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此人忠明抗清,為何崇禎說他“欺世”,乾隆反而贊他“完人”

由 圖門耘 釋出於 經典

不管是哪個朝代,都需要敢於直言的忠臣。不過有時候大臣太過耿直,也並非什麼好事,要是遇到宋仁宗這樣的皇帝,可能倒沒有什麼,可要是遇到脾氣大點的皇帝,那可就危險了。

就好比今天要說的這位,此人忠明抗清,是明末時期一位民族英雄。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卻不怎麼待見他,甚至說他“欺世”。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反而贊他是“完人”。為何會變成這樣呢?


此人就是明末文學家、書畫家、民族英雄黃道周。天啟二年,38歲的黃道周中進士,在這一朝先後任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黃道周的老師是袁可立,為萬曆年間的言官。袁可立曾因為直言進諫,被萬曆連降三級,可他仍然堅持繼續進諫,最後被罷官。袁可立對黃道周一生的影響很大,因此後者也成為一名剛直不屈的諫臣。

崇禎三年,黃道周第一次頂撞了崇禎帝。事情是這樣的,崇禎開始追究袁崇煥案,由於原大學士錢龍錫曾舉薦過袁崇煥,所以受到牽連。當時滿朝文武沒一個敢為錢龍錫辯護,唯有黃道周連上三道奏疏,替錢龍錫說話。

他更是在奏疏中,直接指出崇禎的過失,說他殺了多位閣臣,白白損害了國家。崇禎帝大怒,最後將黃道周貶為平民,不過卻饒了錢龍錫一命。直到崇禎九年,黃道周才再次被啟用。


崇禎沒有想到,過了這幾年,黃道周的脾氣是一點都沒改,言辭還是像從前一樣犀利。有一次,黃道周上書彈劾楊嗣昌,斥責楊嗣昌私下與清廷議和。崇禎隨即召開會議,讓黃道周與楊嗣昌二人當眾辯論。

黃道周可不管皇帝是否在場,他和楊嗣昌爭辯的時候毫不退讓,“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慄。”楊嗣昌是崇禎帝的寵臣,見他說不過黃道周,崇禎就站出來袒護,呵斥黃道周:“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

換做是其他人,這時候恐怕早就閉嘴了,可黃道周卻高聲爭辯道:“夫人在君父前,獨立敢言為佞,豈在君父前讒諂面諛為忠耶?”意思是我敢直言進諫,卻被看作是奸佞,那麼那些只懂得阿諛奉承的人,難道就是忠臣了嗎?


不僅如此,黃道周更是直言崇禎:“忠佞不別,邪正淆矣,何以致治?”崇禎好歹是皇帝,被一位大臣這樣當眾指責,自然很沒面子。最後這場辯論賽,就以黃道周被貶六級而收場。

後來江西巡撫解學龍替黃道周說好話,建議崇禎召黃道周為輔臣,崇禎聽後大怒,將解學龍和黃道周都抓了起來。崇禎說此二人欺世盜名,理應當斬。好在群臣力諫,加上黃道周在民間口碑極好,最後崇禎才免去死罪,改為廷杖八十,充軍廣西。

崇禎十四年,楊嗣昌去世,此時崇禎才發現,原來當初黃道周才是正確的,於是將其召回,官復原職。只不過此時的黃道周,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所以就稱病辭官,回到了老家福建漳浦。


之後明朝滅亡,南明政權建立,黃道周在弘光朝擔任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弘光政權滅亡後,黃道周與鄭芝龍擁立朱聿鍵即位,即隆武帝。隆武帝封他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

可是鄭芝龍擁兵自重,無意進取,黃道周見狀,便自己帶領一支軍隊抗清,結果不幸被俘。清廷派洪承疇來勸降,黃道周寫下一副對聯回應:“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此對聯是將堅持抗清,最後為明朝就義的史可法,與背主叛國,淪為滿清走狗的洪承疇作對比。洪承疇聽後又羞又愧,不敢繼續勸降黃道周,便向清廷請旨,希望免其一死,但遭到拒絕。


順治三年三月五日,黃道周被殺。在臨刑之前,他撕裂自己的衣服,咬破手指,留下一封血書給家人,上面寫道:“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當他就義後,人們從他的衣服裡,發現了“大明孤臣黃道周”七個字。

黃道周一生忠義,卻因為敢於直言,遭到崇禎的打壓。實際上他的忠誠正義,令無數人所動容,甚至包括清朝的皇帝,乾隆皇帝就曾高度稱讚他:“不愧一代完人。”

(參考文獻《明史》《南明史》)