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個開放多元的時代,是亦是賢臣將相輩出的時代,凌煙閣功臣便是能人將相的代名詞,為後人稱頌。
唐太宗即位後,為紀念與他一同征戰天下的功臣們,決定為這些出生入死為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做點什麼,於是便有了凌煙閣。他在凌煙閣設立二十四人的畫像,其中,侯君集雖然僅名列第十七,但是頗受李世民的重用。然而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凌煙閣功臣品評不久之後,侯君集就因為參與謀反而被殺。為何有著光明前途的侯君集會選擇這樣的道路呢?諸位看官莫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侯君集年輕時候,適逢隋末,天下大亂,有一身好武藝的他遂投奔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此後,侯君集跟隨他走南闖北,立下不少戰功,因此逐步獲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加官進爵,從此開始進入李世民的核心決策圈。
武德九年,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意圖拉攏李世民的手下大將尉遲恭無果,便派出刺客行刺。躲過一劫的尉遲恭與侯君集聯名建議李世民趁早下手,早日除掉太子等人。不久後,李世民在侯君集一干人等的幫助下突生事變,趁混戰清除了太子李建成及其黨羽,從而掌握了朝中大權。由此,侯君集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貞觀四年,侯君集作為名將李靖的副手,參與了對吐谷渾的討伐。在這場戰鬥中,侯君集自領一軍與李靖的大軍包抄逃竄的吐谷渾軍隊獲得最終勝利,為唐朝掃滅了邊患,再一次立下大功。而跟李靖這位唐初名將搭檔禦敵,也使侯君集在兵法方向更上一層樓。然而侯君集事後則認為李靖並沒有將所有的兵法傾相教授給自己,對李靖頗有怨言。
有識人之明的李靖察覺侯君集有潛藏的野心,曾向李世民說起,認為應當對侯君集保持警惕,但是李世民並沒有當真。回朝後,侯君集的仕途更加順遂,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侯君集雖然是士兵出身,但是管理官員考核、負責文官工作井井有條,由於這種文武雙全的表現,朝中官員對侯君集頗多美譽。當然,侯君集本人也受之無愧。
就在侯君集享受著出將入相的美譽時,他的人生卻在不經意間起了波折。貞觀十三年,侯君集奉命討伐不服從唐朝號令的高昌國,侯君集很快將其平滅。然而得意忘形的侯君集竟然在未得李世民允許的情況下發配了一些無罪的人,而且私自將高昌的寶物據為己有,這使得隨行的將士也按捺不住,將高昌擄掠一空。由於侯君集有虧在前,這就使得他無法約束部下的行為。然而這種行為則無疑跟李世民所標榜的仁義之師大相違背。回朝後,侯君集因此被司法部門檢舉,以至於受罰下獄。雖然唐太宗在眾臣的勸諫下,念及侯君集以往的諸多功勞,最終沒有給侯君集定罪,但是侯君集自此產生了怨恨之心。
貞觀十七年,心懷怨恨的侯君集向即將前往洛陽赴任的好友張亮抱怨,聲稱要跟張亮聯合謀反,張亮沒有應允。過後,張亮將侯君集的怨言與謀逆的言論上報,太宗認為侯君集只是發洩怨氣,也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說明他確實謀劃造反,就沒有放在心上。過後不久,時為太子的李承乾對於李世民過分寵愛魏王李泰的行為大為不滿,認為父親是有意想扶持李泰取代自己地位的意圖,開始了暗中謀劃。侯君集趁機與李承乾結為同黨,勸說太子起兵逼宮。侯君集在此期間由於心神不寧,經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妻子發現後認為侯君集是有什麼事情違背了倫常,勸說侯君集改正,但是侯君集並沒有理會妻子的勸告。就當一行人準備起兵事宜時,由於保密不嚴被人告發。太子因此被廢除,並被幽禁,而李世民對侯君集也失去了耐心,在眾臣的建議下,賜死了侯君集。
縱觀侯君集的一生,本來已經建立了不小的功業。然而侯君集出將入相成為朝廷柱石後,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遭受處罰後則不僅沒有因此修身養性,而是心懷怨恨甚至不惜對重用他的李世民痛下殺手,作為功臣的反面教材,也是個典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