難道因為轉運說說轉少了嗎?顯然不是。
帶著這些有些苛刻的懷疑,我們進行一個重構,給大家提出兩個新的關鍵詞: “目的意識”“結構方法”。
01
目的意識
關於目的意識,先給大家講一下我們返校宣講的經歷吧。去年回母校宣講實踐完成後有總結答辯,印象中有個團隊,成員結構、體量都和我們類似,提問環節老師問了一句,“你們宣講的目的是什麼?”他們囁嚅半天然後哽住了。相較之下,我們團隊的每一個宣講動作、細節設計都有著對應的總目標、子目標。
宣講如此,學習亦然。我們中很多人在學習上都缺乏“目的意識”:宏觀角度上說,並不是在主動地解決問題,自覺地接近目標,而是在集體裡習得了一種慣常的模式,然後機械重複。大家反思一下,如果存在這樣的問題,請快些喚醒你的自覺意識。具體在剩下的日子裡,我們的做法應該是, 把長遠目標拆分成階段目標,再拆解分配到我們的時間版塊和複習領域中去。每一段時間進行目標和效果的對比,並及時調整。我感覺自己的 整個高三就是不斷地反思調整的過程。這樣,一些瓶頸也逐漸會突破。
剛講的是“宏觀”方面,在文科科目解題時目的意識也同樣重要。以歷史、政治的解答題為例,面對或長或短的材料,我們不能指望靠“瞎貓逮到死耗子”、堆砌小點的方式來拿高分,那是下下策。而是主動去對整塊的材料拆解,歸併,做好處理,找到出題人在材料裡給出的一個個“線索”、“線頭”,根據線索再從腦海裡調動相關的知識來組織答案。這裡我大詞小用了“建構”與“解構”,意思是 提醒大家跟上出題人的命題思維,在解題時找到出題人縫合材料的介面,將其拆解,看透本質。
以上講得有點抽象。下面說個實在的——目的意識與議論文寫作。在各個評分標準裡常常看到這麼一個詞,叫做“文體自覺”。我們迴歸初心——寫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給監閱卷老師三十秒判定命運,而是 表達觀點、表明立場、講清道理,最終說服讀者。大家反思一下,帶著這種寫作目的寫作文了嗎?我想少有,很多時候我們在模仿話語,無邊地套用、肆意地訛用。這種情況下,好看的分數能“撞”到卻不能主觀拿到。搞清楚自己在說什麼,思考如何講好一個道理。這是初心。具體怎麼做,第二板塊會詳細敘述。
也給大家講講衝刺階段的素材積累。“衝擊階段”這個定語尤其重要,現在我們很難去廣泛閱讀、見聞,但可以用好手邊的材料:
第一類,範文、試卷上的論述類文字。優點是文章已經成型,不僅有素材還有素材使用的語境作參考,缺點是我們光靠它只能得到一個素材的區域性,因此有一個補充工作——找到原始材料擴充,一來防止以訛傳訛,二來一個素材的使用面更廣。舉例,看一篇寫弘一法師的文章,有句大家熟悉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考據後發現這是他遺書中的詩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不是覺得比單句的發揮空間更大了?
第二類,是語文教材。上面選的文章都是考量了文學史價值、文字藝術價值的作品,值得一讀,用這類素材的優勢是老師讀了也會親切,而難點就在於巧妙運用,平庸和精彩一念之間。這就涉及到了“素材之用”——相比素材本身,如何在合適的話題、語境中使用它更為關鍵。在這裡分享一段我印象尤為深刻的2016年江蘇高考作文範文《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精彩論證片段:
如果不是前人之述備矣的走出大流,而僅僅徘徊於“春和景明”“一碧萬頃”的泛泛而談,又怎會有《岳陽樓記》的成功。唯有在眾人無聲處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真心慨嘆,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方有千年不衰的魅力。
講這段很有意思,在兩個層面上都是一個印證。一來本身這篇文章把我們熟知的岳陽樓記的素材用得很妙很新,串得很好;二來,這文章本身就告訴你, 你要發出真心慨嘆,不能泛泛而談,把你切有體會、有思考的東西寫出來,這是真正的個性化素材。這是好文章。
02
結構方法
進入第二個板塊,“結構方法”是我強造出的一個詞。怎麼解釋呢?大概就是這三點: 第一,在宏觀的學習、複習中,要有“知識框架、體系”的意識,我覺得高中三年印象最深的一本教科書就是政治的“生活與哲學”,大概是用為這本書的框架非常清晰,知識在腦海裡“各得其所”,故能調動靈活。足以證明,框架的梳理很值得推廣到別的學科複習中; 第二,拆解整體,這點前面其實講過,包括複習目標的拆解、材料的剖析; 第三,解題需要有思考的角度。
數學筆記
結構方面在閱讀方面的體現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把握一篇文章時,對文章自覺分層、歸納,拎出行文邏輯,處理之後的問題會得心應手許多。主要體現在語文論述類文字、英語短文閱讀方面。我覺得大家主要在英語閱讀方面會有些許障礙,很正常,我覺得到高考我都有障礙。所以!更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讀文章,我個人建議“讀三遍”,二三遍是補充,重點是第一遍讀大意,進行自覺的分層、歸納,把文章主旨、邏輯理順,解題質量一定會提高。
接下來給大家講具體結構方法與閱讀理解解題,或者說解題的思維角度意識。來看這一道題目:
*小說標題“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具有豐富內涵。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丁玲《一顆未出膛的槍彈》
大概的故事情節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紅軍沒跟上大部隊,被一個村莊收留,遭遇了偽軍的搜查,被發現紅軍身份,險些被槍殺,在槍彈出膛前的那一刻,偽軍連長被小紅軍的抗日救國的大局精神感動,槍彈最終未出膛。
大家看這條題目,6分,根據經驗標準答案有三點。顯然從文字情節可以很快得出第一點,實指連長未出膛的那顆槍彈,後兩點不是那麼好答,如果單看文字不一定能提取出,這時候要求 大家面對不同的題型有角度意識,它會給你思考的方向。像這類題型我自己概括就是三個層次,“實指——比喻——主旨”,由淺到深。這題的第二點就是喻指還未正式投入革命戰場的小紅軍,而第三點就是結合時代背景、文章主旨,要講出廣大抗日軍民的精神。其實每一種題型都存在較為固定的思維角度,正如我剛剛說的,這與出題人的命題思路呼應。一些常見的角度,比如“物質——精神”,“主體1——主體2——主體N”,大家要學著自己總結,注意角度要對立、也要互補。
我知道大家還是最關心作文。看這麼一道題:
*“我看命運法則”作為副標題。
2020秋學期高二年級期末統考作文題
這是我之前回母校監考高二期末考的時候順帶看到的。當時巡視一番發現了尤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考生議論扁平化,通篇一個觀點,用大量平行的論據填滿800字,甚至只有車軲轆話滾啊滾,這類文章是很難得到45以上的分數的。
這首先跟審題相關。 很多同學不重視審題環節,不去分析核心概念,嚴重的會偏題,大部分則會導致概念理念單純化、片面化。比如這次對“命運”的理解,我監考的那個班的同學,比較典型的題目有“扼住命運的咽喉”“將命運踩在腳下”“我立己命”,前兩個題目是把命運看作純粹貶義的、負面的東西,第三個則忽視了“命運”的客觀屬性。總之都沒有對概念的精準把握,導致議論、辨析的空間侷限,在結構上無法展開層次。
我在考場上寫作文的習慣是一定要在草稿紙上寫出行文邏輯結構,再正式動筆。這次監考我也花了五分鐘寫了一個不太成熟的草稿:
1. ①從材料過渡——“命運”的外延:根植於傳統文化,天道觀、天命觀;②“命運”的內涵:本質是……;③“天命”“天時”客觀影響著我們的成敗。
2.①排比例&假設法“如果一味……那麼只會……”淺層次的“後果”;②詳細例&正面例,“人也可以改變命運”深層次的“意義”。
3.①順境中如何;②逆境中如何。
4.①呼應東方價值“盡人事,知天命”,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②呼應西方價值“看清生活的真相依舊熱愛”,認識命運之無奈乃至荒誕,仍去確立自己的意義。
篇幅有限,不做具體展開了。但想說明的是,為什麼我會寫這個呢?因為當時我就是這麼去分析每一篇拿到手的範文的,會讀、會輸入,才能會寫、會輸出。參考上面的草稿,可以發現大概是 三個方面,論證角度思路、論證方法、關鍵論證語句,我建議大家就從這幾個方面去分析提煉範文。在這種訓練後,考試的時候可以迅速構架出文章脈絡,再運用自己的積累去填充文章。骨架建起,才能填充血肉。
關於作文,再給兩點概括就是:從材料先行轉向邏輯先行;迴歸“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或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內在結構。
03
實操抓手
在實際複習中,還有一些更為具體的建議,在這裡羅列給大家。
首先是語文閱讀理解六個維度的“增長點”:文字、設問、角度、資訊與歸納、術語、規範。
1
文字
第一個維度,文字。三個小點。
第一,關於文字主旨的理解,如果覺得經常在這方面遇到困難,可以按文字型別多做總結歸類。比如寫戰爭題材的作品主旨常常是反戰、呼籲和平,寫樸實小人物的比如2008年江蘇卷《侯銀匠》,要談到人情美人性美。文字的型別相對還是有限的,在衝刺階段,這是相對高效的積累方向。
第二,在這裡也強調一個“文學史意識”,或者所謂的“知人論世”,瞭解作者的寫作性格。比如有一道經典考題丁玲的《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如果你瞭解丁玲在文學史上的歸屬,就很快能瞭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和常用手法,從而把握好主旨。
第三,題乾的設定,即文字下的小問題,以及選擇題的正確題支,往往能幫助引導你去理解文字、從命題人所希望的那個角度去看文字。那麼也引入了第二個維度:題幹,或者叫設問。
2
設問
設問/題幹: 思考方向、答題內容提示、套路。
我們來看幾個問題。
2018年蘇錫常鎮二模文言文最後一題:“哪些事體現徐鍇以才學自居?”這條題目的資訊點其實不難找,但是不少同學沒有區分問法“以才學自居”而是答成了“有才學”的體現,自然只能一分都拿不到。
2018年南通三模《灘上》:“寫……這一情節的作用”,切入的時候可以有多個角度,比如抓住“作用”你可以分為內容和結構兩個方向去思考,抓住“這一情節”可以思考情節本身、它和上下情節分別的關係,等等。無論是哪種切入角度,都讓答案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發散的可能。
江蘇高考經典散文閱讀《上善若水》“本文雖是散文但不以描寫見長……試分析其藝術特色”,問題裡提到的“描寫”在知識譜系裡面屬於“表達方式”,那麼就給我們提示:是不是要分析一下這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呢?果不其然,答案中有這一點。
例子還可以舉很多。想跟大家說的是, 重視題幹,首先表現在重視審題,搞清楚解答的大方向,以防跳坑; 在作答主觀題時,一定一定要先有思考的角度,而不是胡亂堆砌;最後,在某些情況下, 題目會給你一些暗示甚至是明示,引導你如何答題。
3
角度
第三個維度,把角度展開來說一說。
角度並不是“答題套路”。“答題套路”實際上只是規定我們應試最基本的框架和秩序,很好掌握,所以並不拉開差距。在此之外, 語文的學習還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以及最被忽視的“思維”,就是如何把你的知識納入到答題的秩序中來。就比如答題要有角度,無論是分析原因的“主觀-客觀”、分析作用的“內容-結構”、還是評價生活狀態的“物質-精神”、還是解讀小說的“三要素 主旨”等等,都體現了結構性的思維,在解題方面,會大大提高答案的品質。
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2019全國一文學類文字,魯迅的《理水》選段,最後一題從“故事新編”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特徵,抓住“故事新編”分解開,其實能夠發現就對應了6分的3點:一,故事如何;二,新編如何;三,將故事來新編又如何。組織答案其實和之前講作文一樣,都是先有骨架再填充。
4
資訊和歸納
第四個維度,資訊和歸納。
資訊,這個尤其在議論文還有我們新的題型實用類文本里,非常關鍵。為了找資訊找得又全又準,圈畫的習慣務必養成。 然後,要對捕捉到的資訊點做處理,合併、提取、轉化,這就是歸納的能力。
歸納一般包括,具體的進行概括、抽象的進行闡發、含蓄的進行解釋、形象的解讀本質。當然一定要注意用好文章中已經給出的概括性的詞語。
當然有很多得分點也並不是靠臨場的歸納就能寫出來的,這就到了我們的第五個維度,術語。
5
術語
術語要積累,我們老師常說積累好術語考場上別人還在絞盡腦汁組織語言,你已經在進行默寫了。實際上就是把規律性的東西,總結轉化成知識,其實試卷命題探索的過程也就漸漸在創造新的“知識”。關於術語,狹義層面的比如“為下文作鋪墊”“增加了小說的悲劇性色彩”等,更廣義的可能還包括各個參考答案裡高頻出現的、概括性的三字、四字詞語,比如“謹孝悌”“睦親族”等等。
使用的小建議:術語在答案中要 準確、精煉,同一個意思的術語寫最準確的那一個就行;術語的 位置要準確、突出;術語 不要堆砌,理解它真正的意涵,比如到底什麼是“含蓄蘊藉” ,“對比”和“襯托”有什麼微妙的區別等,作答的內容要真正和題幹有切實的關聯。
6
規範
最後一個維度,“規範”。剛剛講的都是內涵,即寫什麼答案,怎麼寫答案也很重要。閱卷是挺“看臉”的,這個大家心裡都很清楚。最首要的必然是 “書寫”了,工整、令人舒適的書寫潛在地影響你的分數波動;第二再次強調 角度對於答案形式的重要性,答題有角度、能夠體現思考的邏輯、層次,其實美化了觀感;最後的小建議是很細節的,每點答案前的序號、後的分號,整個答案最後的句號——從 標點的細節處高標準、嚴要求。
語文閱讀理解分析
語文筆記
其次是英語學習,由於其往往需要“厚積薄發”,所以大家應該做好的是“日常線索”:
第一,基本的也是核心的,課堂得專注專注再專注。課堂內容已是如此豐富多彩充實,課下時間有限還得和其他學科瓜分,為了提高效率和質量,課堂請保持專注乃至緊張。這也適用每門學科。
第二,整理。英語識記的內容很多,一張卷子講完密密麻麻都是知識點,這時候請你感到興奮,哇塞又可以在整理本上恣意揮灑了呢!英語整理,我個人建議適當精度做分類,可以用活頁本,這樣回顧的時候比較清楚,範文一部分、生詞一部分、短語一部分、語法一部分,大概的四五部分頂多了,有同學分太細,形式大於內容,太麻煩,不值得。
英語筆記
第三,背誦。該背的都背好,英語學習需要踏實積累。
第四,練習。最基本的還是把課內本身已經比較大量的做好做精,整理吸收,如果學有餘力或英語有更高追求,課外練習,可以搭配著做,比如兩閱讀加一完形或一任務型,日常做,也日常整理背誦。
04
請努力
第四部分,是3個大字: 請努力。
於我而言,每一次宣講就是一次整理,整理的是在追逐“北大”和來到北大之後,北大所賦予我的東西。但就是整理了這麼些個東西之後,我真的很感激,感激北大。然而追根究底,還是想感謝我自己,感謝我真的很努力。縱有無數的方法與技巧,不靠執著堅定追求、不靠孜孜不倦的努力,也很難到達夢想的彼方。
所以在最後,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也能夠在最後這幾十天時間裡,開掘自己最大的可能性。竭盡全力,無愧無心。
加油!
招生簡章
多元選擇
選擇不止一種,未來無限可能——在北大跨學科
北大學子備考錦囊 / 邵奕佳:心之所向,素履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